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87|回复: 8

[独家报道] 枞阳境内历史遗迹(一)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5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5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4-11 22: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溪齐安旧城历史文化遗迹
(初稿)
石溪齐安旧城简述
    古属南巢、居巢、桐国,为古龙舒之地。汉初属舒县桐乡。公元前139东欧王子望内迁,汉武帝封望为广武侯。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封淮南国王刘安儿子刘不害为阴安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甲申,孙权帅吕蒙及鲁肃攻皖。以吕蒙为庐江太守。分桐地为二,其南曰阴安县,城柳峰山之西。晋时设晋熙郡,阴安县,公元479年,阴安县灭。南齐设齐安郡,南梁为晋安,南陈为晋州。隋开皇元年(581)扬广封为晋王,李彻为齐安郡公总晋王府军事。唐朝设淮南南道白云司。宋朝设石溪镇,石溪务、漕司、白云六漕。明清时虽沿革复杂,基本上大宥乡石溪镇。

汉阴安侯国
     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封嫂子即大哥刘伯夫人为阴安侯。阴安侯封地在今河南省清丰县境内,废除国。汉武帝南征后,公元前138年,东欧王欧贞鸣亡。子望举国内迁,汉武帝封望为广武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淮南王传》、《汉书·王子侯表上》记载:元光六年(前129年)九月,汉武帝封淮南国王刘安儿子刘不害为阴安侯。《册府元龟》(卷二百六十三 宗室部·封建第二)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九月,封楚安王子成为杏山侯,不害为浮丘侯”。 《光绪广雅丛书本》记载:浮丘,淮水东逼浮山,昔也,楚元王受诗于浮丘伯,当亦以地为姓。《汉书·外戚恩泽侯表》“阴安侯不疑,四月丁未以青功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前112年),坐酎金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登礼潜之天柱山,浮九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据传汉武帝南巡,射蛟于枞阳,曾居于此。三国时鲁肃在此设县,治于石溪村鲁庄,有半边街、小街叽。《袁绍传》记载:审配(?-204),阴安人也。阴安侯国宫殿所在,位于枞阳县石溪村皇家冲,封地时间起于公元前129年。《桐城县志》记载: 建安十九年(214年)甲申,夏四月,孙权帅吕蒙及鲁肃攻皖。拔之,获太守朱光,以吕蒙为庐江太守。(分桐地为二,其南曰阴安县,城柳峰山之西。其北吕亭左县,城鲁谼山之东。) 张辽救皖,闻城已破,筑垒于南峡戌。1691年《重修城隍庙碑记》:“昔吕蒙代鲁肃为都督兮,桐之南为阴安,其县治据于柳峰西麓。”石溪民间歌谣:“章庄府,鲁庄县,皇家冲,金銮殿”。 吕蒙为庐江太守筑新城于石溪北,山河村城隍庙,晋设阴安县,公元479年5月阴安公刘燮等伏诛,城灭。
  
(1691年重修城隍庙碑刻)
晋熙郡
    《宋书·地理志南豫州》记载:晋熙太守领县。道光《桐城县志》记载:晋熙者,阴安也。晋惠帝时南渡,侨置晋昌郡于石溪,安帝时因避孝武讳改为晋熙郡。《南齐书·州郡志》记载:“晋熙郡:新冶、阴安、怀宁、南楼烦、齐兴、太湖左县。……。”《宋书》记载:晋熙太守,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分庐江立。领县五,户一千五百二十一,口七千四百九十七。去州陆八百,无水;去京都水一千二百,无陆。怀宁令,晋安帝立。新冶令,晋安帝立。阴安令,汉旧名,属魏郡,《晋太康地志》属顿丘。南楼烦令,《永初郡国》何、徐志无。太湖左县长,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太湖、吕亭二县,属晋熙,后省,明帝太始二年复立。(《宋书》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南朝梁 · 沈约)。《南齐书》记载:辛酉,阴安公刘燮等伏诛。(《南齐书》卷二本纪第二 高帝下)。《资治通鉴 》记载:(公元479年4月20日)辛酉,杀宋宗室阴安公燮等,无少长皆死。(《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第135卷【齐纪一】)。枞阳县石溪村章庄,在刘宋以前为晋熙王府或晋熙太守治所,阴安县城或在吕蒙筑新城后,移治于石溪村北的山河村。
齐安郡
     齐受禅,改年号为建元(479年),刘燮由晋熙王降为阴安县公,后以谋反赐死。齐源于谶纬之说,民间有谶歌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刘宋”。阴安改为齐安,迁治于现在的石溪街,此时齐安郡为县级郡。关于齐安郡、县设置在《南齐书》同一目录下有四条:“1、齐安郡 :齐安、始安、义城、南安、义昌、义安 。2、西汝南郡 :北上洛郡、齐安郡 、齐康郡 、招义郡 。右五郡,不见属县。3、上庸郡:上庸、武陵、齐安、北巫、上廉、微阳、新丰、新安、吉阳。4、右一郡,县邑事亡。 弘农郡……寿阳郡……怀宁郡……宋安郡 、齐安郡。凡四十五郡,荒或无民户” (《南齐书》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那就是说全国当时有四个齐安郡、县,后面一齐安郡,“凡四十五郡,荒或无民户。”这是因为南齐公元479年4月20日,宋刘燮因不满南齐的统治,南齐高皇帝萧道成一怒之下,派号称二十万人军队进行剿杀。“辛酉,杀宋宗室阴安公燮等,无少长皆死。前豫州刺史刘澄之,遵考之子也,与褚渊……”(《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第135卷【齐纪一】),《南齐书》也有记载。阴安旧城在石溪村与山河村交界。《宋书》地理志南豫州记载:晋熙太守领县。升明初 (477年),晋熙蛮梅式生起义师斩晋熙太守,并任晋熙太守。 齐安郡直接归晋熙太守或晋熙王领管,因此,齐安郡为县级郡。据《晋书》记载:“任忠,字奉诚,549年,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会京城陷,旋戍晋熙”。(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侯景派侄子侯思穆据守齐安”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姚鼐先生云:“或在侯景时设过齐州”。南陈时晋熙郡改为晋州,太建七年(575年), 萧摩诃任晋熙太守。隋开皇元年(581)扬广封为晋王,李彻为齐安郡公总晋王府军事,作为他的辅佐。《隋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十九》,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同安郡,齐安郡废,移治于枞阳县会宫乡。开皇元年(581)扬广封为晋王,齐安郡公李彻总晋王府军事,作为他的辅佐。潘安仁诗云:“齐都无遗声,桐乡有余谣。”宋代判府御带马帅安抚节使太尉孟侯珍翰,题书于浮山隐贤岩石壁上:“昔年道友到齐安,今日重来只一般。讯(手)乘时推出世,淮山深处是浮山。”姚鼐诗云:“故乡东望隔齐安,马首才旋去不难。略似霸陵临渭上,瑟声清怨走邯郸。”


淮南道
    唐太宗、高宗时治淮南南道于石溪,设白云司。


石溪镇
    石溪位于通江达淮的一条古水道上,为古代一条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据《水经注》南淮水,为施水。上接罗河、沙溪、冷水关,可达寿春。梁武帝筑浮山堰,水淹寿春。古有渭川、伊川、潜川、淮上之称。下经松江(长河)从枞阳入江,清朝改道经吴家叽、经汤沟至袁子港出江。
宋朝的镇与今天的镇不一样,镇为监镇,负责地方治安,保障务的盐、茶、酒等监财税征收顺利进行和钱币制造,并有军队保护。公元965年前后,在齐安旧城设镇。宋朝为接待来往官员,常派主簿驻此,所以,当时称石溪齐安为桐城县东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四十八》记载: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甲子癸巳,监舒州石溪镇酒税、奉职杨茂盛贷死除名,柳州编管。坐百姓乘马过务,搜得税物,笞之致死也。《浮山集》中有《谢监务杨秀才启》记载。《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记载:徽宗大观六年正月一日,户部言:“舒州乞罢许公、双港、石溪三镇监税官,将逐务召人买扑。”从之。是后十二月十八日,诏复罢,从本路监司之请。
民国年间,邑绅陈澹然、方培卿、房秩五、史恕卿等44人,联名上《桐城东南乡另设县治呈启》于省府,拟于东南乡另建“新桐县”,县址拟建在石溪镇。1949年桐庐县的县城准备设在这里,材料都运来了,因大水而转移。


  
石溪务
     务,是我国最早的单独设立的税务机关。开始于宋初,所谓监当官,“掌场务、库藏、出纳之事,其征榷场务,岁有定额,以登耗为殿最赏罚。”宋太祖在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六月,又规定:“禁诸州长吏亲随人掌厢镇局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这是宋太祖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在每个州县设有监务之职,监务直接对朝庭负责,归转运通判管辖,官员由朝庭任命并派文职官督职。
     石溪务是舒州十九务之一,统辖桐城县的东、南二乡。《宋会要辑稿》记载:熙宁十年(公元1068年),舒州十九务之一,石溪务交税:六百五十七贯一百四十二文。
   《宋会要辑稿》记载舒州后改为十三务,石溪务交税:五千八百二贯七百八十一文。石溪务当时的税收相当于铜陵县的税收,可见当时的经济状况。
   根据宋史资料记载,常在旧县或州的地方设漕司,为通判或转运使驻地。这里曾是淮南转运使驻所。

北宋·淮南淮西路石溪镇标识

石溪刑场
     杀人场,是我国古代的刑场。据史料记载和民间说法,石溪齐安旧城,唐朝设淮南南道和白云司,白云司属于刑部管辖,具有行刑、审判、关押犯人的权力。宋朝设白云六曹,直民国时期止,石溪刑场一直在使用。刑场有断头台二个,石柱一根,料质为红麻石,有站石一块,用于绑犯人,边有雕楼一座。现存断头台一块,年代久远,料质为红麻石,底座为正方形,上方为正方形,底座边长95厘米,高度55厘米。另一块底座为正方形,上方为圆形,形式相当,已被村民做房子用了。
    监狱设在白柳镇山河村黑屋里,有旱牢、水牢、女牢,有的牢房基础还依稀可辩。在石溪当地还流传这种说法:你要害事,把你关进黑屋里。


平山堂
    建于北宋。耿天骘,字南仲,生卒待考,与王安石年龄相近。石溪齐安人,著作郎,参军,平山堂教授,居齐安东城洁归堂。耿天骘与王安石关系密切。耿天骘弟子时彦,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状元,见《宋儒学案》。康熙二十二年《桐城县志》:东乡,石溪离城九十里,上则。学堂山离城九十里,上则。炭埠离城九十里,上则。万安桥离城九十里,上则。《嘉庆庐州府志》(卷五 古迹下)州志:平山堂,在儒学前,紫芝山上,宋时建。清朝为姚鼐读书处,桐城派刘大櫆、叶书山、姚范在此讲学,姚范和姚鼐居住姚氏草堂,姚鼐九岁至十三岁随叔父姚范在石溪读书。宋·晁补之“一釂孤鸿烟雨曲,平山堂上快哉风”。快哉亭位于平山堂前,紫芝山上。郭功甫《学舍》:簿领如棼处处忙,日华偏向此中长。吟馀林表孤云改,梦觉窗间小雨凉。佩玉上趋承斗极,棹歌深入钓沧浪。何如潇洒诗书局,不在山林不庙堂。
惜阴亭
    陶侃在阴安当县令。惜阴亭,相传在枞阳境内有十二座,石溪有二处,一处在石溪小学。另一处是后来的临皋亭。有“陶母还酢”故事流传。
罗珦别业
    罗珦,(736年—809年)公元755年夏天,罗珦落难时,与母亲一路行乞至齐安,由于饥饿和高温,他们晕倒在一棵梅树下,获救后到长安,762年中举,罗珦当官后,不忘落难时遭遇,就在他当年晕倒的地方建了自己的别墅,在屋后又新栽了许多梅树、桂花等,称为梅园,并把他母亲安排在别墅里居住,作为自己故乡,人们称这个别墅为“罗珦家”。 他为官四十四载,从主管祭祀,一直做到太子宾客,莅位十六个官职。在百姓心中他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兴修水利,艺桑亩亩,关心疾苦。在他的同僚面前是胆识过人,谦虚谨慎,品行端庄,才华出众。在皇帝眼中他为官清廉,作风正派,高网宽禁,有制有伦。《全唐文·卷478》记载,他在任当庐州刺史时,“入以材能为九卿,典司金谷,由朱邑之课第,循牟融之事任”。封为“太中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襄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 为太子宾客。
杜牧停车处
     杜牧任庐州刺史和池州刺史时,经常来齐安,留下许多诗篇。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与张祜登高,写下了《九日齐安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知道他是爱上这里风景,还是爱上这里的姑娘。计有功《唐诗纪事》六五云:“或曰:荀鹤,牧之微子也。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四十四,所谓‘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者也。时妾有妊,出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这个姑娘就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妈妈。世上有诗传: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向来稍喜唐风集,今悟樊川是父师。流传了一段风流佳话。
郭幕堂
    郭祥正(约1032~1100),字功父,一作功甫、功辅,号净空居士。郭功甫家人住石溪齐安城南门口,人称郭南坡、郭南门、郭南丰、南郭子。为唐朝郭子仪后人,妻子孙氏,子郭承务,一子夭折,一女。皇佑初进士及第,1052年任星子县主簿,守端住承天寺时,在石溪齐安与王安石结识,受到王安石赏识,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朝请大夫、殿中丞等。熙宁六年四月为太子中舍,遭谤言。八年(1075)为桐城令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管理保信军水军,居住在石溪齐安城南门,称郭幕府。1084年隐居枞阳青山庵,因病住安堂坐化。据传他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在纪晓岚审核下,留下四分之一不到,其中还有改动现象。存《青山集》30卷,《青山续集》7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人说他“李白后身”,在宋朝诗坛影响很大。他还是山水派画家,据传他曾作齐安八景图,由王巩题诗,同时精通佛、道禅理。他是集儒、释、道、画为一体的一代宗师。郭祥正《郡聚》诗云:幕府多闲暇,城台避郁蒸。金杯挥落日,银椀嚼寒冰。老妇歌犹好,双鬟舞最能。深宵红烛短,坐客醉忘兴。

清虚堂
     清虚堂为王巩旧居。桐城白杨《王氏宗谱》记载:王巩(约1048-1017),字定国,又名特,官为左丞相加太子太保,后受贬为同知,这与其它史料提及的不同。《王巩传》:“送吏部,与合入差遣”。“秋,按事永安县”。 永安,桐城设过永安县,见《桐城县志》。在神宗时,隐居仁和里。王巩《见山堂》诗云:浮云开西风,落木下夕阳。谁人步东篱,采菊哦秋光。悠然若有思,此意何可量。南山适当前,翠色摩穹苍。我心不期见,我眼偶相望。咄哉逐兽夫,泰山空在旁。见山应为岘山,有岘山亭。郭功甫《题清虚堂》诗:河流与淮接,于此一堂成。水色已可爱,主人心更清。鱼潜晚日静,柳落秋空明。本自无尘土,何须歌濯缨。苏轼《王巩清虚堂》: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心如止水。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末已。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杨杰新屋
    杨杰新屋为杨杰旧居。杨杰(约1025—1095),字次公,又字元素,号无为子,祖籍华阴。安居于石溪齐安杨杰新屋。少时有才名,进士及第。治平年以监司出知舒州守。熙宁五年,为礼院检详文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数任,一时礼乐之事,皆预讨论。元丰时参与议论典礼因革,故所为文章多有关于典制。元佑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晚年拜天衣义怀为师,皈依佛门,住白云岩,称然社师。卒年七十。宋朝刘摰《和路秋怀三十韵》无为泽边悴,更卖橐中装。《无为集》十五卷,《别集》十卷,《全宋诗》录其诗一卷,《辅道集》若干卷。
三瑞堂
    三瑞堂为吴德常旧居。吴家有“三堂济美,五桂同芳”之传。后分支为麻溪、豸岭、马埠三支吴。吴德常(约1040-1125年4月8日),又叫德强、德仁,字仲庶,谱记仲华,小名光。先师从于耿天骘,后师从于苏轼、黄庭坚,擅长篆刻。殿考进士及第,官职为待制、龙图阁、舒州守、近卫大夫、宋徽侍读等官职,还作使节出访。46岁退隐回家,约在1096前后,端王爷赵佶与表哥孟忠厚来石溪,孟忠厚为仲公女婿。因此,佛家得狮子禅。赵佶登位,政和六年(1116年)八月三日,封为提举太一宫,人称吴太一。治平三年(1066),吴德常发明指南车,黄庭坚诗云:“得君真似指南车”,题注为治平三年,造指南车。《宋史•舆服志》:徽宗大观元年(1107)内侍吴德仁又分别制成指南车。宣和六年(1124),宋徽宗钦赐《吴氏族谱序》云:“朕居藩邸,久知为忠孝望族也”。宋徽宗曾来过三瑞堂。
官池
     官池又叫放生池。环池种柳,池上种双心莲,中有莲花墩,墩上有清心亭。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唐·罗隐《官池秋夕》诗云:池边月影闲婆娑,池上醉来成短歌。芙渠抵死怨珠露,蟋蟀苦口嫌金波。往事向人言不得,旧游临老恨空多。松醪作酒兰为棹,十载烟尘奈尔何。王安石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岘山亭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岘山亭是纪念羊续后人羊祜。羊续为庐江守时清正廉洁,有悬鱼之誉。羊祜有勤政爱民之谣:苍岘山中一个祜,芒鞋竹杖灰打股。世人若如羊叔子,不诳代代做知府。
莲花墩清心亭
    清心亭又叫飞霞亭,在官池之中,位于枞阳县石溪街北。建于唐,1339年重修,元代张仲举作《清心亭记》。苏轼《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笺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梁溪漫志·东坡缘在东南》记载:东坡“自儋北归,爱龙舒风土,欲居焉。乃令郡之隐士李惟熙买田以老。已而得子由书,言桑榆末景,忍复离别。遂欲北还颍昌。”苏轼《旧隐宅图》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牲鸭散平湖。

叶家墩挹秀亭
    挹秀亭在叶家墩之上,又叫一家墩。为古时渡口所在,又叫津亭。唐代诗人耿湋,明代翰林院编修,迁国子司业叶灿修复,并建别墅,其孙桐城派叶书山居住于此。桐城派刘大槐、姚范、姚鼐等文人曾相会于此。
乌龟头
     乌龟头,在石溪河边,与浮山中学大门正对,其南有堋头。为浮丘公钓矶,相传浮丘在此钓鱼,此石东西长约40米。相传北宋年间,黄庭坚和其叔祖父溥来这里,拾到一块丹石,剖开一看,里面有六个形似乌龟的小石头,像玉一样红光赤亮,后来他把其中的一块,雕成砚,上呈给中书省,并刻上文字,放在精雕的盒子里,还能冒出水珠来。《山谷文集》“山谷铭曰:叔祖公溥,得石溪浒,剖璞见龟,以荐书府。灵龟六用,显一藏五,天资秀温,韫椟应雨。” 中国自古就有灵龟应兆说法,比喻有才之士。唐代诗人元稹《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古墓
    在乌龟头南的堋头之上,造型特殊,整个墓体用石灰、糯米、蚌壳、石子、桐油等筑成。据说因墓选在水边,葬时,王家装了一船糯米来修墓,糯米用完了还在石溪买了十石,沿边蚌壳全收来建坟。为苏轼夫人王氏墓庐。据苏轼“堋头”帖所记载,为其夫人王氏二十七娘之墓。建于1093年。
苏轼《祭亡妻同安郡君文》“维元祐八年,岁次癸酉,八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苏轼,谨以家馔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灵。呜呼!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轼“堋头”帖
苏拓夫烈士故居
     苏拓夫(1905—1942),原名疏仁安,字冠中、化名苏野夫、苏贯中、王冠卿等,出生石溪街。1927年他从武汉回来创建桐城县党组织,同年,在石溪成立第一个党总支,并任书记。1931年初,开辟了铜、繁、无革命根据地,任中共铜陵特别支部书记,中共铜(陵)繁(昌)无(为)县委书记,中共泾(县)旌(德)太(平)县委书记,中共青阳县委创始人之一。中共铜陵市委第一任书记。


烈士史皖光
     史皖光,待考。
状元牌坊
    状元牌坊建于宋,为状元时彦牌坊,地方筹款兴建。清初,市民拉柴,因马车狂奔而撞毁。
时彦(?—1107),字邦彦,古河南人。祖父时旦,户部侍郎,镇压李顺起义,其墓葬古藤南郊。父时天启,字梦珙,举进士,知桐城,住居枞阳会宫镇时庄,称为大宥之孙。“学堂石”为时彦少年读书处。其孙时檄,字定国,和州令,浮山有时檄石刻。时彦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状元。任过官职有签判,奉议郎、秘阁校理、权发遣河东路提点刑狱、右司员外郎、开封尹。存诗词各一首。徽宗即位(1101),召为吏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以直龙图阁为河东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未及赴任,拜为吏部侍郎,徙户部,为开封府尹。当时,都城开封苦于盗贼横行,治安混乱,时彦强化治安,使开封城坊邑宁静,盗贼敛迹,监狱屡空。数月之后,迁工部尚书,进吏部。不久,病逝于任上。
    《江南通志·卷一百三十五选举志》:时丹立兴化人,宣议郎时彦兴化人,宋时会宫镇街角村驻军,为兴化军。宋·郭祥正《寄题东城耿天骘归洁堂》:潜心唯丘轲,弟子并时彦。时彦为耿天骘学生。
    《林间录》:宗道者,不知何许人也。往来舒蕲间,多留于投子。性嗜酒,无日不醉。村民爱敬之,每饷以醇醪。居一日,方入浴,闻有寻宗者,度其必送榼至,裸而出,得酒径去。人皆大笑,而宗傲然不怍。尝散衣下山,有逆而问者,曰:“如何是道者家风?”对曰:“袈裟裹草鞋。”“意旨如何?”曰:“赤脚下桐城。”陈退夫初赴省闱,过宗,戏问曰:“衿此行欲作状元,得否?”宗熟视曰:“无时即得。”莫测其言也。而退夫果以第三名上第。时彦作魁,方悟“无时”之语。宗见雪窦,而超放自如,言法华之流也。据《罗湖野录》:“湖州上方岳禅师。少与雪窦显公结伴游淮山。闻五祖戒公喜勘验”。雪窦在浮山修禅。姚鼐诗云:希光时彦今多少,篱溷辛勤怅赋成。



状元牌坊“恩荣”篇            浮山石刻

孝子牌坊
     疏自悦 (1776一?)字孔玉,号仿晋,石溪镇人。6岁丧父,伯父收其为继子。少时入塾读书,勤奋好学;归家代伯父耕种,劳作不息。年长训蒙,放弃厚薪而舍远就近,便于照顾伯父和生母。二老患病,他以单方草药医治,并割股制汤以进,悉心调养,百般护理,直至病愈。嘉庆八年颁旨,“赐银三十两”,并列“在忠孝祠内题名设位,镌刻姓氏载入本府州县志书。”毁于1969年。过去文官来时下轿,武官下马,表示对石溪孝道的尊敬。如今的石溪人还是尊老孝慈,善友礼朋。


贞洁牌坊群
    贞洁牌坊群在石溪街后。
谯楼
    谯楼又叫四牌楼,为打更更楼。年代无考。在石溪古镇。



字纸楼
       字纸楼为文人字纸焚烧处。年代无考。
碉楼
    碉楼有二座,一处在石溪渡口。一处在刑场。
岳王庙
     岳王庙,为齐安城皇庙,在石溪渡口与碉楼相紧。
环翠山房
     李公择北宋时在舒州时当中丞官在石溪所居的山房,分东西二处,东边的房子为李公择办公和会客之所。西边为厨房和吃饭以及侍者和来客住的地方。人称李公麟、李公择、李公寅为“龙眠三李”。
大师堂
    大师堂,宋时称苏米斋。坡受贬来齐安,苏东坡居住在李公择环翠山房东边,后来人们称为“大师堂”。李公麟、李公寅、张子健、米芾、法远、佛印(法演)、苏辙等前来看望和安慰他。据《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记载“佛印时时把佛理晓悟东坡,东坡渐渐信心。”受到佛印的开悟,苏轼皈依佛法,称“东坡居士”。东坡八首之一:“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东坡居士”来源于此。《惜抱轩全集》记载,姚鼐少年时期曾与贡生方縯龙家在里玩。宋·杨冠卿《齐安 其一》云:寂寞东坡对竹楼,两公陈迹是前修。津亭倚柁还商子,雪后独为江上游。
     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小师堂
    小师堂,在环翠山房西边。李公择是黄庭坚舅父,黄庭坚来时居住和读书,人称“小师堂”。又称黄庭坚读书处。西边有洗墨池。黄庭坚《赠隐清寺正禅师》云“清隐开山有胜缘,南山松竹上参天。擗开华岳三峰手,参得浮山九带禅。水鸟风林成佛事,粥鱼斋鼓到江船。异时折脚铛安稳,更种平湖十顷莲”。清隐禅师云:“参得浮山九带禅,归时自有归家路”。九带禅,见民国版《词源》。
《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幽人八座复中台,想见书堂山杏开。四十余年僧屈指,时因秋雁寄声来。”
雪堂
     雪堂建于宋代,位于石溪村齐皋。苏东坡受贬后,先在大师堂居住,后在齐皋得荒田数亩,以耕自给,并全家从大师堂移居于雪堂南边六十米居住。其间与雪堂行公,云居祐禅师关系非常好。苏东坡受贬时,经常与祐禅师等谈经论道,不时向祐禅师借火石,而祐禅师因为苏东坡晚上要看书,也时常把香油、蜡烛提供给苏东坡使用。《罗湖野录》记载“淮南祐上座者。历丛席最久。而侪辈推重之。客鼎州天王寺。以道自牧。人不得而亲疏。居无何。语众曰。吾去矣。或有谓其戏也。以故迫之求颂。即索毫楮大书曰。来不入门。去不出户。打破虚空。更无回互。拍手呵呵归去来。白云散尽青山露。乃趺坐奄尽。主事以其未录道具。亟呼撼之。祐复开目举手以谢曰。不致上累。善为保重。是时郡守苏公亦往致敬。抚其遗体曰。可谓了事衲僧也。” 演绎了儒释之间一段深情厚意的佳话。《雪堂问潘邠老》见《苏东坡文集》。
临皋亭
     建于晋朝,为惜阴亭。在大师堂对面黄土冈上,现属于石溪村徐七组。临皐闲题:临皐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及助役钱尔。
齐安驿
     齐安驿又叫石溪驿,在石溪南门口。建于晋代以前,全部以石头垒砌而成,面积约40多平方米,二间,也为军事岗亭。王安石《题齐安驿》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薫。梅残数防雪,麦涨一川云。元代张翥《夜过石溪驿》:篮舆摇醉梦,轧轧过前冈。木落风声碎,行人月影长。远村时见火,沾露忽零裳。一笑方言异,前涂殊未央。
摩旗墩
    摩旗墩又叫摩旗地,石溪大圩摩旗墩为广武侯屯兵处。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围东瓯,东欧王欧贞鸣亡。子望举国内迁,汉武帝封望为广武侯。为古代军事营地。
驻马墩
    在许潭圩。相传三国时期鲁肃、吕蒙驻军于此。为孙权水上大营,与对面街角大营成犄角之势。每个朝代战争都有驻军把守。
牛山
     牛山为苍岘山向北延伸的山,有牛头、牛颈、牛耳、牛眼。从浮山向东看,其倒影像一头牛浮在水中。1949年3月,解放军某师在牛颈上召开全师渡江动员大会,有万余人参加,并进行火炮演练,满地红旗猎猎,战歌响彻云霄,场面非常壮观。
藏船滩
       藏船滩在石溪与边山交界处的桥头圩,以前桥上有屋,进出的船经过桥下,又叫藏船屋,为古代战船隐藏的地方。桥头圩有石亭一座,牌坊一座。其岩石上留有古代深深的车轮痕迹。
水上派出所
       1949年2月解放进驻石溪,并举行了入城仪式。3月成立设立桐庐县水上派出所,驻地为石溪下街头大庙。
王氏宗祠
     王家祠堂为碳埠三槐王氏宗祠,在石溪村王祠。
徐氏享堂
     徐氏享堂为石溪徐氏分祠,在石溪村徐山组。
许氏宗祠
     许氏宗祠位于石溪许潭。
梅树庵
    罗珦子罗让在别墅后裁梅树为梅园,在园里一处旧房基盖了三间房子,还请了看梅园的人,按一定时间祭祀梅神。相传旧房基为汉代梅福曾隐居于此。后来这看梅园里房子成了庵堂,叫梅树庵,又叫梅子庵。解放后建石溪小学。
放生庵
    旧址在石溪小学,解放后搬迁到石溪小学后山。每逢节日,周边信男信女前来礼拜,香烟萦绕,人群络绎不绝。
      


南巢

南巢


断头台.jpg

1400年前齐安郡衙门石狮.jpg

恩荣.jpg

1061年石溪镇毛知遇捐款修浮山诸岩之间路石刻.jpg

放生庵.jpg

毛太傅牌坊柱1.png

王氏墓.jpg

石溪旧城示意图.PNG

宋代地图,石溪镇标识.png

新石器时代石刀

新石器时代石刀


苏.png

苏拓夫.png

石溪周边发现的残片.jpg

B20514E8A379492D5CC7B34A33AEF569.jpg

苏轼“堋头”帖.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5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5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08: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恢复石溪镇,这个名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665

回帖

5418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418
QQ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4-12 1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514

回帖

1729

积分

四星会员

筑造美好生活!

积分
17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4-12 1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吴老师是怎么考证到作于齐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5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5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14: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滨江现代城 发表于 2018-4-12 11:0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吴老师是怎么考证到作于齐安 ...

齐安是区域。杜牧停车处,在双棠,有陈氏庵,在石溪村,过去有许多老先生说过在此处。一条道向东经羊谷口到白云庄、承天寺。一条向北到山河阴安古城、到庐江。一条路向南到到白羊冈。感谢你对家乡关注,问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490

回帖

5939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939
发表于 2018-4-12 17: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老是翻出这些历史是想达到什么目的?想重设石溪镇--石溪县或石溪市?历史 总是无情的,如果是为了旅游想恢复石溪原面貌那是很难的。枞阳有钱吗?或者有人来投资吗?铜陵市会按照你的想法设计吗?我是这么想的,白云是在天上,石溪早已在古代消失不见了。只当是上历史课而已。呵呵,瞎说说不要见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5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5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21: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a835929100 发表于 2018-4-12 17:11
你老是翻出这些历史是想达到什么目的?想重设石溪镇--石溪县或石溪市?历史 总是无情的,如果是为了旅游想 ...

石溪镇不存在,但历史还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不发掘,后来更难知道了。枞阳在古代史发掘较少,历史有其延续性,知古鉴今,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根据枞阳自身特色,发展旅游文化是枞阳今后要走的路,对提升县域经济十分重要。同时也提高人的品位。感谢关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971

回帖

3851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3851

灌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原创先锋奖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4-13 13: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渡航 发表于 2018-4-12 21:39
石溪镇不存在,但历史还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不发掘,后来更难知道了。枞阳在古代史发掘较少,历史有其 ...

先生对石溪历史和古文化的深入挖掘,翔实的考证,丰富的史料,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已远远超出历史本身,令人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5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5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14: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枞川老者 发表于 2018-4-13 13:45
先生对石溪历史和古文化的深入挖掘,翔实的考证,丰富的史料,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已远远超出历史本身,令人 ...

1969年5月,一天之间,许多古迹被石溪人毁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2 02: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