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传承父辈扎根农村意愿,不忘“心系百姓”初心,主动请缨到扶贫第一线,持之以恒的坚守,掷地有声的承诺。 他年过半百,身单力薄,苦倦不言,忠孝难两全,克服困境,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他访贫问苦,为民解忧,寻求对策,兴办产业;深情洒沃土,甘做百姓的贴心人,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众口称赞。 他的事迹常见报端,屡获殊荣,成为扶贫的排头兵,是扶贫路上的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 丹心系百姓 深情洒沃土 ---记枞阳县汤沟镇陈公村扶贫工作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沈建东 沈建东已过半百,1.75米的个头,佩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文质彬彬。 2年间,他变得又黑又瘦,苍老了许多许多,陈公村干群感慨地说,“沈书记是为扶贫工作而忙碌累的!”。短短的话语间,藴藏着这位扶贫队长“丹心系百姓,深情洒沃土”的动人故事。 请 缨 去 农 村 沈建东于1986年退伍后进入工行铜陵分行,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先后在柜面、出纳、信贷、信息科技部等多个岗位工作,对业务的全面接触让他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基本技能,使该行硬件运行率从全省倒数提升至全省第一,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成绩。 “土涵万物,地养千祥”。土地是万物生存的根基,更是藴含希望的摇篮。党中央作出英明决策,到广阔的农村去、关爱贫苦百姓,走共同致富道路。2016年初,工行铜陵分行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城乡结对”战略,动员职工去农村扎根帮扶。 沈建东的父亲曾是一名上海知青,放弃繁华的大都城市生活,奉献青春年华,只身来到铜陵支援农村建设,并从此扎根定居了铜陵。沈建东从小受父亲的熏陶,立志要传承“心系农村”的初心,动员会后他主动请缨,带着使命、带着帮助群众脱贫梦想,来到枞阳县汤沟镇陈公村,担任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 村 貌 焕 新 颜 陈公村距铜陵市区约50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组,870户345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248人。受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沈建东驻点到村后,发现村办公条件极其落后、办公设施严重缺乏,他将情况反映给了自己的“娘家”—工行铜陵分行,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从办公经费中拨出5万元资助资金,添置了办公桌椅、书柜以及空调、电扇、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 此外,沈建东当好村两委参谋,结合村情,立足长远谋发展,在他的建议下,联建单位工行铜陵分行共捐赠10多万元,修建被洪水冲毁的塘坝路段;整治美化村内环境;创建扶贫工作室、会议室,增设标牌标识。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沈建东还不辞劳苦,跑项目争资金,2年内村里建成了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改建了便民服务大厅和老年活动中心;投资42万元,修缮了敬老院;1.5公里长的主干道路被硬化成水泥路,还安装了60盏路灯,方便了村民出行。 这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村,如今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传颂着沈建东的名字,他被枞阳县委授予“月度之星”荣誉称号。 甘 做 贴 心 人 “脱贫不完成,绝不能返程”,沈建东带着这样的信念,履行着队长职责。 “只有将资金用在强化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增收困难,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沈建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村内已建成规模化生猪家禽养殖场6个,成立专业合作社9家。54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奖补资金81800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带动4户增收;帮助29户贫困户30人申报办理教育补助资金26974元;帮助21户贫困户25人享受到“351”、“180”政策,补助资金达155076元;帮助49户贫困户87人申办低保户,并获得332258元的补助资金;申请到129500元专项资金,为8户贫困户家庭修建改造危房,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每个节日,他和工行铜陵分行的队友们向贫困户、困难老党员送去了一笔笔爱心款和一份份厚礼,温暖着老百姓的心扉。村级集体120亩水面纳入扶贫项目得到清淤治理,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而且还确保周边农田旱涝有保障。目前,该村已有52户147人脱贫,特色产业建设初具规模。 精准扶贫工作中,沈建东把自己当做村干部,把群众当亲人,进村入户,查民情,解民难,村情民情如数家珍。贫困户胡爱宝家,丈夫因多病缠身无钱治病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她靠种田维持家里生计,一双儿女的学费让她一筹莫展。沈建东了解这一情况后,对该户先后捐款9800元,帮助姐姐顺利读完高中圆梦了大学。同时,为胡爱宝找到一份服装厂的工作,解决了家庭收入问题。 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明不能从事过重和过度的体力劳动,家里尚有上中学的女儿和年逾八旬的老母亲。2017年春耕,沈建东针对刘明家的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等特点,帮助刘明家选择种植瓜果自主经营产业。瓜果成熟的一段时间,枞阳久雨难见晴天,刘明家的第一批瓜不巧赶上雨季上市,瓜果严重滞销。为了贫困户的利益,沈建东这个“老外”最终干起了卖瓜的活。他用私家车后备箱装满了瓜,利用休息和不下雨时机到镇上去卖。每次提瓜,沈建东总是自己先垫付现金给刘明,即使瓜卖不出去,刘明都没有受到一丁点损失。刘明每每接过沈建东的售瓜款,真是感激不尽。 忠 孝 难 两 全 虽然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是沈建东长期的渴求,然而,家庭的实际困难让他经历了不易逾越的坎。 就在沈建东驻村扶贫不久,其母亲重度贫血,骨受如柴;父亲摔伤卧床不起,又被查出患前列腺癌需动手术,沈建东均没有做到独生儿子的责任,不能长时间守在老人身边好好地尽孝,只好让术后体弱的妻子提前内退,一人照料二老。 特别是2016年7月,岳母又因病去世,妻子陷入无比悲痛之中,打电话让沈建东火速回家料理老人善事。然而,此时的枞阳县却遭遇一场罕见特大暴雨灾害,他正在抗洪抢险前线奋力守护大堤。忠孝难两全,他最终没有回家,也得到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只等到夺取抗洪抢险胜利后,沈建东才来到岳母坟墓前祭拜,这个七尺男儿忍不住泪流满面。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如今的陈公村干群思想观念明显改变,一条条扶贫路正在延伸,将有效带动村域经济的发展,如期实现全村脱贫任务指日可待。 说到下一步的扶贫工作,沈建东信心满怀。他表示,要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举措,做好扶贫工作,确保已脱贫的不再返贫,未脱贫的按期脱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沈建东2018年度扶贫工作目标之所在。(本报通讯员刘毛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