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枞阳县共实施了35项民生工程,其中:省级28项、市级6项、县级1项,总计投入资金3.1亿元,惠及全县广大城乡居民80多万人。截至11月底,民生工程到位资金32199万元,占计划的104%,拨付资金3.2亿元,资金拨付进度达99.3%。其中:补助到人类工程已完成年度任务;工程类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较好地实现了县政府提出的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补助到人类民生工程10月底完成100%;施工类民生工程10月底主体工程完工100%;12月底前验收交付使用100%。 截至今年11月份,全县实施的35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其中7项生活保障类项目全面完成年度任务,4项教育培训类项目、7项医疗卫生类项目、6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4项农村文化建设类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另外,县市级实施的7项民生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度任务。
(一)省统一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
七项生活保障类项目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去年的基础上,实行提标扩面,享受人数增加了9000人,全县达到了3.3万人,发放全年资金1973万元。“五保户”供养,全县五保老人7097人,每人县本级实发现金标准年1200元,乡、村两级通过社会赞助、实物补贴等形式再给予适当补助。到10月份,已通过“一卡通”发放五保老人全年生活补助资金852万元。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从今年4月份起提高标准,从176元/月,提高到220元/月,分月打卡发放到人,94人共发放资金20万元。农村计生奖扶、特扶补助全县共计1382人,县财政在9月份垫付资金发放到人。大中型水库移民全县2709人,年标准600元/人,由中央负担,累计全年需发放资金162.5万元,除第四季度中央资金未到位,其余资金足额发放到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租赁补贴计划补助1160户,实际补助1226户,补贴资金224万元全部发放到位。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计划救助5062人,实际救助11752人,是全省救助比例最高的县,资金已于10月底打卡发放到人。
四项教育培训类项目有序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今年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300元,初中500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经费5746万元已全部拨付到学校。全年贫困家庭寄宿生2092人,累计补助资金156.9万元,已发放完毕。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2097人,累计应发放资金132万元,已通过银行打卡发放。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培训3250人,已于11月25日前完成了全年的培训任务。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5100人,已于11月10日前完成了全年的培训任务。
七项医疗卫生类项目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14824人,参合率达96.8%,筹集资金814.8万元,到11月底已补偿医药费7754余万元。2010年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11月份全面启动,现已完成2010年度征缴任务的89%。2009-2010年度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工作已经完成,实际参保人数74380人,超市政府计划2.1万人。城乡医疗救助今年已救助两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80万元,涉及人数2400人。晚期血吸虫和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已经完成全年任务的300例和131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较快,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已经完成,32个村卫生室建设、横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石矶服务站建设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婚检完成2100对,占全年任务的100%;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6996人,已完成年度任务。实行免费体检、免费手术,6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六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启动。农村饮用水第一批2万人的任务于4月份全部完成,第二批3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已于12月15日全面完成。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任务168.7公里。农村敬老院建设年度任务15个,新增床位800张,主体工程已于10月份基本完成,12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农村户用年度沼气2868口。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年度任务5座,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
四项农村文化建设类项目完善提高。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年度任务600个,其中有线电视联网402个,158个通过直播卫星覆盖。农家书屋工程年度任务25个基本完成,已全部通过了县级验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年度任务9个,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年度任务29个,已全部建成,并安装完工。
(二)市县级实施的7项民生工程
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名,完成年度任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全县应保障人数3.8万人,到期领取养老金7000人,每月标准100元/人,已发放资金960万元。平安社区建设稳步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日益规范。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顺利开展。法律援助办理各类案件122件。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资助对象从去年的84人增加到今年的100人,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元,累计资助30万元,在八月底、九月初资助完毕。
二 我县按照省市民生工程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立足于抓早、抓细、抓实、抓紧、抓好,大力推进35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呈现出组织领导强、财力有保障、工程推进快、考核督查有力、宣传抓特色等五大特点。
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并研究2009年民生工程工作,对实施民生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各项目小组组长。同时,在财政部门专门设立民生工程工作办公室。二是强化目标任务落实。县政府与县直责任部门和22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任务到部门到乡镇,实施“一把手”负责制。三是落实县民生工程领导小组例会制。每月召开例会,按月下达工作计划。四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县民生办和县直工作责任部门按照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从项目实施、项目推进到资金拨付、监督管理等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部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财政牵头协调、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强化财力保障。一是加大资金筹集的力度。为确保民工工程资金的落实,我县克服收入下降、资金紧张的困难,坚持民生工程资金优先配套,优先列入预算。同时建立民生工程财政配套资金应急预留机制,今年累计配套资金4000多万元。二是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实行民生工程资金封闭式管理。三是建立民生工程资金统一调度和快速拨付机制。县财政局制定了加强民生工程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每月召开民生工程资金调度例会,建立了民生工程资金拨付“快速通道”和应急预拨机制,做到补助类资金快速到人,工程类资金快速到项目。
强化工程推进。一是个人补助类项目提前发放。我县要求民生工程个人补助类项目,对发放对象明确、补助标准统一的项目,不论上级补助资金是否到位,采取提前发放。截止目前,个人补助类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二是工程建设类项目启动早。年初民生工程任务下达后,县政府组织各部门不等上级部门批复,提前进行项目的选址、设计和招投标等准备工作,工程进展快,工程类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进入后期扫尾工作,确保12月底交付使用。
强化考核督查。县政府将2009年民生工程工作纳入到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并提高了较高的考核权重。同时建立了乡镇和县直部门双向考核机制,县直考核乡镇,乡镇考核县直,双奖双惩。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和县民生办继续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每月由各责任部门向县纪委和民生办报告实施进度。
强化特色宣传。一是扩大宣传。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简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电台每天有报道,报纸每周有动态,并开辟电视、报纸、网站《民生专栏》。同时将各乡镇、各部门的宣传工作情况实行计分考核,县统计局定期开展民生工程政策知晓度、满意度调查,以调查结果进行考核,变宣传工作的软指标为硬指标。二是群众互动宣传。县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印发了《致全县城乡居民的一封信》2万多份,将35项民生工程的政策规定、受益对象、享受条件、办理程序、领款方式等全面公开,增强群众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三是公开监督电话和意见信箱。对群众的来访来信,做到每条意见必回复,接受社会监督。
三 目前,我县各项民生工程已经全部进入扫尾验收阶段,为确保我县今年民生工程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民生工程质量,年内还将进一步加快未完工程的推进、督查验收、考核考评等工作,实现“三个确保”:确保数量、确保质量、确保群众满意。
狠抓年内未完工民生工程的扫尾工作。重点措施是:一是实行责任追究。对工程完成达不到年度目标的,由责任部门“一把手”说明原因,同时将由县领导带队到各单位进行督查。二是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实行周旬通报。三是责任部门快速推进。根据工作进度要求,倒排时间,以时间倒逼工期,以资金拨付倒逼工程进度,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狠抓督查验收。一是抓督查。在11月下旬县民生办已组织实施民生工程第二次综合督查,对35项民生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全面督查。邀请了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县直部门负责人、群众代表参加督查,综合督查于12月初结束。二是抓验收。12月初,县民生办将组织有关专业部门对工程项目类民生工程进行县级验收。三是抓整改。对督查、验收发现的问题狠抓补缺补差,该完善的完善,该整改的整改,坚决保质达标。
狠抓考核考评。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民生工程考核考评办法,今年实行双重考核,乡镇考核县直,县直考核乡镇,县岗办和民生办实施综合考评,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严格兑现奖惩。同时在考评工作中,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提升民生工程的社会参与度。
总之,通过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实现“三个确保”:一要确保数量,要按照省市县确定的民生工程任务不折不扣的全面完成;二要确保质量,特别是工程类项目要按照规范的程序,确保工程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三要确保群众满意,对群众尚不满意的将加强整改,坚决纠正,确保每一项民生工程都能让群众满意。(本站记者:王长学、本站通讯员:周振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