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辉
1964年出生
1983年参加工作
现为铜陵市枞阳县司法局汤沟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08年,被省司法厅授予“安徽省百名优秀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称号;
——2012年,被安庆市司法局授予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
——2017年,被省人社厅、省司法厅联合授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平息风波的“面”
寻找问题的“根”
“做我们这一行的,千万不能发火。”
吴辉曾经是一位出了名的“炮筒子”,数十年的司法行政工作干下来,硬生生地被磨成了不急不躁的“软绵绵”。
面对纠纷,他常常“四两拨千斤”,先驱散浓烈的“火药味”,再找寻纠纷的根源,将问题彻底解决。
这本是一起愈演愈烈的死亡纠纷,关系错综复杂,看吴辉如何化解——
“吴所长,吴所长,你快去看看吧,工地有人摆遗像、放花圈闹事!”
2016年8月,某重大民生工程施工工人钱某在前往工地食堂途中路遇车祸,不幸身亡。钱某家属得知此事后,悲愤交加,不听项目负责人的劝说与解释,在工地摆放遗像、花圈、石块阻碍施工,要求讨个说法。
吴辉火速赶到了现场,看着越聚越多的围观人群,吴辉明白,再这样下去,有可能扭曲事件真相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
吴辉先劝说疏散了大部分人群,再苦口婆心地跟安抚钱某家属,钱某家属的情绪逐渐平息,将遗像、花圈撤离现场,双方走上了调解桌。
通过两天的调解,项目部和死者家属终于达成赔偿协议。哪知在最后关头,死者父亲却迟迟不愿在调解书上签字,也不说明原因。
吴辉单独找到死者父亲,通过耐心疏导,死者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结:他担心年轻的儿媳妇私吞赔偿款另嫁他人,使其年幼的孙子、孙女失去生活来源。
吴辉得知后,从法律的角度向死者父亲解释了死者妻子作为监护人必须尽到的职责,打消了死者父亲的顾虑。吴辉又找到了死者妻子,用循循善诱和换位思考,最终消除了双方的“心结”,死者父亲、妻子不仅在调解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关系也更加融洽。
“我最大的动力,就是百姓对我的信任。”
吴辉如是说。
融化防御的“冰”
解开心中的“结”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层高墙用来保护自我,但过于封闭就会迷失自我。”
吴辉虽然不是心理咨询师,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心灵捕手”。面对自我封闭的社矫人员垒砌的层层高墙,他总能用真情和真心巧妙化解。
他严重残疾又孤独一人,情绪低沉萌生寻死之心,看吴辉如何挽救——
社区矫正人员刘某给吴辉留下的印象最深。刘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但犯罪落跑时不慎摔伤,身体严重残疾,被法院裁定暂于监外执行。
初入矫时,刘某表现较好,几个月后刘某妻子外出务工时刘某突然旧伤复发,生活不能自理,情绪波动较大。这让他一度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人生失去意义,消极对抗社区矫正。
吴辉发现后,主动上门找刘某谈心,通过法治教育和人文思维说教,帮助刘某规划好家庭生活,又劝其妻子回家发展农牧业,并引导刘某在家养羊。
刘某接受建议,养了30余只羊,经过一年的饲养和学习,刘某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目前养殖场规模已有200余只羊。如今,刘某和妻子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家庭关系和谐,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生活充满了希望。
走好普法的“路”
点亮法治的“灯”
“用法就是最好的普法。”
吴辉在从事“司法管家”的数十年里,从来不把普法当成一种“软任务”,而是工作中必然要最大化的“硬指标”。
普法拒绝“走过场”,将每一次的调解都当成普法的良机,这就是吴辉收获群众“五星赞”的秘诀——
吴辉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三十年来,无论走到哪,法律就宣传到哪,每调解一件纠纷,都是他法治宣传的最好课堂,让村组干部和有纠纷的群众都得一次很好的教育。
他是群众的免费法律咨询员,又是乡镇人民政府的法律顾问,群众遇到不解的法律问题时,都会问吴辉,已通过司法考试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只为了能够给群众一份更专业更满意的答案。他应聘担任全镇二十余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每学期都要开展两次中小学法治讲座课。
他根据当地村居的实际情况,为村居制定了合理的村规民约,并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他是百姓的守护人
平息矛盾、化解冲突
他是百姓的“法律顾问”
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精神
“五星好评”不易
始终如一更难
他是群众心目中的“五星赞”
供稿:铜陵市司法局
作者:张小芳 大河
编辑:吴一然 张倩
(推荐 枞阳二三事 方出)
2018-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