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24|回复: 4

[图片新闻] 古代文人钟爱的一座山---安徽枞阳浮山摩崖石刻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36

回帖

632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632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9 15: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暮乡关客 于 2018-1-9 15:42 编辑

今天凤凰网头条是一则暖新闻---80岁失智老人雪夜失踪,发现时在老伴坟前扫雪http://news.ifeng.com/a/20180109/54946622_0.shtml#p=1
这是我的家乡的一则新闻,很让人感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老人是传统的老人,家乡是传统的家乡。

今天的我们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大多对我国古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印象不深,知道的不多。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服膺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现代。明清五百余年间,古桐城勒记于《明清进士题名碑》上的共有进士300余名。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为什么古桐城这么丁点大的一个县,会孕育出这么个大文化?看过我的帖子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地方风水不错,地杰人灵(你们可以看看地图,长江中下游这种群山飞峙大江边的地方真不多,要知道古代靠水运,长江黄河大运河就是当时的高铁和高速公路)。家乡枞阳是古桐城的一半。中国有五岳五湖长江黄河,我们小小的安徽省枞阳县居然也有五山五湖一大江(浮山、白云岩、三公山、岱鳌山和大青山,白荡湖、陈瑶湖、枫沙湖、菜子湖和莲花湖,和84公里的长江...),可以说是我们大中国的一个微缩景观吧。古桐城的另一半桐城市的山水人文也十分丰富,都很美丽漂亮,可以全域旅游,但是太多了说不过来。这里只给大家看看其中一座山的一样东西---摩崖石刻,这一点就很能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生根发展在怎样的土壤里。我的家乡文学戏曲在左,武术美食在右,是汉文化传统十分深厚的地方,欢迎大家有机会的话去我的家乡吃喝玩乐。

浮山是一座沉睡1亿年白垩纪时期的古火山,36岩72洞正符合古代的洞天福地之说。枞阳浮山摩崖石刻数量众多,分布密集,时间跨度大。现已发现唐至民国时期共计483块,其中唐代1块,北宋15块,南宋17块,元代2块,明代87块,清代75块,民国26块,建国后1块,年代不详的有91块,全部是文人墨宝,历时1100余年。像唐代孟郊,宋代陆元钧、宋用臣、杨杰、张同之、孟侯珍,明代雷鲤、王阳明、强存仁、黄辉、齐之鸾、于若瀛、吴应宾、钟惺、林古度、林兆珂、方见、丁铉、刘东星、方大镇、刘汝佳、吴用先、齐鼎名、钱元善、赵鸿赐,清代方以智、戴移孝、江恂、陈度、吴元澄、朱筠、胡传、刘凡、叶酉、程仕、丘五典、朱吾弼,民国方守敦、张淦、汪吟龙等近百位历史名人。有诗词歌赋、景物景观命名、纪事、佛教用语等不同体裁,楷、行、真、草、篆、隶等诸多书体,字字珠玑,笔法万千;篇篇精湛,文华烂漫;内涵丰富,别具风采。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石刻书法艺术宝库之一,堪称“中华文化瑰宝”。字字珠玑,笔法万千;篇篇精湛,文华烂漫;内涵丰富,别具风采。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可是应该去看看。
rs80005qqq841905n2o.jpg

rsr0005q384405rr595.jpg
浮山
02.jpg
唐代诗人孟郊在烂柯石上题的“烂柯亭”
01.jpg
很古以前,有一童儿,上山打柴归来,见两个鹤发童颜、银须拂胸的老人,对坐在此大石上下棋。于是放下柴担,丢下斧头,在此观看。一棋尚未结局,童儿见夕阳西下,转身回家,弯身去拾斧头,谁知斧已锈蚀,柄已腐烂;再去挑柴,扁担和柴俱化成灰烬;回头再望二老者,已不知去向。童儿回到村庄,找不到家门,见不到亲人。原来朝代已改,亲人已故了。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后人认为:童儿所见,乃是南斗、北斗二仙翁。“柯”者,斧柄也。有晓事者将烂斧柄的地点取名“烂柯石”,并建“烂柯亭”。唐朝诗人孟东野在上面刻“烂柯石”三字,并作了一首诗,诗曰:“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双棋未变局,万物了皆空”。
3.JPG
宋代陆元钧(陆游的爸爸)题的“陆子岩”。陆游的故事这里也有。
69.jpg
记载各种历史事件的纪事作品。例如,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秋,郑州高僧远禄公来浮山讲佛,著名诗人欧阳修慕名而来与远禄对弈,远禄连胜数局后,即以棋理解说佛教,阐明佛法,欧阳修大为折服,故明官员于若瀛在会圣岩内题刻“因棋说法”4个字,以记其事。
201355153411147.jpg
在浮山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会圣岩区域,有石刻210多块,王阳明摩崖题诗石刻,即在此区域的潜龙峡西侧朝阳洞内石壁上。石刻篇幅为长方形,纵163厘米,横150厘米,刻文右起竖式,分6行竖写五言诗2首。其一:“见说浮山麓,深林绕石溪,何时拂衣去,三十六岩栖。”旁置款:“桐城生高上舍来访,谈浮山形胜,书此。阳明山人。”其二:“见说浮山胜,心与浮山期,三十六岩内,惟选一岩奇。”旁置款:“王元卿谈浮山,欣然书此,归见钱素坡,并书此致意,阳明居士。”诗句双钩线刻,落款均为阴刻。初步考证,此刻约题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前后。
08.jpg
枕流岩浩笑廊内,有明书画家雷鲤所题《浮山纪游》诗1首:“已从浮山来,更觉浮山好。万壑染秋云,乾坤怪未了。游人无古今,天风醉花鸟。我欲煮烟霞,呼童拾瑶草。”以诗颂景,脍炙人口,读来使人飘飘欲仙。“共下虚舟墙,收藏浪里人。路通天上眼,石转地中轮。钟鼓生风雨,龙蛇自屈伸。借来庄子斧,削去古今尘。”此五言诗刻在隐贤崖,是明代著名学者方以智、书画家戴移孝等4人联手所作的一首很感人的哲理诗,寓理藏巧,造诣深远。

明代方以智亲题的“行窝”、“吴观我先生指天处”等多块摩崖石刻。
68.jpg
浮山数量最多的则是用2至4字命名景物景观类的石刻。枕流岩下的一条终年不绝的涧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野趣横溢,因而陡壁之上有明学者赵寿祖题刻的‘枕流岩’和明书法家强存仁亲书的‘九带遗踪’等大字。
110117_0324_3-1.jpg

110117_0324_4-1.jpg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74.jpg
那时候是安徽江苏合称江南省,还没有安徽省
83.jpg
87.jpg
86.jpg
88.jpg
90.jpg
91.jpg
92.jpg
93.jpg
94.jpg
95.jpg
96.jpg
73.jpg
97.jpg
98.jpg
99.jpg
201355153441202.jpg
84.jpg
41045.jpg
75.jpg
76.jpg

77.jpg
78.jpg
79.jpg
80.jpg

81.jpg

82.jpg

41044.jpg

rsr0005q390n516s9rp.jpg

101.jpg

100.jpg

110117_0324_5-1.jpg
本文先发表在海外华人网站,用了很多家乡摄影大家的图片,敬请谅解。唯一目的是宣传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5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52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9 23: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有几块石刻考证有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6

回帖

632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632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09: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渡航先生指正。我是学理工的人,对很多文史知识只能从纸上得来,人云亦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回帖

476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476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1 10: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这地方可以作为武侠剧拍摄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6

回帖

632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632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2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拍过黄梅戏和朱元璋之类的电影和电视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9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