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7-11-24 13:12 编辑
【解码浮山】 九个字值五仟多万,纪晓岚曾说“目也其人至不足道”
【写在前面】2013年9月19日,纽约举办的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上,苏轼创作的《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成交,九个字的《功甫贴》拍出五千多万人民币的高价。“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这九个字告别语,包含了苏轼与郭功甫密切关系,历代藏家对其评价甚高,实属罕见、极为珍贵。郭功甫何许人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人。
【纠正一个错误】《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在记述郭功甫时有这一句:“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签书,为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本作“签署”,因避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 这句话意思是“熙宁年间,(郭功甫)当武冈县令并掌管保信军军事文书”。保信军在庐州,距武冈县很远,宋朝武冈县不属庐州管辖。这里“武冈”应是“桐城”。宋朝李廌有一首《题郭功甫诗卷》长诗是对他一生的记录。这首诗太长,录取关键句子:桐城明府住姑孰,襟裾萧洒天与才。……临川先生久知己,十年执政居公台。……岂无白虹夜贯斗,犹使宝剑丰城埋。几年令尉困下国,板简青衫趋郡阶。……傥使文章敌天下,再使神禹驱秦淮。李廌(1059-1109) ,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住德隅斋。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以文而名,与郭功甫、苏轼等关系密切。
【浮山石刻】
浮山远公塔内石刻《竹室集》
【识文】天光写秋碧,林叶脱秋黄。片帆云外去,游兴与秋长。浮山别意。滇南大巍净伦,参古庭祖塔,天顺癸未(1463年)秋八月书。见《竹室集》。
翻开明朝浮山曹溪第二十四代大巍禅师《竹室集》,我们看到这一段记录:白云端禅师因郭功辅到。示众云。夜来枕上作得个山偈。谢功辅大儒说。与大众请。已后分明举似诸方。此偈非惟谢功辅。大儒只要与天下有鼻孔衲僧脱却着肉汗衫。乃云。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尒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拈云。此偈谢功辅大儒。即得要脱他衲。僧着肉汗衫。则未可何也。犹带笔墨气在。(《曹溪一滴》卷之六)
宋朝晓莹禅师《罗湖野录》记载:端和尚。于皇祐四年(1052)寓归宗书堂。郭功甫任星子主簿。时相过从。扣以心法。逮端住承天。迁圆通。郭复尉于江州德化。往来尤密。端移舒州白云海会。郭乃自当涂往谒。端问曰。牛醇乎。对曰。醇矣。端遽厉声叱之。郭不觉拱而立。端曰。醇乎。醇乎。于是为郭升堂而发挥之曰。牛来山中。水足草足。牛出山去。东触西触。又不免送之以偈曰。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可知礼。未几。示寂。郭为铭其塔。略曰。师之道。超佛越祖。师之言。通今彻古。收则绝纤毫。纵则若猛虎。可谓知言矣。昔人逢僧。话得半日之闲。尚见于诗。况学牧牛卒致乎醇。自载于塔碑。亦不为过。
【简介】郭祥正(约1032~1100),字功父,一作功甫、功辅,号净空居士,当涂人,为唐朝郭子仪后人,妻子孙氏,子郭承务,一子夭折。皇佑初进士及第,1052年任星子县主簿,守端住承天寺时,在石溪齐安与王安石结识,受到王安石赏识,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朝请大夫、殿中丞等。熙宁六年四月为太子中舍,遭谤言。八年(1075)为桐城令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管理保信军水军,居住在石溪齐安城南门,称郭幕府。1084年隐居枞阳青山庵,因病住安堂坐化。据传他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在纪晓岚审核下,留下四分之一不到,其中还有改动现象。存《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人说他“李白后身”,在宋朝诗坛影响很大。他还是山水派画家,据传他曾作齐安八景图,由王巩题诗,同时精通佛、道禅理。他是集儒、释、道、画为一体的一代宗师。
【评价】宋朝周紫芝《竹坡诗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郭功父有《示耿天隲》一诗,王荆公尝为之书其尾云:“庙前古木藏训狐,豪气英风亦何有?”方回晚倅姑孰,与功父游甚欢。方回寡发,功父指其髻谓曰:“此真贺梅子也。”方回乃捋其须曰:“君可谓郭训狐。”功父髯而胡,故有是语。梅尧臣看到他的诗后惊叹道:“天才如此,真太白后生也!”。郑獬说他“江南又有谪仙人”。 潘兴嗣赞道:“人疑太白是重生”。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对郭功甫评述:盖因其诗格相近,从而附会。然亦足见其文章惊迈,时似青莲,故当时有此品,目也其人至不足道,而其集犹传,厥有由欤?而《林间录》中有这样记载:“(慧洪)曾一度被诬入狱,经丞相张商英、太尉郭开民等秦免,赐紫衣。政和元年,张、郭获罪外谪,有人诬陷慧洪与二人有谋,诏夺袈裟,发配崖州,三年之后始得归。于是弃僧服入九峰洞山,以文章自娱。后来又受诬下狱,遇赦得免”。把郭功甫改成郭开民,值得思考!
【郭功甫在石溪齐安】郭功甫才如李白,命途多舛。我们从他在石溪齐安了解其人生,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052年,守瑞禅师来白云承天寺时,他认识了耿天骘并与桐城主簿、潜令梅尧臣、舒州通判王安石等在一起。第二阶段,熙宁八年(1075)为桐城令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管理保信军水军,人叫郭幕府。郭功甫家人住石溪齐安城南门口,人称郭南坡、郭南门、南郭子。石溪现在还保留郭幕塘这个名称。第三阶段,元丰七年1084年去职,归隐枞阳青山庵,在天承寺东安堂坐化。笔者在《全宋诗》搜集他与当时名家来往唱和部分诗作,以飨读者。
一、第一次来石溪齐安
郭功甫1052年,因守端禅师住白云海会(承天寺),郭功甫追随来到石溪齐安,在这里结识了梅尧臣、耿天骘、王安石、吴德常(德仁)、祖玑等。后任江州德化尉,受到王安石重任,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殿中丞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皇祐三年辛卯(1051)31岁王安石以殿中丞通判舒州,约在1057年离开石溪。郭功甫嘉祐四年(1059)赴德化县尉,离开石溪。
郭功甫到白云海会,经羊子江口,留下《古羊江口》诗句:古羊江口两山阴,野客停挠为一吟。面逆寒风望苍翠,老来唯有爱山心。古羊江口,又叫羊子江口、羊谷口,在枞阳县项铺镇石溪与柳西村交界处,是从石溪齐安古城通往承天寺的道口。《嘉庆庐州府志》有“羊谷口”记载,羊子江口名称至今未改。
1、他与守端禅师之间诗章
赠端禅师(宋·郭祥正) 十年不变旧,交深情愈淡。世乐贻真羞,去若出阱陷。 故林泉石新,悠然在虚鉴。寂寂夜香沉,无心答钟梵。 答郭祥正居士(宋·释守端)
藏身不用缩头,敛迹何须收脚。金乌半夜辽天,玉免赶他不著。
他拜守端禅师为师,守端圆寂,他为其塔题铭。《罗湖野录》记载:“郭为铭其塔。略曰。师之道。超佛越祖。师之言。通今彻古。收则绝纤毫。纵则若猛虎”。 郭功父拜守端为师,住白云承天寺。黄庭坚书写《郭功父得杨次公家金书细字经求予作赞》:为一大因缘,佛说妙莲华。清净法光明,透彻十二部。我法妙难思,虽说未曾说。是故秘密藏,藏在微尘中。有大心众生,破尘出经卷。字义皆炳然,堂堂而秘密。或以糅金书,壮严甚奇妙。以其翰墨切,微细作佛事。胜眼若千日,照耀世界海。说法从心起,复以心庄严。非小亦非大,尔等众心量。水牛生象牙,堕在诸佛数。
2、他在白云承天寺活动诗章 入承天观二首 其一(宋·郭祥正)
飘飘飞盖入仙山,楼阁初逢碧霭间。为问蟠桃今熟未,客来一食欲忘还。 入承天观二首 其二(宋·郭祥正)
云舒云卷晓风凉,千尺松梢鹤唳长。昨夜月宫飘桂子,至今楼殿带天香。 【注】承天观即天庆观。 承天院清辉阁(宋·郭祥正)
一轩谁与写清辉,地近城闉却少知。只待中秋深夜看,玉蟾低蘸碧琉璃。 【注】宋代石溪齐安唐代设白云司,宋朝设白云六曹。白云又是佛教圣地,分东岩(白云岩)、西岩(云岩)和白云海会。白云海会前身为齐安院,有二难祠、后有齐安王祠,宋朝祖玑、五祖法演、守端、郭功父等在此布施佛法。祖玑琏禅师来此,仁宗赐龙脑钵、英宗赐名大觉禅师,而改名承天院,承天寺,清朝改为天承寺(天真寺),简称天寺。大觉禅师称祖玑,《光绪桐城县志》有祖玑、投子记载。
宋朝王巩的《游白云山海会寺》诗句: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七峰互回环,仰见天一握。【注】王巩的诗弄到他孙子王道《相山集》里。还有:白云深处是吾家,山市归来日影斜。独立前村聊送目,孤村流水闹寒鸦。有《王定国诗钞》流传于世。王巩后人一直居住本地,这是后话。 送僧琏(宋·郭祥正)
释从白云来,衣上白云湿。借问来何勤,道师碑未立。
文言予岂能,孝节尔谁及。却返旧山中,猿啼暮风急。
【注】琏禅师即大觉禅师。
3、他与秀公之间诗章
秀公见喜饭僧二首 其一(宋·郭祥正)
百年光景逐飞萤,会脱尘劳只有僧。一饭聊为清净乐,福田求报我何能。 秀公见喜饭僧二首 其二(宋·郭祥正)
审观六入本来空,觉海迷波理亦同。满钵香粳聊共饱,此缘不落有为中。 《罗湖野录》记载:“沩山小秀禅师与法云大秀禅师。久依天衣怀公。号为饱参。俱有时名。故丛林以大小呼之。因结伴探诸方。首谒圆鉴远公于浮山。……小秀闻僧举三关语。悚然惊异。欲往见之。大秀曰。吾不疑矣。小秀于是独行。大秀迟其不复。潜令僧窥南公作为。僧至期月。见其孤坐一榻。泊如也。返告大秀曰。此老无佗长。但修行道者僧耳。大秀由是让小秀曰。这措大中途失守。负吾先师。大秀寻游淮上。首众僧于白云。而端禅师举之出世四面山。……小秀。弋阳应氏子。家世业儒。环安院乃其故居也”。小秀在齐安院周边有其祖业。
4、他与耿天骘之间诗章
耿天骘归洁堂(宋·郭祥正) 东城耿天骘,读书五千卷。有义或未通,至忘寝与膳。 潜心唯丘轲,弟子并时彦。晚从进士起,青衫落铨选。 捕贼偶诖误,差池困州县。宁知贾马才,不上明光殿。 功名既无成,禄廪岂足恋。归来洁其身,旧学进吾善。 构堂剪深竹,江山使对面。秀色览天镜,毛发瑩可见。 闲情寄浮云,零落两三片。颓然堕支体,隐几自峨弁。 有时明月来,朋簪合清宴。狂为梁甫吟,璀错珠玉串。 夫人无妒忌,群妾美目眴。大儿富文学,又随太守荐。 百口不忧贫,九品不为贱。内足外亦足,此乐信无倦。 轩冕达士寄,形色圣人践。他时采高名,犹冠儒林传。 酬耿天骘见寄(宋·郭祥正) 追维平昔游,十几丧六七。与君虽尚在,踸踔各衰疾。 功名无几何,岁月忽已失。伻来辱新诗,欲和久阁笔。 文章老愈精,光彩烂星日。市门果神仙,参军真俊逸。 又如窥沙漠,铁骑万馀匹。一战孰与当,百胜得深术。 有过惧不闻,愚恶志所嫉。言归洁其身,天命能自诘。 知音我愈寡,深谷讵敢出①。相望止一江,高议容接膝。 请观商山皓,宁终守蓬荜。众人拉其华,君子俟其实。 定当卜邻去,携手藏于密。 按:① 自注:君作洁归堂,遂有退居之计,而劝予出就仕。 酬耿天骘见寄(宋·郭祥正) 我思昔人言,处世犹大梦。尘编堆床头,抚事聊一诵。 兴衰系时运,贾谊尔何恸。又思东方朔,为鼠知不用。 谁怜胯下儿,能领百万众。势去竞诋排(原作排诋),功成乃歌颂。 人情岂相远,此理古今共。桓桓耿夫子,策射金榜中。 老彼涧底松,未作明堂栋。暂来令句曲,寻仙造深洞。 摩挲瑶琪花,借问谁所种。开落既忘年,一奏熏风弄。 姑熟乘月泛渔艇至东城访耿天骘(宋·郭祥正) 姑孰望东城,长江八十里。思君半夜泛渔舟,明月随人渡寒水。 【注】从姑熟到石溪齐安城东,经水路八十里,水路里程大于陆里程。 寄耿天骘二首 其一(宋·郭祥正)
海棠妍①媚露桃红,高卧遥知锦绣中。欲问何时渡江去,看花准拟趁春风。 按:① 原作研,据道光本改 寄耿天骘二首 其二(宋·郭祥正)
北山曾赏浪山梅,梅蕊含冰一半开。国老自亡梅自发,送梅人在亦悲哀。 酬耿天骘见寄(宋·郭祥正) 我思昔人言,处世犹大梦。尘编堆床头,抚事聊一诵。 兴衰系时运,贾谊尔何恸。又思东方朔,为鼠知不用。 谁怜胯下儿,能领百万众。势去竞诋排(原作排诋),功成乃歌颂。 人情岂相远,此理古今共。桓桓耿夫子,策射金榜中。 老彼涧底松,未作明堂栋。暂来令句曲,寻仙造深洞。 摩挲瑶琪花,借问谁所种。开落既忘年,一奏熏风弄。 诗言此归隐,不恋五斗俸。何时定挂冠,我愿为仆从。 酬耿天骘见寄(宋·郭祥正)
追维平昔游,十几丧六七。与君虽尚在,踸踔各衰疾。 功名无几何,岁月忽已失。伻来辱新诗,欲和久阁笔。 文章老愈精,光彩烂星日。市门果神仙,参军真俊逸。 又如窥沙漠,铁骑万馀匹。一战孰与当,百胜得深术。 有过惧不闻,愚恶志所嫉。言归洁其身,天命能自诘。 知音我愈寡,深谷讵敢出。相望止一江,高议容接膝。 请观商山皓,宁终守蓬荜。众人拉其华,君子俟其实。 怀天骘(宋·郭祥正)
筑室君先隐,穷途我正难。流莺春谷暖,别鹤玉琴寒。 泉响经时听,云光抵暮看。异方空泪眼,何日共幽欢。 耿天骘,生卒待考,与王安石年龄相近。石溪齐安人,著作郎,参军,平山堂教授,居齐安东城洁归堂。耿天骘与王安石关系密切。耿天骘弟子时彦,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状元,见《宋儒学案》。康熙二十二年《桐城县志》:东乡,石溪离城九十里,上则。学堂山离城九十里,上则。炭埠离城九十里,上则。万安桥离城九十里,上则。《嘉庆庐州府志》(卷五古迹下)州志:平山堂,在儒学前,紫芝山上,宋时建。
5、他与王安石之间诗章
生日次韵南郭子二首 其二(宋·王安石)
寒逼清枝故有梅,草堂先对白头开。残骸已若鸡年梦,犹见骚人几度来。 【注】此诗作于1082年。见王安石《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月再游》“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老值白鸡能不死,复随春色破寒来”。 和郭公(张本作功)甫(宋·王安石) 且欲相邀卧看山,扁舟自可送君还。留连城①郭今如此,知复何时伴我閒。 按:① 原作山,据张本改 西轩看山怀荆公(宋·郭祥正)
长忆金陵数往还,诵公佳句伴公閒。如今不复闻公语,独自西轩卧看山①。 按:① 自注:公见寄云且欲相要卧看山。 王安石《示耿天骘》 挟策能伤性,捐书可尽年。弦歌无旧习,香火有新缘。 白土长冈路,朱湖小洞天。望公时顾我,于此畅幽悁。 【注】王安石与耿天骘的关系可参考龙舒本《王荆公全集》。详情见作者已行文《舒王私宅今何处》。
6、他与梅尧臣、吴仲庶之间诗章
梅尧臣曾当桐城主簿,后为潜令。潜县不是今天的潜山县。根据《江南通志》、《嘉庆庐江县志》、《嘉庆庐州府志》,以及清姚范的《援鹑堂笔记》中潜县考证和方东树注释,结合各种资料分析,潜县范围南至枞阳会宫镇,北至庐江县南。时间大约在公元1035—1074年,1075年撤去,南部并桐城县,当时属保信军。杨杰有《潜山行》诗一首。 潜山行(宋·郭祥正) 笑别姑熟州,来作潜山游。潜山闻名三十载,写望可以销吾忧。 晴云如绵挂寒木,广溪镜静涵明秋。山头石齿夜璨璨,疑是太古之雪吹不收。 信哉帝祖驻銮跸,异景怪变谁能求。若非青崖见白鹿,安得此地排珠楼。 群仙长哦空洞绝,绿章封事乘虚辀。灵鸟盘旋老鹤舞,华灯散采祥飙浮。 噫吁嚱,汉武登坛求不得,明皇夜梦推五百。宁知司命抱真符,为宋真人开社稷。 诏书数下修琳宫,殿阁缥缈平诸峰。六朝德泽施愈远,九天福祐来无穷。 君不见潜山之下,潜水之涯。菖蒲有九节,白术多紫花。 采之百拜献君寿,陛下盛德如重华。 赠啸月岩吴居士(宋·郭祥正) 幅巾藜杖客浮山,便隐深岩避世喧。每见月华何事啸,此身聊欲伴孤猿。
浮山石刻 次韵和吴仲庶舍人送德化郭尉(宋·梅尧臣)
蒲叶高帆十二幅,秋风逆水满樯开。是时不畏浪头起,到日定将船尾堆。 用舍东方言虎鼠,贱疏梅福比蒿莱。少年才辨无如美,庐岳峰前莫滞回。
浮山吴德常石刻 吴仲庶,字德常,一写作德仁,住石溪延艺阁,殿试进士。 二、第二次来石溪齐安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王荆公当国,郭祥公正知二州。……上览叫异之,一日问荆公曰:卿识郭祥正否?其才似可用?荆公曰:臣顷在江东尝识之,才近纵横,言近捭阖,而薄于行”。嘉祐六年(1061年)四月郭功甫为太子中舍,先后任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殿中丞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后因遭谤言,王安石为相期间,实行“新政”,郭祥正拥护王安石变法,并上书奏乞天下大计,称颂王安石。但遭王安石反对派百般诬蔑,一些人说他谀颂王安石。王安石避嫌,“耻为小人所荐,因极口陈其无行”,故而对他冷漠、轻蔑。熙宁八年(1075)为桐城令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郭功甫重来齐安,潜县并入桐城,乃属保信军节度。
1、他在桐城县境内活动诗章 重来桐城(宋·郭祥正)
碧水苍山照眼青,始知朱邑爱桐城。重来二十三年后,犹有斯民眷眷情①。 按:① 同上书卷四六《江南东路·安庆府》 【注】苍山,为苍岘山,又名岘山。二十三年,1052年第一次来,1075年正好二十三年。 代公庆上郭帅 其二(宋·王灼)
昔年先庙谒汾阳,提笔从公写短墙。再别巴江油戟下,七逢天竺桂枝香。 宦途自许安仁拙,浮俗谁怜处士狂。客舍无烟饥欲死,尚惭知己问行藏①。 按:① 同上书卷一五一三九引《颐堂集》 【注】汾阳指临济宗汾阳善昭门传人。 藏舟浦(宋·郭祥正) 金城北,荒荒野水连云白。岛屿相望一径通,绕堤杨柳迷春色。 天下三分血战秋,张辽凿浦暗藏舟。吴蜀虽亡晋已起,山川自结寒烟愁。 永平只作寻春处,关门锁断春归路。画船载酒歌白纻,不忍醒时送春去。 【注】藏舟浦,在石溪齐安城东三里。《嘉庆庐州府》志见载。张辽拔阴安。见《三国志·张辽传》 与内饮有赠(宋·郭祥正) 瓮中有浊酒,畦中多美蔬。呼童取大网,更向溪中渔。 鱍鱍得鲜鳞,斫脍选肥鲈。君生不能织,我生不能锄。 儿孙无白丁,生理已有馀。陶然共一醉,隙间驰白驹。 倏忽各已死,体化委虫蛆。 谒桐乡张府君庙(宋·郭祥正)
桐乡富山水,此地最深秀。诸峰合屏围,二冈屹龙斗。 谷暖禽语滑,岸束溪声逗①。老木如巨贤,森卫备前后。 神功金刻存,庙古何年构。衣冠近唐人,名字嗟莫究。 悯旱鞭怒蛟,深潭此身仆。明诚动苍天,雷雨洗白昼。 至今福斯民,血食固宜厚。予生本屯贱,窃位忧致寇。 约身既多缺,何以抚耆旧。况瞻贤达迹,彼美松柏茂。 芳醪荐樽爵,馨蔬实笾豆。悠悠神之思,馀光破昏愗。 归欤歌芜辞,聊用答灵祐。 按:① 原作走,据四库本改 再游浮山呈璞禅老(宋·郭祥正)
当年寻胜已忘还,乘兴重来倍觉閒。赤脚敬瞻新宝藏,白髯羞对旧青山。 禅翁昔授岭头衲,狂客今探树穴环。行把生涯付妻子,幻身长寄一岩间。 浮山阻雨二首 其一(宋·郭祥正)
寻山一日遍浮山,却望江南兴欲还。半夜神龙兴骤雨,故留閒客伴僧閒。 浮山阻雨二首 其二(宋·郭祥正)
云颙辞世几番春,老令霜髯未变尘。重拂旧题悲往事,幻身今幸作閒人。 龙眠行留别修颙禅师(宋·郭祥正) 桐乡山水天下名,龙眠气势如长城。重冈复岭跨三郡,磐压厚地攒青冥。 东南佛寺号投子,寺门洞启原无扃。雪峰三来道方契,凿井百尺穿重冰。 至今善利永不泯,辘轳夜转闻寒声。慈济玄谈载金刻,龟趺鳞甲光荧荧。 谁忧怪变碎以斧,半落崖下莓苔青。时移岁晚人事塞,高座窃据非真僧。 白云徒侣半凋落,泉石往往荒柴荆。我来抉弊眼除眯,颙自寿至人天迎。 随车贝叶五千卷,宝藏突兀同时成。张翁好施古亦少,助我福地还中兴。 老禅咒龙未三日,泉发石上吁可惊。晨厨千僧用无尽,琅玕引溜何泠泠。 城中客少民事简,屡携茗酌来煎烹。叩师玄关问至理,心地拂拭菱花明。 妙峰胜会岂殊此,迷即成凡随死生。明朝官满重回首,别师写作龙眠行。 重九日同修颙惠云二禅师游浮山访洪琏长老(宋·郭祥正) 邑城东南百馀里,穿尽荒山渡重水。林倾路转大壑开,峭壁崔嵬半空倚。 上无勾连下无根,镌镵难成画难比。回环岩窦碧玲珑,月华吞吐湖光洗。 石鼓昼鸣云雨垂,金鸡夜斗龙蛇起。成公说法已千年,事载龟趺尚新美。 嗟予平生慕佛学,空洞忘机造玄理。暂来福地神愈清,况接高禅挥麈尾。 晋颙悟道天下师,云琏声名自予始。精蓝际会付三人,净众如归闻法喜。 今朝更结名山游,宝阁珠楼同践履。达了无生无不生,一声猿啸清风里。 2、他与陆元钧之间诗章 谢馀干陆宰惠李廷圭墨(宋·郭祥正) 集仙昔与文忠游,文采声鸣喧九州。鲲鹏未化忽拓翼,地老天荒云海幽。 箧中尝秘上赐墨①,紫金泥印双脊虬。名题廷圭姓氏李,此物未省何年留。 纹如坚犀刮不动,铿铿触砚苍烟浮。蜀笺洒落黑胜漆,欲论所直真难酬。 麟儿字法肖家学,珍绨宝匣深藏收。并刀截断辄分我,始信明珠今暗投。 嗟予吟笔久已阁,辩舌倒卷刚肠柔。书陈北阙上印绂,志乐南亩亲锄耰。 得君赐墨竟安用,捧玩反覆增予羞。况君绿发眸子瑩,才业自副朝廷求。 研磨煤麝染谏草,扶擿世病苍生瘳。名成功遂取上笏,世阀光焰垂千秋。 莫如老钝默将死,再拜谢贶长江头。 按:① 自注:仁宗所赐李廷圭墨。
浮山陆宰石刻 【注】陆宰,字元钧。山阴人,淮南计度转运副使,陆游父亲。 3、他与郑獬来往诗章 白云道中(宋·郑獬)
翠璧连环三百里,行人不奈爱山何。莫辞下马寻云径,前到淮西尘已多。 过三十六洞 其一(宋·郑獬)
草深树密不见溪,但闻地底溪声回。忽从山口渡流水,始知此溪山北来。 过三十六洞 其二(宋·郑獬)
苍山连环不断头,溪声绕山无时休。后溪已穿绿树去,前溪却向山前流。 过三十六洞 其三(宋·郑獬)
高溪却泻低溪水,溪里分明见白沙。夜来山上暴风雨,溪口流出红桃花。 【注】浮山有三十六岩洞。 赠冲雅师(善草书)(宋·郑獬)
姑孰上人溪上居,碧松摇雨晚凉初。谁将六角竹枝扇,来问羲之觅草书。 皇佑初郭祥正、滕甫、郑獬、汪辅之等进士及第,成为后来的“东州逸党”。 (未完待续,请转帖朋友,一定要注明文章出处,考证写来不容易,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