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40190|回复: 1

[原创] 横埠的由来

[复制链接]

8

主题

18

回帖

131

积分

一星会员

东方散人

积分
131
QQ
性别
发表于 2017-11-5 1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时期,从贵家坝到汤沟再到横埠河这一片,都是长江流域,沼泽河流密布,横埠河贯穿其中,从长江池州坐船可直达横埠河,并可停靠在河西岸的黄家山旁。
       由于长江古时无江堤,江水漫延,可直至当今的横埠东南部山岗,故此处又是水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久之成埠。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这个“埠”呈直线形,后来就名之曰“横埠”,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关于镇名由来,说法有二:
     其一:沿今黄山、横埠、雨亭、孙岗、新庄、横山等地,是一条约有23里长起伏不均的山岗,自然形成了一条“横”的天然江岸线。长江洪水泛滥时,大水至此,大别山地区人们若经水路出行,必在此乘船,因此,形成“横山渡”、“九潭渡”、“孙岗渡”、“横溪渡”、“雨亭渡”五处渡口。加上南来北往人群多,久之成市,就有了“埠”。外地客商和行人大都不知这“渡口”名称,就习惯叫“横埠”。
    其二:境内有一条承接八公山直通长江的河流,水流至马鞍山、凤凰山,由于山脉因素,在今官塘、黄山、横埠村境内形成18条蜿蜒,大小不等的河流,其中有一条河面较宽,与其17条河流垂直交差直泻长江﹙今拦水坝一样﹚〔1957年6月,当地政府推行“改涧造田”,才有现在一条河〕。    元朝末年,朱元璋手下名将常遇春攻打陈友谅时,帅领大军从南京(当时叫建康)朔江而上,水军至池州时,朱元璋令兵分二路,一路主力大军由其本人帅领,从安庆(当时叫皖城)直扑九江鄱阳湖。另一路小军由陈友谅帅领,从贵家坝的一条支流而上,想绕道县至鄱阳湖陈友谅水军的背面,对其形成夹击之势。这一路水军从贵家坝、汤沟、田家圩,当时都没有这些地名,只是后来经过几百年的江水后退和建筑江堤后,逐渐居有其人,随有其名。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时期,从贵家坝到汤沟再到横埠河这一片,都是长江流域,沼泽河流密布,横埠河贯穿其中,从长江池州坐船可直达横埠河,并可停靠在河西岸的黄家山旁。陈友谅帅军至横埠河一带,在此被泛滥河水和一些无名山岗挡住,不知如何行进,朱元璋派快马来催问大军行到何处?常将军推窗而望,眼前一条横河里水位猛涨,数条小河里水奔流直下,提笔写下:“行至‘横河’,河水连天,无法行军,待日毙陈”。于是,水军暂停,船靠河岸休整。陈友谅率领随从卫兵上岸,探路询问,沿着河岸一路行来。他行至黄家祠堂傍边附近时,河岸上有一草棚,有位黄姓老者在棚里卖茶,于是陈友谅向老者问路,老者曰:“上游河流湍急,河面狭窄,而且多是高山,不宜军船行游,应下船步行。”友谅曰:“步行奈何?”老者曰:“沿河岸而行,经马鞍山、将军庙、六狮口、翻越三公山,可至庐江。昔三国时,吴国一将军,征伐荆州,亦是由此路而形。他行军至上游马鞍山附近时,天色已晚,于是大军安营扎寨。不料此将军第二天突然得疾病,不能行军,于是大军久延未动,未几日暴疾而忘。三军至哀,既而葬于此地。百姓惜伶之,建将军庙纪念之。请将军三思而行焉!”陈友谅回船聚兵议之,依黄姓老者之言而行。不久即克陈友谅于鄱阳湖。
      因黄姓老者及其他乡邻在此地自发集市贸易,久之形成早市街,由街和河流而得名,就叫“横埠”。
     当年黄姓老者居住的黄家祠堂村村民,背靠大山,面对横埠河,不断开荒劈地,繁衍生息,历经数百年,将横埠河二岸的蛮荒之地开垦成沃野良田。其子孙后代也不断从一个山洼村移居之横埠河二岸。与其他各姓之民聚而住之。以至于形成了现在的黄山村、官唐村等,进而形成横埠镇。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39

主题

3409

回帖

9249

积分

五星会员

真正朋友在别后,火红晚霞在雨后

积分
9249

新人进步奖

QQ
性别
发表于 2017-11-6 09: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