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7-10-28 20:54 编辑
石溪有个杨杰新屋 【写在前面】清初,石溪齐安、浮山一带以方以智为首的反清势力很大,主要有白莲教组织,清廷曾多次派兵围剿,《桐城县志》有这方面记载。清廷在修《四库全书》时,因“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和舒黄齐安之争,而对桐城进行文字上百般打击,以致《桐城县志》中的明朝以前历史几乎空白。笔者发现,凡浮山石刻上有名字的人物,不论在历史影响多大,都查不到准确简历。更有甚者,与石溪齐安、浮山有关联的历史名人都遭到篡改,张冠李戴,如“龙眠三李”李公麟、李公择、李功亮的籍贯篡改成外省人。枞阳县是上世纪50年代设县,90年代才修县志,加之《桐城县志》古代记录不是很完整,以致出现历史断层现象。笔者根据当地文人的口述,参考周边府县志记载,在历史的尘埋里还能找到一痕迹。 (治平二年杨杰在浮山隐贤岩石刻) 【识文】《隐贤岩记》维彼南岗,洞孔山腹。仰者若呀,俯者若伏。侧出旁穿,三十有六。在昔晋梁,浮图始昌。五代之季,栋宇颓弛,释子无似。逮此吕侯,来守是州(内翰济叔尝刺是郡)。废者必修,乃会僧远(圆鉴大师法远),乃经乃营,率扶其倾。远将传嗣,俾承厥志,匪云孰谓(今长老晓云)?帷是隐贤。芝华玉渊,宅者如仙。比有檀越(巢人周同施财补茸之),请完其阙,筑屋周列。嗟若替陵,将衰而荣,将沉而升,物有所待,如暗遇灯。千载之来,匪吕弗兴,否将思泰,如谷有声。一日必茸,匪远弗成。长江未竭,高山未平,垂千百龄,清风奚泯。 落款:治平二年(1065年)冬十二月 日无为杨杰撰,弟佶书。熙宁元季,山门监寺僧希岳命工刻于岩壁。 这篇四言体记文,简要真实地描述了自晋梁到宋朝,浮山佛教沉浮的历史过程。这段文字说明作者对本地历史文化非常熟悉,外地人是难以做到的。 (杨杰像) 【简介】杨杰(约1025—1095),字次公,又字元素,号无为子,祖籍华阴。安居于石溪齐安杨杰新屋。少时有才名,进士及第。治平年以监司出知舒州守。熙宁五年,为礼院检详文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数任,一时礼乐之事,皆预讨论。元丰时参与议论典礼因革,故所为文章多有关于典制。元佑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晚年拜天衣义怀为师,皈依佛门,住白云岩,称然社师。卒年七十。宋朝刘摰《和路秋怀三十韵》无为泽边悴,更卖橐中装。《无为集》十五卷,《别集》十卷,《全宋诗》录其诗一卷,《辅道集》若干卷。 【杨杰居所】据杨杰撰写的《杨氏家谱序》记载:杨杰祖籍华阴,到其祖父杨德明始迁居。其父杨复,字庶几,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杨杰兄弟五人,杰为长,弟弟为楊傳、楊伋、楊作、楊儉。杨杰育有四子,名为洙、滋、泳、浩。 杨佶,杨杰弟,因避宋徽宗赵佶讳,改为杨伋。太学进士,权武学传授,集贤殿修撰、知襄州。《宋会要辑稿》记载:“十二月一日,集贤殿修撰、知襄州杨伋”。“九月十三日,大理卿杨汲等言狱空汲:原作「伋」”。载熙宁八年(1075),杨伋曾“权武学传授”(《玉海》卷一百一十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六十四:“丁卯(1087年),太学进士杨伋,权武学传授,候一年召试。伋撰述李靖兵法,并上图议,特录之”。 治平年间杨杰以监司出知是守时,住齐安石溪镇苍岘山东南脚下杨杰大屋和杨杰新屋,杨杰新屋名称还在。位于枞阳县项铺镇石溪小学后。有岘山亭,苍岘山亦名岘山,见浮山石刻。山的西面有羊祜凹,相传羊祜曾居于此。羊江口,在石溪与柳西村交界处。《嘉庆庐州府志》有载。因而石溪在古代有“羊城”这个别名。郭祥正《古羊江口》古羊江口两山阴,野客停挠为一吟。面逆寒风望苍翠,老来唯有爱山心。
(宋朝浮山石刻有岘山记载) 【遁入佛门】椐《居士分灯录》记载,杨杰原先信仰道教,号无为子,晚年因拜天衣义怀为师,皈依佛门。《安徽佛门龙象传》上面说,他禅于佛理、明于老庄,故达于权变,旁通妙解,谙于音律。晚年归隐浮山。杨杰“以雄文妙赋,醇德懿行得名于时”。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郭功父、王巩、李公择、胡瑷等交情深厚。 《居士分灯录》记载:尊崇佛。法历参名宿。晚从天衣义怀禅师游。怀每引老庞机语令参究。后奉祠泰山。 石溪古为龙舒之地,唐玄宗时设过龙舒郡,浮山石刻上能看到自宋到明朝关于龙舒记载。龙舒王日休撰《净土文·净土总要七》“东坡云:次公晚年,作监司太守。常画丈六阿弥陀佛像,随行供养观念。至寿终时,感佛来迎,端坐而化”。 (龙游天藻) 结合杨杰与休老关系以及杨杰本人的作品,杨杰应该是在白云岩坐化的。杨杰《休老堂铭》:妙高峰顶,不住正处。毗耶离城,别开一路。铁钵铜瓶,葛巾革屦。付者不取,取者不付。谷有归云,木有凝露。师子频伸,象王回顾。门外老胡,一苇横渡。 杨杰《都尉王居士赞》:珠圆而明,玉泽而温。鉴瑩澈而绝尘,芝秀发而非根。曼殊沙华,栴檀香芬。晦堂路险,大开施门。西江水深,一口平吞。谁知威音已前,正是王老师孙。 郭功父拜守端为师,住白云承天寺。黄庭坚书写《郭功父得杨次公家金书细字经求予作赞》:为一大因缘,佛说妙莲华。清净法光明,透彻十二部。我法妙难思,虽说未曾说。是故秘密藏,藏在微尘中。有大心众生,破尘出经卷。字义皆炳然,堂堂而秘密。或以糅金书,壮严甚奇妙。以其翰墨切,微细作佛事。胜眼若千日,照耀世界海。说法从心起,复以心庄严。非小亦非大,尔等众心量。水牛生象牙,堕在诸佛数。 (山谷别集) 杨杰《题白云山僧壁》:买得青山不用钱,金沙门外草绵绵。黄梅老令醉欲倒,拟借白云今夜眠。 杨杰《题白云环翠亭》:龟甲屏风面面开,天台连接至蓬莱。檐前朝暮碧云合,时有一声清磬来①。按:①宋李庚《天台续集》卷上 杨杰《东峰白云院》:僧爱白云溪上飞,白云飞处敞禅扉。莫言便是无心物,忆著故山依旧归。 杨杰描写白云的诗很多,暂选几首:一、“白云随师来,师逐白云止。山空师何在,木末白云起”。二、“白云山下泉,几年石中韫。但见玉色明,孰能究其本”。三、“白云隔尘喧,虚堂太岑寂。寒尽春自来,莺啼报消息”。四、“人爱红尘我爱山,寻山重叩白云间。子真避客游都市,月上梧桐未肯还”。五、“江南江北白云堆,试共幽人一展开。向道无为老居士,拟归先遣化身来”。六、“十里溪源寻未见,忽逢茅屋白云堆。竹床纸帐睡正稳,无奈野猿惊觉来”。 宋代石溪齐安唐代设白云司,宋朝设白云六曹。白云又是佛教圣地,分东岩(白云岩)、西岩(云岩)和白云海会。白云海会前身为齐安院,有二难祠、后有齐安王祠,宋朝祖机、五祖法演、守端、郭功父等在此布施佛法。祖机琏禅师来此,仁宗赐龙脑钵、英宗赐名大觉禅师,而改名承天院,承天寺,清朝改为天承寺(天真寺),简称天寺。大觉禅师称祖机,《桐城县志》有祖机、投子记载。宋代晓莹禅师《罗湖野录》记载:“仁庙阅投子语录。至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投子连叱。由兹契悟。乃制释典颂十四首。今只记其首篇。曰。若问主人公。真寂合太空。三头并六臂。腊月正春风。寻以赐琏。琏和曰。若问主人公。澄澄类碧空。云雷时鼓动。天地尽和风。既进。经乙夜之览。宣赐龙脑钵。琏谢恩罢。捧钵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铁食。此钵非法。遂焚之。中使回奏。皇情大悦。久之。奏颂乞归山。曰。六载皇都唱祖机。两曾金殿奉天威。青山隐去欣何得。满箧唯将御颂归。御和曰。佛祖明明了上机。机前荐得始全威。青山般若如如体。御颂收将甚处归。再进颂谢曰。中使宣传出禁围。再令臣住此禅扉。青山未许藏千拙。白发将何补万机。雨露恩辉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尧仁况是如天阔。应任孤云自在飞。至治平中。上疏丐归。英庙付以札子曰。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圣眷。累锡宸章。屡贡款诚。乞归林下”。 宋朝王巩的《游白云山海会寺》诗句: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七峰互回环,仰见天一握。【注】王巩的诗弄到他孙子王道诗集里。还有:白云深处是吾家,山市归来日影斜。独立前村聊送目,孤村流水闹寒鸦。 宋朝林逋《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题注:原作汤,据正统本改):归路过东关,行行一锡间。破林霜后月,孤寺水边山。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这首诗获得一重要信息是无为子是然社师。《罗湖野录》有“杰然追踪月上女。直趣无上菩提”。宋朝石溪齐安有白莲社,初步查找,有郭功父、杨杰、王巩、王日休、李公麟、空空道人等。 宋朝郭祥正,字功父,作《杨次公侍讲挽词二首其二》:孤进终难达,文章误此生。才趋王府讲,已梦玉楼成。遗箧书千卷,招魂酒一觥。空馀淮上月,不到夜台明。【注】淮上,这里古为南淮水,有白云淮上。宋朝杨万里《舟过大通镇》: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解舟铜陵望淮山白云二首》:天惜淮山不惜银,浑银砌起一长城。淮山裹在银城里,半出诸峰越样青。 综上所述,杨杰居住在石溪齐安杨杰新屋,拜天衣义怀为师,坐禅于白云岩。 【杨元素应是杨杰】有人认为杨元素是杨绘,我认为杨元素就是杨杰。据揭阳市《杨氏族谱》载:“始祖中顺大夫公,讳绘,系出古瀛之域,南仕宋,为司谏。”此记载说明了揭阳杨氏始祖为宋代的杨绘,曾任司谏中顺大夫。同时记载:“宋始祖中顺大夫御史中丞司谏肃轩公:公讳绘,号肃轩,字先白,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1)壬申八月十五日午时,神宗熙宁四年擢御史中丞。疏议王安石新法之非,疏曰:‘老成之人,不可不爱。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五、吕诲年五十有八、欧阳修年六十有五而致仕;富弼年六十有八而引疾;司马光、王陶皆五十而求散地。陛下可不深思其故乎?’书奏,王安石闻而恶之:‘与刺史刘挚,俱贬岭外。’帝不许,诏:‘贬亳州,挚监衡州盐仓。’徽宗政和六年丙申三月二十四日子时卒,享寿八十有五。”这记载明显是二个人,一个杨绘是南宋人,另一个杨绘为北宋人,北宋的杨绘应是杨杰,有笔误可能,北宋史有《杨绘传》,没见到《杨杰传》,因为杨杰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所以《杨绘传》应是杨杰。 据杨杰《治平三年秋七月当涂郭功父招无为杨次公会于环峰时五云叟陈德孚以诗寄吾二人因联句酬之》中,“次公君素交,嗟予尚契阔。畴能枉篮舆,相期出寥泬(功父)”。“次公君素交”,可以有二种读法,其中一种次公君素。《凌云行》淮国耕钓夫,素嗜山川乐。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六·经籍考六十三 ):“《杨元素集》四十卷。晁氏曰:杨绘字元素,汉州绵竹人。幼警敏,读书一过辄诵,至老不忘。皇佑初,擢进士第二人,累擢翰林学士。沈存中为三司使,暴其所荐王永年事,因贬官。终於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尝居无为山,号无为子。为文立就”。杨绘没有四十卷文见于世。只有杨杰有,《无为集》十五卷,《别集》十卷,《全宋诗》录其诗一卷,《辅道集》若干卷。这里所说的“暴其所荐王永年事,”与王日休在净土文中记载,苏东坡云“感佛来迎,端坐而化”相一致的。 宋朝刘攽《寄杨元素内翰》:四世清名悉上公,看君羽翮势陵空。戏成炉鼎誇方士,妙夺蓍龟执鬼中。家有秦声居自乐,书非尚白智无穷。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考《无为集》,杨杰对道教也非常精通,而杨绘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如果杨绘是杨元素,没有见到杨绘与苏轼、黄庭坚、王巩等这些好友来往唱和诗文。而杨杰有许多唱和诗人,晁补之《次韵文潜忆杨翰林元素家淮上夜饮作》:老人得坐安若山,畏寒缩颈衣裘间。不如公子拥樽酒,诗材春乱词涛翻。想见杨家美人出,玉面朱唇映琴瑟。冰船著炬光照淮,雪乱风筵饮方逸。只今愁坐私自怜,寒书冻砚尘满前。人生何者非昨梦,还如归去散花天。老人已复形槁木,真幻那知然不然。蚓鸣小鼎藜羹熟,闭①眼圆蒲不是禅。按:①《坡门酬唱集》作开。苏轼的《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宋):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萧瑟。不用许飞琼。瑶台空月明。清香凝夜宴。借与韦郎看。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在淮上,浮丘正好说明是指代杨杰,他居住在石溪,浮山名曰浮丘。 杨杰在石溪齐安活动的部分诗文欣赏 《汝直松斋》 伊阙十五里,唐朝三百年。岁寒林木在,王氏子孙传。 门有登龙客,风生饮虎泉。丹方齐代刻,龛像魏时镌。 居士山长对,郎君谷已迁。塔巍花缭绕,溪净竹婵娟。 水记空陈迹,烽台息旧烟。陆浑平犷俗,八节稳渔船。 嗣绝伤宫傅,碑亡叹郑虔。石楼延客醉,天竺伴僧禅。 寓目鸣銮地,追怀夺锦篇。白云最深处,约我咏归田。【注】这首是写王巩的,诗题被篡改。应为《清虚堂》。 《题陶威公庙》自注:陶侃 四海生灵困,柴桑牧札瘥。奸臣窥社稷,盟主奋干戈。 百甓防休逸,分阴贵切磋。升天九重逼,破贼一亟多。 贪吏羞移柳,游民愧盗禾。母贤移训诲,友益愿渐磨。 鹤化丧家客,龙飞古壁梭。南州浸馀泽,东晋决颓波。 诫重樗蒲戏,声腾仕女歌。中原力难致,白首泪滂沱①。 按:① 《永乐大典》卷六七OO 据考:陶威公庙位于白石村束庄组后岗。以前叫紫微观,后改为岳飞庙,已毁。可以发掘。 《凌云行》 淮国耕钓夫,素嗜山川乐。补吏来盱江,潜解蓝绶缚。独上凌云亭,青梯入寥廓。万象富观览,面面峻岩壑。天风袭衣襟,綵霞半空落。仙家鸡犬鸣,惊起巢松鹤。胜游最后时,萍梗念飘泊。回首顾人间,红尘满城郭。 《丰湖歌》 惠州风土隔世埃,使我南望长徘徊。昔年霹雳轰蓬莱,六鳌踉跄海面开。一峰崒屼九霄落,万里怒涛推拥来。至今浮在罗山畔,玉阁石梁插天半。世人可见莫可登,雪栈云梯知几层。近闻更有丰湖好,环匝亭台映洲岛。野叟忘机鸥鹭閒,寒潭无浪蛟龙老。云归洞府月满湾,客卷纶车鱼在藻。白玉抽苗万盖圆,翠光期压王孙草。天高日暖荔枝香,风撼一川红玛瑙。主人丹鼎飞金虎,丰湖无根岂能住。一日地轴如走丸,随逐浮山还旧处。 《潜山行》 昔年会稽探《禹书》,探得《六甲开山图》。图载潜南天柱山,上侵霄汉下渊泉。真人秘语世不传,但见绝顶蒙云烟。汉武射蛟浮九江,舳舻千里来枞阳。筑坛祈仙瞻杳茫,茂陵桧柏空青苍。石牛一卧叱不起,白鹿还归深洞里。二月灵鹤有时来,洞口桃花泛流水。 【注】此诗有人认为是徐师川写的,浮山有徐师川的石刻。《安庆府志》记载,宋朝舒州领五县是:宿松、太湖、桐城、怀宁,望江。现在的潜山,宋朝以前叫皖或灊。庐江县及南部曾设过潜县。 《题浮渡山峰岩图》 潜叟乐山水,至浮渡乐而甚,故为山之峰岩图。一曰安,为其可以居也。二曰怪,为其有所象也。三曰险,为其往之难也。四曰幽,为其邃而异也。居广泉甘,安之上也,有一不及,安之中也,有一不足,安之下也。象而近之,怪之上也,象而或差,怪之中也,象而或疏,怪之下也。人不能往,险之上也,往而惕然,险之中也,往而或惕,险之下也。既邃且异,幽之上也,有一不及,幽之中也,有一不足,幽之下也。巳而示于达翁,达翁笑之,曰:子所谓安,安之常也。子所谓怪,怪之常也。子所谓险,险之常也。子所谓幽,幽之常也。吾闻之大安不居,大怪不象,大险不难,大幽不邃,安乎?怪乎?险乎?幽乎?在于是图,忘其图不尽山之胜乎?此岩图其来固久,历世状者不知其几人矣。其如形势尚未之辨,则其安、怪、幽、险又焉所及乎?金陵僧慧渊,善于水墨丹青,非独能辨其形势,至于安、怪、幽、险悉精妙乎笔端,实与造物者争其先后也,或平昔乐于山川者,纵未达是境,若披是图,亦可以尽得于心目矣。 (李龙眠山庄图) 《李龙眠山庄图》(姚鼐《惜抱轩集·游浮山》文中已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