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
- 注册时间
- 2009-11-15
- 最后登录
- 2014-5-21
新手入门
- 积分
- 7
- 性别
- 保密
|
增强诚信意识,塑造民族道德形象 作者:安庆市大观区人民法院院长 光彩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无论是政治经济活动还是日常生活,真诚待人,恪守信义都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条件。古人云:“仁、义、礼、智、信”乃人之五常,信是作为“五常”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诚信,信守诺言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然而,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诚实守信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当三聚氰胺成为杯中之毒,当救命之药成为夺命之药,当安生立命之屋瞬间倒塌,当上大学也可以顶替,当谎言也可以欺世之时,重铸诚信之魂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诚信的内涵。诚信由“诚”和信两个道德范畴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二者可以互训。诚,指真心实意,真诚无欺骗;信指的是恪守信意,遵守承诺,兑现诺言。综合而言,诚信就是要守诺、践诺、无欺。讲真话,干实事、重承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重要的道德规范,对当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谐人际关系,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作,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诚信是立世为人的道德品格。诚信是做人应有的基本品质,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起点诚信好比人的第二条生命。有了诚信的品质,我们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行事才能通达。失去了它,我们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不守信诺,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一切伪诈行为只能得逞于一时,而不能得逞于一世。这些欺世盗名的人,可以说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终将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审判,落得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打交道,每个人也都有交友的愿望和要求。这种交往离不开真诚、守信和信任。待人不诚、不守信用就不会有信任,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深入的交往,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友谊。可以说,诚信是人际交往得以巩固、发展和深化的保证,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原则。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人们的交往比过去更加方便、快捷和全面。但科技是把“双刃剑”,依附于电脑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传媒技术在带来快捷的同时,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稍不留意,即会上当受骗,使得人们在交往中的信任感大大减弱。面对这种局面,除了制度、法律对损害诚信行为的制约和审判外,更需要我们在交往中注入更多的道德因子,架起交往双方彼此间真诚相待、相互信任的桥梁。无论是现实世界面对面的交往,还是网络虚拟世界不见面的交往,以诚相待、诚信守信都是其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自古以来,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诚信都有相当突出的要求,遵守契约,履行合同,讲究信誉,公平无欺,被商家视为“第一生命”。在我国,很早就有“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的要求,意思就是指经商者货真价实、不售假货劣货,不违反商业道德。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明清时期蜚声海内外的徽商和晋商,其商业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视诚信为“第一生命”。德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多次强调“信用就是金钱”。由此可见,信誉是商业的灵魂,由此而产生的信用则被众多商家看成是“第二种货币”。现代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誉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更加细密,市场交换更加频繁,而且市场交换的时间和空间差距更大。各商业主体必须遵守市场规则,恪守商业信誉,信守契约合同,讲究商业道德,市场经济才能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否则,商业交换是无法进行和延续下去的。这是经济学家、市场主体、乃至我们每个人的共识。然而,我们传统的诚信观念更多停留在道德层面,把他看成是一种美德而非一种道德责任,在“良心”、“诚信”多少钱一斤的追问下,我们引之为傲的诚信理念就轰然倒塌了,于是出现了许多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愚昧老百姓,失信于消费者,不仅害人,而且害己,最终要被市场淘汰。近年来媒体披露的知名合资企业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因用过期馅料做月饼等糕点,欺骗消费者,结果信誉扫地,导致最终破产,就是很典型的反面教材。
诚信乃执政理国的基准法则。自古以来,治国必取信于民。因为民为国之根本,执政者只有获得了民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政令才能畅通。正所谓“民无信不立”,古有商鞅立柱与南门,重奖搬木者推广新法;近有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彰显新式军队的神彩,他们无不以诚信作为政策执行之本,很快成就一番事业而成为后世之榜样;而因诈伪失信而国破人亡也不乏其人,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国民党为打内战,滥发纸币民心散失,这些反面的例子不无警示后人,立国以诚。因此,取信于民是执政者行使管理职能,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维系国家政权的基本前提。
作为我们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才能发挥诚信的重要作用,进而推动公民道德的修养呢?
一是与时俱进,发扬民族优良传统。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在生产力大发展的今天,仍然是为人们称道的一种品德。要建设社会主义诚信理念,就是要弘扬优良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加强诚信文化的教育与宣传,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教育,使诚信理念渗透到生活的各各方面,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传统也并非一成不变,新的时代也赋予的传统全新的内涵,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具体说来,就是要将付诸个人道德修养的诚信转化为对信念的遵守,上升到责任层面,将传统社会的个人之信和现代社会的群体执行有机统一起来,对传统进行全新的解释和创新。只有如此,诚信才能在金钱面前绽放别样的光彩。
二是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诚信道德奖惩机制。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对违反道德准则的恶行听之任之或仅仅停留在一般劝导的层次上,投机取巧、欺诈行骗等损人利已的行为往往会成为最便捷、成本最低的获利方式,自利行为很容易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滑向不道德的一边,必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社会赏罚机制赏善罚恶,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引导和迫使他们诚信。将公民道德规范法制化,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人,都要受到一定的惩罚,程度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着重对当前商业诚信体系进行创新,寻找一条建立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诚信商业理念,并逐步形成社会商业的主流,比如淘宝网。同时完善社会主义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对诚信者也应加大奖励力度,对诚信者,不仅要给与物质上奖励,而且要给与精神上的赞扬,对于其中特别突出的,还要树立先进典型,使之成为一种道德文化,使诚信成为全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发挥政府机关的表率作用。作为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指导方针,实事求是的确立和发展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诚”。诚实对待问题,不扩大,不缩小;认真解决问题,不推诿,不避让。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来看,公共组织还不完善,政府仍然承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的职能,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作为各项政策方针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政府机关在社会道德构建,尤其是在诚信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自然成为各种资源流向和各种意识心态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政府的每一个政策,都直接牵涉着社会的每根神经。因此,政府机构就是要言必行,令行禁止。继续秉承实事求是的政策方针,保证政策的公信力,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