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313
- 注册时间
- 2008-9-4
- 最后登录
- 2015-11-19
五星会员
尊重和理解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 积分
- 5313

- 性别
- 男
|
寻觅“横坝头”
晨起,信步于城西环城公路,不知不觉想起,去看看“横坝头”。
“横坝头”曾经是安庆通往长江上下游和皖河上游“太(湖)岳(西)潜(山)怀(宁)”的重要枢纽。
多少年以前,南来北往的商家、走东串西的江湖艺人,都要在此歇脚。那雕梁画栋的木枋、青砖碧瓦的宅院、生意红火的杂货店,热闹与安静均衡相宜。在麻石条铺就的小巷里,有一栋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它曾是远离闹市区的“澡堂子”,也是过往的小商贩们歇脚的“旅馆”(花上洗澡的钱便可以住一夜)。还有一“祖传外科诊所”,有不少远近的“包疖”患者来此就诊,诊所大门上的对联还依稀记得:“常休天地好生德,独存圣贤济世方”。
记忆中的这条小巷,清晨,挑着菜篮子的江南、海口洲的小菜贩子们,吆喝着悦耳的“小白菜秧儿卖哎”、“新鲜毛豆儿角哦”、“艾有换臊(泔)水”的声,还有“鸡毛换针换灯草”的波浪鼓声。在仅有的一个自来水龙头下,挑水的男人、洗菜洗衣服的姑娘嫂子们打情骂俏,一边的孩子们追逐玩笑,洋溢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老人们则常自豪地说,当年黄梅戏《小辞店》的脚本,就是出自于这条小巷。
那时候,每次去看望外婆,都要站在防洪墙的顶端,一边和玩伴们放飞着自制的风筝,一边眺望东北方的“大观亭”遗址和大江之上的点点白帆,再听听轮船的汽笛声声,享受着微风轻轻拂面的舒畅。
今天,重来故地,只见到已成为唯一能识别“横坝头”的象征性建筑———半截残缺防洪墙。宽阔的小区水泥路上人流不息,超市里人头攒动,商场宽大的门上方挂着广告,一片繁忙景象。曾经“水上商渠要道”上的挑夫,变成来来往往的大小机动车辆。“横坝头”,已成为地道的城西枢纽。偶尔,在某栋单元楼的窗户里,传来两句《小辞店》的台词:“上通宿松望江石牌,下走芜湖南京上海”。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往昔的“横坝头”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我们这一辈人深深的记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