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我省公布2006年度财政收入十强县,枞阳县以5.55亿元的财政收入在全省76个县(市、区)中总量排第九位,增幅列第二位,全市名列第一位。枞阳,正以坚实的步伐和充足的后劲,迈向财政收入强县行列。
近年来,枞阳全县上下以强化收入管理为中心,大力组织收人入库。从年初的财政收入计划安排开始,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坚持财税入库联席会议制度,认真排查,积极谋划,保证财税收入序时均衡人库。加大对枞阳海螺等重点税源的督促。强化非税收入征管,2006年全县征收政府非税收 1.9亿元,相当2002年县本级预算外收入总和的5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发展后劲为动 力,培植骨干财源。在财力十 分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3 亿元,用于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海螺大水泥项目的投入,增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的园区经济,将为我县财政提供强劲的后续财源。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 营,安排600多万元重点扶持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增财政收入逐步做到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倾斜,向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倾斜,向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近两年,是我县财政对“三农”投入规模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全县共免征农业税和附加税1.05亿元,发放涉农补助1.02亿元。全县农民由原来年人均负担120多元,变成年人均得到补贴64元。县里用于支持乡镇、村发展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专项资金1000万元。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以人为本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以提高保障能力为基础,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工资兑现和机构运转。加大了县财政对乡镇、村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全县乡镇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006年县本级拿出3000多万元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推进“乡镇解困工程”的进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支出,2006年全县社会保障支出达到9400万元。
在“十一五”规划中,枞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百亿枞阳,十亿财政,全省进十强”的发展目标,将“十亿财政”作为“十一五”我县三大发展目标之一。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到“十一五”末,财政收入突破十亿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