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6 13: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老兵将三十元钱全部贡献于胃,还请我吃了碗泡面,我对此人竟顿生好感,印象中一直认为老兵是不会轻易请新兵的。老兵名叫曾忠诚,在中队实在算不上什么焦点人物,大部分时间训练场上都看不到他,他是中队卫生员,所谓卫生员,无非就是手指流血了,来帮你贴张创口贴的那种医生。他在下连后的一个月就被中队送到总队医院参加卫生员集训,学成归来后,自认为已成医术大师,即将为中队医疗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正满腔热情之时,却出现意外情况,一次指导员摔破了脚踝,擦出了血,曾忠诚为他酒精消毒,由于过度紧张,将半瓶酒精全倒在指导员裤腿上,顿时表情面红耳赤,指导员骂他技术不精,当医生的心理素质本该不成问题,不料这厮实属那个别,这随口一骂,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泼来,打击着实不小。这一事件后,“医生”终于回到人民中间,对他的卫生室也逐渐冷淡了,偶尔有事找他都找不到。
注意黄色25号就是“医生”
中队后勤班是大家都向往的地方,这些人不用出操,不用训练,而且接近领导,谁要受惩罚谁要受奖励,总是这班人第一时间知道,而且这些人分外团结,常跟在领导屁股后面,好像自己也成领导了,这些人还享受一些我们都不敢想的生活,比如说他们经常在不是吃饭的时间里跑到厨房找东西吃,甚至借为领导办事之便外出泡妞,如此种种,让我们这些人,犹其是我们新兵,相当的羡慕。那时我想,迟早我也要当上中队文书,到时候也就跟他们一样了。
来中队一个月后,渐渐失去了新鲜感,也完全明白新兵连那些班长的话简直是哄小孩的,完全没有中队为家的感觉,也完全无法在训练中找到任何乐趣,现在想想只是那时给的一个心理安慰罢了,也算理解,我想这些定是他们之前训练好的,否则就凭他们,我想也说不出来。真正让我们满意的是吃的不差,睡的很好,这点的确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她像老妈一样能让我们在每天精疲力竭之后可以洗个热水澡,感谢她能够让我们在洗完澡之后 趟在只有十个人的寝室里睡觉,而在新兵连,这个数字是二十二人,而面积只比现在的一半大一点。
四中队作为看守中队,给看守所站岗永远是最大的任务,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五月下旬,我单独上哨,第一次执勤,很兴奋,岗楼高约十五米,站的高,自然看的远,心情很愉快。一班哨一个半小时,基本按照要求坚持了下来,脑子里想了无数遍如果有人越狱逃跑,我该如何处置,是作出警告,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叩动扳机结果他的性命;还是干脆直接一枪枪毙,免去那些麻烦,正想着,突然其来的一阵急促的电话玲声吓了一条,半秒钟后,镇定下来,拿起电话,
“阮兵,围墙外侧有个人朝岗楼走过来,我要不要问问他干吗?”
“不知道,直接朝他脑袋开一枪试试”,我信口开河的调侃,
“他没穿囚服,应该是看守所干警吧?”
“你问问看”,刚挂对面二号哨苏根才的电话,电话再次响起。
“我是一号哨哨兵阮兵,请指示!”
“你们刚才在说什么,站岗不准聊天。”
“是!”我干脆的回答,对方也迅速挂掉电话,莫名其秒的挨骂逼的我总结经验,以后要聊天,一定不要露出半点表情,要不然,就像今天这样,亏大了。
下哨以后,苏根才把刚才的情况告诉的值班班长,并且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事情的具体经过,说当时问了第一遍那人没答应,第二次再问时,那人旁边已经出现了两个干警,三人在一起还说说笑笑,顿时大喜,幸好没真的朝他脑袋开枪,否则真就出事了,当晚召开队务会,苏根才受到中队长表扬,要求我们新兵都要向他学习,保持高度警惕性。那个月,这厮还被评为红星战士,奖励洗衣份一袋,可谓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双丰收。
部队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些东西形式上简化了,但本质未变,比如说,老兵新兵的关系问题,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以大欺小以资格论地位的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部队犹为如此明显,三四十年前,甚至一二十年前,老兵欺负新兵的花样层出不穷,仿佛不成文的规定,不来这一套就分不清谁是老兵谁是新兵了,而今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部队也非例外,那些所谓的老同志也变得越来越温柔,不再浪费力气浪费口水对付新兵了,反而这些受压迫一方却不甘寂寞,主动“挑衅”,曾亲眼见到一新兵死拉硬拽的要给一班长洗衣服,不料班长碍于影响,死活不肯,新兵实在没办法,作罢,当晚偷偷摸摸把人家床底下两双解放鞋给刷了如此下来,我想此人整个新兵年代不知刷了多少双鞋,可惜那些受恩受惠之人也未见给他带来多少好处,倒是他自己乐在其中,不得自拔,实在一大人才,我等人物如何相提并论?唯有服了。最后介绍一下此人才大名,姓杨名宇,杨宇。
杨宇在连续刷鞋三个月后,没功劳也有苦劳,刷得那班老油条对他无不话可说,终于修成正果,顺利当上中队通讯员,升级到给中队干部洗衣打饭了,我想这也许这正是他所梦想的,也算功得圆满了。只要付出努力,肯定会有回报,我想他一定悟出这句话的真谛。
这个时候,我也奠定了中队文书的不二人选,开始帮指导员写教案,一直认为这比洗衣打饭体面多了,至少也称得上部队中的白领阶层,时常还会有其它中队的文书打电话来要我写的东西,这更让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想想这一切,想想那个陶副队长,虽然在我们下连一个月后,他就离开了中队,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还是要说,谢谢你了,老乡陶副。
在我慢慢体会生活的充实之时,我停止了这个工作,文书交给了一个叫陈江伟的人,指导员说我不够踏实,他更适合,指导员说的没错,但他并不知道真正原因,实在搞不懂前任文书为何拥有杨宇同志相同的爱好,同样养成洗衣刷鞋的习惯,此人更是扩大战线,连领导老婆小孩的衣服都给包了,想必当初也是利用这一途径达到目的的,悲哀啊,我亲爱的战友们,原谅我实在做不到这一点,对不住了,我无法改变,唯有放弃。
掉丢笔,又重新拿起枪,我不算一名优秀的战士,顶多合格罢了,在训练场上,不算焦点,也无法吸引别人足够的注意,但好在和平年代的部队并不需要所有人都拥有钢铁般的身躯,大错不犯,小错避免,就没人会给你太多的压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生活变的很混沌,都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的确不假,每天都在盼望退伍的时间能早一点到来,但同时又为这难得的人生经历而自豪与庆幸,我小心谨慎的处理着与干部战友之间的关系,并且维持的很好,这一点一直让我很自信,日子在训练、执勤、睡觉中飞快的流失,九月份,中队干部来了个大轮换,新调来的指导员叫谢鹏辉,很年轻,很随和,比起之前的那位,显得更加容易让人接触,而新上任的中队长陈壮则恰恰相反,此人之前一直担任一中队指导员,一中队是总队窗口单位,多年的标兵中队,承担着省级党委的守卫任务,因为部队管理太过出色,常常能在支队各种奖赏通告中看到陈壮的字眼,此人的到来也是上面的良苦用心,偌大的四中队没有一点生气,在领导面前也拿不出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实在说不过去,调用大将委以重任,目的很明确,整顿纪律,争创标兵。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这个陈队长手段也的确老道,训练,管理各个方面都大有一套,恩威并施,奖惩分明,战士们都对他抱有亦敬亦畏的态度,表面上所有人都被他看了个透,根本不敢在他那里隐瞒什么,实际上是战友们根本不敢说的太多,也不想说的太多,所以一个太精明的人要试着糊涂一点,否则你永远无知道别人对你的真实想法,至少在我们这个集体里,很多人都已看的明白。
十一月份,中队发生了很多事情,除了人员的大规模调动之外,还随着总队的大整编,中队改名为十三中队,支队规模更是差不多扩大了一倍,级别由正团级上升到副师级,在整个大环境影响下,支队顺应时代发展大搞信息化建设,中队作为试点单位,率先成立了一个电脑学习室,配置了二十台电脑,并连接局域网,遥身一变,仿佛一个现代化的军营出现,中队还相模相样了组织大家学习电脑知识,我凭着一点三脚猫的功夫,竟然当上了老师,面对某些关闭电脑时直接按主机开关的人,我想当他们老师的确够水平了,而这些现代军人的确聪明,几天以后,就有人学会了在电脑里装游戏,再过几天,游戏水平已大幅提升,甚至知道如何连接局域网一起玩了,每逢周末,此地都是一派世界大战景象,颇为状观,以前经常有人为了周末的外出机会你争我抢,现在伴随着电脑的出现,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本来装电脑了目的是为了普及电脑知识,现在既然如此,也好,领导干部索性睁只眼闭只眼,任其自然了。
支队那帮人也真够与时俱进,赶上时代潮流搞了个支队信息网,刊登诸如某位领导到下面视察哪个单位农副业生产搞的好,哪个战士外出时做了件好事,哪个领导带头搞环境卫生之类的新闻,这样一来,各单位的新闻见报率无疑又成一个新的竞争项目,而我成了中队的新闻报道员,任务是不管有没有新闻,每月必须有四篇以上的报道出现在这个网上,而且要有看点,看起来要像个新闻,还要图文并茂,于是有些时候,为了制造新闻,我经常拿着相机出现在训练场上、菜地里、寝室里、甚至猪圈里,将中队官兵刻苦训练、农田挥汗、生活点滴、甚至畜牲的作息状态等一个个所谓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并逐一放大,再凑上几百个字,就算完成任务了,这些歌功颂德、赞美洋溢之词是越写越顺手,到后来,基本上指导员都不用看,写好了直接投上去,有些时候,一个月能完成十几篇,用不完,干脆下个月再用,改个日期,同样新鲜。就这样,这个工作被我干的有声有色,中队的点点滴滴被我渲染的犹如夜空闪闪的星光,照亮了支队领导的眼睛,中队干部队很高兴,那几个月,我几乎周周红星战士,洗衣粉拿了一抽屉,用不完只好换了几包烟抽。
十一月底,到了老兵退伍的时间,终于苦日子熬到头了,老兵退伍,新兵跳舞,这意味着中队已是我们的天下,在等待来年新兵下连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基本上不搞训练,因为人数太少,除去站岗的,训练场上还不够一个班的人数,这种凄凉的场面,中队那些干部实在不忍心,也没有什么心情再搞什么大动作,所有人在等待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过年。
在即将结束的这一年中,在陈壮队长带领下,中队圆满的完全了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出色接待了一次总部领导的检查。年底我们又顺利通过了支队总队的年终考核,终于如愿以偿的将标兵中队的荣誉拿到手,为了这块牌子,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三天两头的搞卫生,一搞就是一整天,迎接总部宣传部长那次,更是大搞了三天,差不多给整个营区整了个容,为了这位大校部长的到来,支队总队两级机关派人提前一星期来到中队蹲点,考虑到其人籍贯河南,上级立即从总队后勤部调来一名河南籍厨师,真可为煞费苦心。那几天,我们占足了这个大人物的光,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待遇,真正实现了自助餐,八九个菜吃的里忘了身在部队,早餐更是丰富到炊事员拿没吃完的去喂猪都喂了两天,所谓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必须先喂饱他的胃,果不其然,一个星期后就有内部人员打听到,在大校的检查报告中,对广西总队的部队建设极为肯定,尤其突出了战士生活水平的高标准以及整个后勤保障的完善。
下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