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力提质增效 全力改善民生
——我市打造民生工程“铜陵模式”
铜陵新闻网讯(记者 汪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临近春节,市场交易繁忙,枞阳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县城狮峰山菜市场管理人员的配合下,手拿专门印发的《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实施方案》、《铜陵市开展38项民生工程宣传册》,积极主动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建设情况,赢得商户和群众的好评。
2016年,我市按照“压实责任、加快实施、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快推进38项民生工程实施,自当年7月份开始项目进展排名一直位居全省前三。其中,生活保障类10项政策全面兑现;参保服务类19项普遍提前完成任务;工程建设类9项中,省级8项民生工程当年任务全部完工,跨年度实施的1项市级民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全年民生工程投入资金超过20亿元,市本级承担资金增长30%,惠及全市城乡居民,群众满意率普遍在90%左右。民生工程工作再次获得省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奖补,成为全省连续4年获得此项荣誉的两个市之一。当年11月份,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率队来铜开展民生工程巡视活动,认为我市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生工程“铜陵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幸福铜陵,民生优先。在推进民生工程过程中,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优先审批规划方案、优先组织招投标,确保项目早规划、早设计、早建设,推动民生工程早启动、快实施。强化民生财政理念,坚持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级财政部门制定了民生工程资金筹集方案,明确资金来源渠道、筹资比例和资金总量,保证民生工程资金优先安排、刚性到位,优先配套、不留缺口,为民生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各部门及时出台资金配套政策,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市民生办对民生工程资金的配套、拨付和使用等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建立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做到及时申请、及时拨付,及时兑现。
与此同时,我市突出组织领导,形成了事事有人抓、环环有人盯、人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突出精准调度,着力强化统一推进、强化督查检查、强化问题整改、强化考核奖惩,确保区划调整后全市民生工程无缝衔接,有序推进。突出工作创新,做到项目管理全覆盖、建后管养全覆盖、绩效评价全覆盖、公开公示全覆盖、舆论宣传全覆盖,确保每个项目圆满收官,有效实现了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全市扶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城乡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城乡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城乡居民人居环境逐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谋深谋细2017年民生工程项目,把实施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充分发挥民生工程综合效益,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真正实现民生工程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市民生办主任朱继昌说。
2016年建成的美丽乡村——义安区天门镇金塔村在金黄色稻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据了解,我市把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作为去年实施的38项民生工程之一,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省级中心村25个;整治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6个;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铜陵美丽乡村新亮点,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记者 吴启斌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