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委,县政府,交通运输部门的领导,你们好!
我的家乡在金社乡金山村林山组,这里地处枞阳县中部,金社乡西,面临白荡湖畔,背靠灵山,可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景点开发潜力可期。本自然组共有50余户村民,200多人口。目前有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虽然身处外地,但心中时时牵挂家乡的发展。我知道,近年来,我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融入新铜陵后,取得了明显的变化。随着G347国道的开工建设,以及S335工程,池州大桥及北接线工程和G237、S425、G330的推进,可谓发展迅猛,速度之快,为近几年罕见。又随着近年来,农村畅通工程的实施,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农村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放眼周边村镇,都已建成村村通水泥路面,村镇中心建设有广场休闲娱乐设施。看到这些变化,我真的感到很欣慰。但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还有这样的一条路和这一村庄人的存在。
在我们这里有一条道路也是我们唯一一条通往村镇的道路,它是一条筑圩而建的圩埂,全长约2公里,平均宽度只有2米,最窄处甚至只有1.5米。路面狭窄,坑洼不平,积水严重,加上今年的特大暴雨侵袭,部分地方严重滑坡,毁坏严重。此路的一边是一条深约4米与白荡湖相连的河沟,另一边是落差3米以上的陈河圩农田,这条路雨天泥淋不堪,雨季时河沟洪水暴涨,给在家上学的孩子和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安全隐患非常之大。由于道路狭窄且路基松软,在家上学的孩子,幼儿园的校车不敢在此路行驶进村接送,全凭老人背着去学校,一天来回好几次,苦不堪言。在农村农资以及农产品运输方面,由于机动车不敢开进去,所以只得人力肩挑背扛进出村庄,给村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农忙时节农作物收获时是也凭人力挑回家。现在的社会早就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农耕社会,但是在我们这里,所有的这些都还是农民肩挑背扛,村民怨气很大,在外的年青人时时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近几年来又随着机动车越来越多,此路机动车无法行驶,春节回家的年青人或者来此探亲的亲戚朋友只得将小车停放在2公里外的白金公路傍临时停靠,这样又增加了白金公路道路的安全隐患,下雨天路面湿滑,摩托车和自行车行驶也是危险重重,难以前行,曾经就发生过多次摩托车和自行车驶出路埂跌到农田的惨剧,给出行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和不便,更是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农村扶贫政策,强化新农村建设,村村通水泥路以及省下达的农村畅通工程建设。放眼周边都已铺设水泥路面,与我们形成显明对比。但更让人不解的是同样是这条圩埂道路的另一端早在7,8年前就已经铺设了水泥路。在此,作为村民的一员,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与不满,村民也是怨声载道,反应激烈。
我县作为皖江城市的一员,经济上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现在中央及省市有关方面正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一些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都是对百姓有利有益,但对于目前存在这样的道路且多年无人过问乃至至今不通水泥路,实在是不应该。
下面的图片就是这条道路的现在状况,真诚的欢迎各位领导实地考查,研究解决当地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不再让他们肩挑背扛,不再让他们背着孩子去上学,不再让行驶的自行车跌进农田,不再让在外的游子们时时牵挂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不再让贫穷成为枞阳的代名词。在此,谢谢枞阳县委县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的领导,先谢谢你们,请为我们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