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位全局谋划,打赢灾后重建“攻坚战”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系列报道之二
推进融合发展 建设“四个枞阳”
12月12日,枞阳镇连城村居民陈永弘正在忙着平整院内的土地,身后一栋100多平方米的红色房屋十分气派。“我的房屋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水电都通了,主卧室也装修好了,等把院内地坪整平,再把客厅装修装修,就可以准备年货搬进新房过年了。”笔者看见,陈永弘家卧室地面已经铺上了地砖,床、沙发、电视等家具一应俱全。据介绍,11月份,连城村21户重建户已全部重返家园。
今年,我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大灾之后,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局,深度谋划,多举措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重建家园,拥抱美好生活
今年,全县因灾倒房重建669户1908间。为确保实现11月底让受灾群众“回家”的目标,我县精心制定重建方案,细化各项推进措施,紧扣时序进度节点,按时高质量完成了倒房重建任务。截至11月25日,所有重建房屋已全部竣工,大部分群众已搬进新居。
陈永弘告诉笔者,受灾期间,他们一家三口被安置在城关小学,水退后回来发现房屋受损十分严重,无法居住,只好推倒重建。“当时政府还准备给我们解决临时住房,但我弟弟家的房屋就在我家对面,收拾之后,我们就住在他家了。新房建成后,收到了2万3千元的补贴款,而在买家具进新房那天,村里不仅上门道贺送来两条方片糕,还送来了2600元的补贴和红包。”
在连城村许实如的家中,许实如夫妇高兴地带着笔者一行在重建的新屋中转了一圈,新建的两层小洋楼,屋内宽敞明亮,老两口满足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可回忆起刚受灾后的情景,许实如说,洪水退去后,当我们回到家里,眼前是一片狼藉。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新房建成了,一家人开心不已:“今年过年,就可以在新家里其乐融融地过好团圆年了。”
在受灾群众重返家园的同时,我县还将重建家园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政策相结合,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在迎接新年到来的同时拥抱美好的明天。
灾后生产,再造盎然绿意
洁白崭新的蔬菜大棚,葱绿齐整的青菜,清香四溢的黄瓜……12月12日,会宫镇会宫村的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内一派欣荣忙碌之势,与该公司展板上一片狼藉的受灾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7月,一场持续性强降雨导致白荡湖水位急剧上升,周边村庄农田在短短的几小时后成为一片汪洋,位于湖侧的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248亩种植基地也未能幸免。面对灾情,公司不等不靠,积极开展自救。8月底左右,他们便把基地的水全部排完,垃圾清理完毕。9月中旬,基地的大棚蔬菜种子陆续播种。自10月中旬第一批“上海青”小青菜上市销售到现在,该公司的销售额已达到20多万元,全部供应到周边蔬菜市场和大型超市,市场十分稳定。
“重建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很受感动。”施学彪告诉笔者,各级政府部门都前来基地察看,鼓励他对灾后重建要有信心。农委也多次派人上门指导,还送来了价值上万元的蔬菜种子,国元保险也及时赔付了13万元的理赔金。施学彪表示,虽然损失惨重,但目前的恢复状况还不错,特别是各界的关怀和帮助让他感觉心里很温暖很踏实,这让他对继续从事农业的生产发展很有信心。
灾情发生后,为确保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全面铺开,县农业部门立即投入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派出技术人员赶赴一线现场指导,抢抓水毁设施修复、农作物补种和畜禽补栏、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灾后农业生产设施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了灾后农业生产安全。据了解,灾后共修复蔬菜大棚、果园等设施农业810亩、畜禽圈舍10.9万平方米;完成补改种11.8万亩、补栏畜禽31.1万头(只)、补放鱼苗490万尾。预计今年油菜种植面积27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为25万亩,较去年明显增加。
水毁修复,补齐水利短板
日前,笔者在金社乡豸岭圩看见,圩堤两边堆着许多大大的石块,两台挖掘机不停地来回作业,先打钻清淤,再晾晒之后转填,把堤沿加宽,清除原有滑坡面,再一层层进行碾压。金社乡政府分管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属于杨市河金社段治理工程一部分,目前,穿堤建筑物、块石护坡大部分已经完成,堤防加固土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确保能在明年3月份之前完工。
今年汛期严重的洪涝灾害,导致我县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据统计,全县计划修复水毁工程3268处,土方180万方,石方35万方,砼10.6万方。按照“先应急、后完善,先恢复、后提高,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组织实施各项水利设施的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950处,其中纳入省政府水毁修复工程清单的21个重点圩口堵口复堤、32座中小水库、32处农村饮水工程修复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完成总投资26166万元。
为全力打赢灾后水利设施修复攻坚战,确保在明年3月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我县实施挂图作战,在全面核查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资金来源、建设主体、时间节点等具体要求,做到凡确定为重点水毁工程的,都要有设计、有图纸、有施工方案,投资2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照基本建设项目规定运作。落实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和创新水利工程水毁修复的投入机制,在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加大银行融资力度,推动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工程受益主体参与水毁修复工程建设,并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强监管保质量,对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工程和水毁修复等重点工程在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的同时,完善建管机制,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高春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