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9|回复: 0

[转载要闻] 枞阳县现代生态农业加速发展

[复制链接]

1655

主题

603

回帖

7088

积分

网站版主

积分
708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6-12-14 16:49:24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枞阳县现代生态农业加速发展
时间:2016-12-09
时间:2016-12-09 15:47:53
中安在线讯 据铜陵新闻网报道,今年以来,枞阳县加大政策、财政、金融、科技等扶持力度,综合施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优化产业供给结构,贯通全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力以赴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速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步伐。
  今年,该县出台了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若干规定和实施细则,推出了农业担保贷款“劝耕贷”,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落实“劝耕”贷款1.2亿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前10个月,该县新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个、省示范家庭农场4个、省示范合作社1个。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310个,拥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个、省龙头企业11个、省示范家庭农场16个、省示范合作社3个;流转耕地面积45.5万亩、占56.9%,林地面积24.7万亩、占41.4%,水面面积33万亩、占80.5%。
  根据统计资料,仅今年上半年,全县102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102亿元,同比增长4.1%,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种养基地、精深加工、特色品牌、市场营销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格局,传统农业大县正向现代农业强县转身。
  产业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农业产业主体的不断涌现,推动了以水稻、油料、水产品、生猪、家禽、苗木花卉为主导产品的六大支柱产业向优势区域快速集聚,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农业产业带。东北部苗木花卉和畜禽产业带,拥有家国牧业、祥龙生态园等一批省市级新型农业示范主体,带动了当地主导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引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市龙头企业祥龙生态园、望野园林公司苗木花卉种植基地面积均达1000余亩,省示范社新安苗木合作社社员总数近200名,形成了一条集育苗、种植、运输、移栽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中部黑猪、水禽、林茶产业带,培育了翠平生态养殖、枞阳禽业、仙羽舌白茶等一批国家和省市龙头企业和示范社,白茶种植和加工基地面积近5000亩,成为枞阳现代农业的亮点。东南部粮油和水产品产业带,特别是陈瑶湖镇及其周边地区依托糯稻产业优势,成为省现代农业和省农业产业化双示范区、省粮食加工专业集群镇,是全国四大糯稻生产基地之一,培育了陈瑶湖黄酒、朝龙粮油、创源油脂、白荡湖水产等一批省市龙头企业。
  全产业链条贯通。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枞阳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通六大农业支柱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为打造糯稻全产业链,该县通过开展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成了31.4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培育粮食加工型企业70余个,其中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个,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创建了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缘”牌白酒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云泉”牌苦荞麦系列保健食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皖瑶湖”牌糯米系列食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品牌特色不断彰显。枞阳县突出水产、畜禽大县优势,引导养殖主体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全县已养水面超过41万亩,产量超过8万吨,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枞阳大闸蟹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产的鱼、虾、珍珠、莲子、芡实等水生产品热销市场。经过畜禽发展潜力挖掘,目前该县年出栏生猪近30万头,出栏家禽超过1000万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7%,带动了一批禽蛋加工企业迅速兴起;推广农业清洁化生产、畜禽废弃物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种草养牛、稻鸭(虾)共生、鱼菜共生、粪-沼-稻果渔等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拓展;实施“三品一标”工程,发挥财政奖补资金杠杆效应,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农业“三品一标”36个、省著名商标8个、省名牌产品6个,大闸蟹、枞阳黑猪、枞阳媒鸭等产品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三产”加速融合。该县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借助“互联网+”,全县涉足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近300个,高生源公司年线上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全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近亿元。同时,随着交通条件改善,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正在崛起,恩胜现代家庭农场、祥龙园林公司、晓春生态园等集设施农业、休闲娱乐、体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吸引了大量本市及周边城市游客,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陆克服 高春英 周小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5 13: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