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村建国后大事纪略】
撰稿人‖钱新华 (摘自《五一村志》初稿 第十八节 大事纪略)
十八.大事纪略
★1949年4月上旬,一支数百人的解放军队伍驻扎村内,待命抢渡长江天险。
★1950年初,当地恶霸许霄衡在高岗汤庄外被处决。
★1951年月,高岗何园何宗取等青年加入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4年夏,遭遇百年罕见特大洪水,村内一片汪洋,圩田绝收,冬季至翌年春,村民靠河藕、野菜度荒。
★1957年--1958年,推行集体大食堂,村民统一在大食堂就餐。
★1958年春,北圣庙被拆建枞破(枞阳破罡两区)两地共享的永登初级中学。
★1959年--1962年,出现“三年灾荒”,村内有多人外出乞讨,出现大量人员因缺粮而身体浮肿,一些老人儿童因饥病死。集体大食堂被叫停。
★1963年6月,麦园石矶工农队在外江滩收割麦子,乘小船返回时发生翻船事故,造成10人溺水身亡。
★1966年夏,麦园庄钱氏亨堂一口数百年的老罄、一尊雕工精美的汉白玉石狮等珍贵历史文物被狂热的红卫兵砸毁,几担完整的族谱与钱澄之文集手稿、字画等大量祖宗牌位被堆放在麦园大塘边付之一炬。
★1967年春,麦园钱氏带川公祠、高岗徐大屋亨堂被拆建成麦园小学校舍。
★1968年冬,石矶人民公社(五一村前身)组织麦园、高岗、汴泗三个大队近千名群众会战神灵赛南岸,开始围湖造田。公社管委会主任唐继尧将该圩口定名为“立新圩”。
★1969年夏,出现特大洪涝,新圈的立新圩溃破,内圩农田绝收,第二年春,村民靠救济粮度荒。
★1970--1971,326地质队进驻麦园,在青龙嘴、杨家嘴等地钻探井眼数口,发现地下有贵金属矿藏。
★1975年夏,立新圩溃坝,上千亩农田颗粒无收。
★1975年冬,原石矶公社与原前峰公社合拼成新的“石矶公社”,下辖麦园、高岗、北圣、汴泗、祖庄、前峰、郭桥7个大队,人口接近一万。
★1978年,黄石县道通车,给沿线的麦园、高岗等地群众出行带来了方便。
★1980年,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五一村境内通电,各圩口排灌站也相继“机改电”,方便了群众生产与生活。
★1988年,宝莲庵前殿恢复。
★1992年冬,撤区拼乡,五一村四个大队隶属新石矶镇。
★1995年,再次实行“土地二轮承包”,并颁发土地承包证,明确承包权30年不变。
★2005年,五一原四个老村划入枞阳镇,形成今日的五一村。
★2006年冬,黄石公路全线铺水泥,实现路面硬化。
★2010--2014年,地质部门多次到五一村进行地质勘探调查。
★2014年,宝莲庵大殿再次拆建,内外环境,焕然一新,古朴典雅,气势壮观,成了游人香客的好去处。
★2015年,实行土地确权,村民凭“确权证”可办理贷款、抵压、参股等。
★2016年7月,为减轻两赛流域洪水压力,县防指下令立新圩决堤泄洪。
★2016年9月1日,G347国道五一村段发布开工令。
★2016年12月1日,县城银塘路出口五一村境内2.2公里路段开工。
十九.编后记
二十.附参编人员名录及照片(略)
二十一.附鸣谢赞助单位(企业)与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