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很流行开展名师炒作,进行不同级别不同门类的讲课比赛,近几年这种风气尤甚,出于不同需求,推波助澜者大有人在。也是本人的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因为这类的比赛与本人绝缘,所以常常以冷眼观之。
当然,我并不反对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毕竟大家是一片教育热情,而且,也由此涌现出一大批教学能手,使得教育的百花园争奇斗艳,也促使一些上进青年努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我们的教育也显得生机盎然,这是好事情。
可是,近日,我却看到下面两个情景:
情景一:一节阅读课前夕,语文教师兴冲冲地准备去赴和学生的阅读之约——上课,几天前,学生都已经在期待了,因为一周只有一次这样的盛宴。可是当老师推开门,不由愣住了:教室里只剩下20个学生,一问,才知道,离开的孩子是被一个要参加讲课比赛的老师拉去试课了,这节轮到用这些孩子了,之所以轮番换孩子试课,是为了保持上课的所谓真实性。教师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是我心里却涌起别样滋味。我想问,此时,老师,您把谁当焦点?孩子在您的眼里是什么?
情景二:一次教材培训会上,教研员辛苦指导了几位年轻有为的教师向大家展示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课,这样的课就叫做市级公开课。要上课了,学生们陆续走上舞台,年轻美丽的女教师也在学生中间穿上舞台,此时,打头的学生有一点迷惑,不知自己该坐在哪里,而老师在忙着装话筒、调试多媒体,没有人顾得上这些孩子。不过孩子们很快就坐定了,而且有一些孩子坐得笔直笔直,等待上课,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此时,一股别样的滋味突然又涌上心头,可怜的孩子!开始上课了,老师的笑容迅速绽开,课上得很顺畅,学生的表现也非常精彩,会后好评如潮。
感想:我想,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引领学生成长的过程,无论备课、课堂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焦点,学生不是道具,而是有思想、等待教师点燃的火种。教师只有真正怀有人本思想,而不是侧重演练自己的技能,在乎自己的形象,才能备出有效的教学设计,而有效,是指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有效发展学生能力;只有真正怀有人本思想,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而不是把学生往既定的圈子里赶。只有把学生看做焦点,才能用一双慧眼捕捉到生成的精彩,教师也只有把学生看做焦点,才能与学生和谐相生,课堂的美丽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