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22229|回复: 11

[原创] 枞阳“官腔”初探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1008

回帖

7894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94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6-8-1 07: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枞阳“官腔”初探


按:《通雅》中第五十卷《切韵声原》是我国第一部提出声母与韵母相切的韵书。虽收录在《四库全书》,但因方以智是反清复明人士,而受清廷排挤。没引起社会广泛重视。《通雅》作于1630年明末,1796-1820年嘉庆时期流传于日本木刻本,1821-1850年嘉庆、道光时期又传入朝鲜。方以智(1611—1671[辛亥年]十月七日[11月8日]),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枞阳县浮山镇陆庄)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法名弘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因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官腔,过去枞阳人把读书时吟诵诗文的语音和语调称为 “官腔”。又叫雅言、官话。它表现为二种形式,一是语音,这种语音体系属江淮官话。二是语调,即吟诵诗文的腔调,是枞阳官腔的一个特色。语音体系以方以智的《通雅》第五十卷中《切韵声原》提出的古韵七部为语音系统,即中通、天人、亨阳、知来、无多、道咎、寒还(《切韵声原》P.1502)。语调体系以姚鼐提出的因声求义思想,以刘大櫆提出的 “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诗文的精髓,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其特点为方苞所提出的“阳刚”与“阴阳”,即声音为阳,气味为阴,而气味又分阴阳。入促平缓,包含喜、亢、悲、忿情感,自成体系,吟诵的方法是老师的口传心授,无定调,也无曲谱,讲求抑扬顿挫。人们在优美悦耳的吟诵声中自我陶冶,体验着读书的快乐。

一、“官腔”的历史演变
现在人们把“官腔”看成是贬意的。以前把读书人吟诵诗文的声调称为“官腔”。在枞阳人们看到读书人在吟诵诗文的时候,常常开玩笑地说:看,他又在打“官腔”了。其实,“官腔”就是明、清时期的江淮官话,属江淮语音体系。其由来已久,六十年前,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是方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官方语言。语音的沿革在我国历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称呼。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同时随着政权变迁、定都不同、人口迁移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在夏、商时期,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区在中原黄河流域。从夏至清朝中后期,主要以洛阳读书音一直为标准音。汉代国语为“洛阳语”,洛阳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在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东晋、南北朝以来,汉人回迁,中原洛阳又称为通用官方语言。隋朝以金陵雅音和洛阳读书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朝以洛阳雅音为标准音。到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后以元大都(北平)汉语语音——北平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明朝建立后,以中原雅音为正,明前中原地区经多个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洪武正韵》以《中原音韵》为标准音。方以智编的《通雅》是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了发展。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流标准语,《佩文诗韵》(又称为平水韵)、《康熙字典》集官话读音,基本形成清代标准音。到民国时期称之为“国语”。枞阳、桐城、铜陵、池州及沿江一带地处南京(旧国都)和安庆(原安徽省省会)之间,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加上桐城文派在明清二朝对文化的影响,枞阳一带语音还保存着“平水韵”。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阮大诚曾编的“枞阳腔”唱遍大江南北。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长江一带的语音虽有改变,但在枞阳口头语至今保留着这些古音。如:大儿(ni)、小儿(ni),回(huai)来了?催一催(tsuəi),你讲(gong),家(ga)去啊,十(sap)全十(sap)美,石(sek)头,吃(ji)饭,伤寒(hon), 房间(gan), 绿(luk)色,等闲(haan),天涯(ya),东(dong)方,心安(on)等等。尤其是入声,保存相当好,这个在以后再作论述。如果与枞阳人对话,有许多口语都依然存在着原来的江淮官话。

二、“官腔”的语音系统
    枞阳官腔是建立在《切韵声原》基础上的标准读音,其吟诵诗文的腔调,有一套成熟的语音、语调系统,也曾为当时社会所广泛推崇。《通雅》第五十卷中《切韵声原》为我国最早的声韵相切的语音专著,是一部可贯通古今,通行南北的音系,超越了“北雅”、“中土”、“南音”,它结合了《洪武正韵》、《中原音韵》并吸纳西方语音系统,为明末官话的共同特征,虽含有枞阳方言特点,但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宝贵语音材料。国内许多学者把方以智著的《通雅》归纳为:存雅求正。为我国明清时期的标准话语音系统,提出了“欲通古义,先通古音”。(《通雅》卷首一《方言说》P.22)因声求义的思想,要求音训这种解释字义的方法,早在先秦典籍里随文注释中虽已广泛存在,但在 “欲通古义、先通古音这一原则下,更强调了语音和语义的联系,即所谓要因声求义,此书主张折衷音义。同时对方言处理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方言者,自然之气也,以音通古义之原也”(卷一 《疑始》P.79)。以下从语音、语调二个方面作以简析。

(一)语音系统

《切韵声原》把古韵归纳出为七部,即中通、天人、亨阳、知来、无多、道咎、寒还。 这本书共列出了阴、阳、上、去、入五声,全浊上声多归为上声。其中的旋韵图归纳为:以韵为纲,以声为序,分列四呼,别以五声,简略注释。

1、以韵为纲,按韵摄分图,把一韵摄全部音节分为一张图,分有十六韵摄:翁雍、乌于、噫支、隈挨、昷恩、欢安、湾闲、呵阿、呀揶、央汪、亨青、爊夭、讴幽、音唵、淹咸。

2、以声母为序,把各图横列二十声母,即简字二十字,排列顺序为:帮、滂、明、见、溪、疑、晓、夫、微、端、透、泥、来、精、清、心、知、穿、审、日。注明了“宫倡”、“商和”不同类。喉、牙、唇音声母为“宫倡”,舌齿音声母为“商和”。

3、分列四呼,按合口呼居着,次序不不论,四呼为翕辟穿撮,相当于我们当今的合开齐撮四呼。

4、别为五声,以“啌嘡”上去入五声为序列字,对阴平、阳平两种声调进行解说,以此与旧之轻重、清浊区分开来。

5、简略注释,在韵图下注释,对韵图及图中收字进行特殊说明。如“噫支”韵部中收了“儿”字,但因觉其音色有异,于是在图下注明:“儿为独字,姑以人谁切附之”。

    以上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系统归纳了语音,有别于传统的五行说。以西方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以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为基础的音调系统。

(二)腔调的吟诵系统

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在《康熙字典》以及一些韵书中载有《分四声法》的歌诀,说明了“平、上、去、入”四声调的特点: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在吟诵时是必须遵循的规则。官腔语调系统即吟诵系统,主要是讲究吟诵时腔调方法。吟诵方法,方苞概括为“阳刚”、“阴柔”,它分为阴阳即柔性与刚性,又进一步分为太阳气势,太阴识度,少阳趣味,少阴情韵四种。有急读、缓读、极急读、极缓读、平读五种,字重气扬,语调古雅,音乐性强。刘大櫆后来总结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基本有两种走调,一个上调一个下调,有阴阳刚柔,抑扬顿挫的一种情感,上调:唻唻唻唻唻……这是平的,下调:嗦嗦嗦嗦嗦……但其中蕴含着很多变化。

吟诵者都有一些基本调。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调子或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特别注意,自己不能随便编调。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一般不去吟的。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也有改进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曲调。

(三)吟诵的三个阶段

吟诵的三个阶段,主要是指一个人从学习开始到成熟阶段,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大大致可分为:蒙学阶段、经学阶段、游学阶段。

1、蒙学阶段。在初学阶段,主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枞阳有一套吟诵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官腔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讲究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其主要特点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要求不是太严。现对五言、七言吟诵作以举例:

平长仄促。平声要拖长,仄声要短。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1、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第三句结束可加衬字(啊),可不加,现举二个例子。

仄起式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 日依 山        尽,黄  河        入海 流。
| |  | ——(拖长)|   ———(拖长)| |  ——
欲穷          千里目,           更上一层         楼。
|  ——(拖长)—|  | (阿) |  |  | ——(拖长)——
      
平起式

《清明》(唐)杜牧

清 明        时 节 雨纷           纷, 路上 行 人          欲断 魂。
———(拖长)— |  | ——(拖长)——  |  | — ——(拖长) | | ——
借 问 酒 家         何 处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   |  ——(拖长)— |  | (啊)   ———(拖长)— |  | ——拖长)——

(2)经学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主要对四书、五经及古文学习,也包括诗词,吟诵讲究因声提气。尤其是古文吟诵,主要讲究是运气发声。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其主要特征是腔音唱法。吟诵的唱法,在原则上是官腔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以情而定,随时在飘动。摇头摆身,吟诵者不可僵立不动,感情到处,自然有体态。摇摆不是匀速的,而是体现着吟诵者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缓、曲直的控制,如声音大时向后,声音小时向前。因为是腔音唱法,所以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因而以摇为主。这样吟诵极有味道。基本调子是平音字舒缓而长,仄声字短而促,文中一个层意结束如有:之、焉、矣,欤等要拖长,段落开头有发语词如:夫、呜呼等可拖长。

(3)游学阶段。主是八股文完篇、练习揣摩、参加科举考试阶段,约八至十年;是不断温书,不断练习作八股文,争取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同时广交文人、学者,互磋技艺。此阶段是学习最高阶段,可情通古人。吟诵就是反复琢磨作者的原意,体会诗文的涵义。终有一天,豁然贯通,与作者之心越千百年而相通,此篇之吟诵始成。其主要特征自成曲调,也就大家所说的“自度曲”。这与填词的“自度曲”不是一个概念。某些特别有感觉的篇目,才会反复吟诵,终至情通古人,而此时此篇的吟诵调,定与基本调有了比较多的差异,而只适用于此篇。其次是吟诵者把吟诵作为自娱、学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吟诵对于身心健康、养气养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官腔”形成的几大特点
(一)官腔的一种形式就字的语音形式。《切韵声原》主要是以官话为基础,以枞阳、桐城方言及南北古今音为特点的,形成了存雅求正的“普通话”。

1、存雅

所谓的存雅就是继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读音成分。“古今之声,大概五变,此无可明证。惟以经传、诸子、歌谣韵语征古音:汉注汉语征汉音;叔然以后,有反切、等韵矣;宋之方言与韵异者,时或见之,至德清而一改,终当以《正韵》为主”。(《通雅*凡例》)。所以,《切韵声原》极力推崇《洪武正韵》,在归并十六摄,翁雍、亨青等分而不混,明显是继承了《正韵》。完整地保留了深摄、感摄两闭合韵,并分别立为音唵、淹咸。声调部分,多数全浊上声字也仍列上声,而没有并入去声等都是传统的保留。

2、求正

求正就是寻求正道。即那些依官话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发生了变化的成分。例如:知庄章的合流,全浊声母的清化,零声母的形成,蟹、山、江、咸几摄开口二等喉牙音(i)介音的出现,十六韵母的产生。这些变化在汉语语音史上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划时代的意义。

    3、方言

    《切韵声原》存留了枞阳方言,如:声母系统中庄、精混并,泥日疑混列,泥来合一,奉微合一,匣疑喻合一,韵母系统保留闭口韵,n、ng两鼻音韵尾混且臻深梗曾四声相承等。

    (二)“官腔”另一种表现形式就吟诵诗文时所发的调子,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在古代,吟,即吟咏或叫哦;诵,即诵读。吟咏的对象多是诗词,诵读的对象多是文赋。吟咏一般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个别的没有音阶曲调。诵读很多没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有音阶曲调的。为此,我们现在按有无音阶曲调,来区分吟和诵。

1、在理论上,方苞提出的是“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就是豪放,“阴柔"就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无论是写诗文,还是吟诵诗文都应具有“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而神、理、气、味而达到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进入读书的一种最高境界。姚鼐所集之大成,倡导 “因声求气”,以气提神,以神得味,阴阳并举。这些理论为当时以及现在,还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以致后来曾国藩总结为: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2、在特定环境下所使用的官场调,主要以诵为主,这种称为颂言。主要是奏章、颂文、祝、赋类的文体。

3、在通常情况下以私塾调为主,即通过私塾、家学等教育系统代代相传的吟诵,而非直接用民歌、戏曲等方式来吟诵诗文。是文章所用的调也不一样,不同的文体,用调不一样。如:念古文时,要表达一种激越,念山水文章时,要表现一种清逸怡情、激昂,念祭文时,表现出一种低沉悲寂,念诗时,一种抑扬顿挫,读词时,边敲一个小竹锤,边吟或唱,表现出一种放怀激荡等。

4、“官腔”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所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不足,故有咏歌。文学本来就是通过非口语的形式,来表达口语不能“尽”之“意”。诗词文赋,哪里有用口语形式写成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本是一种声音。文字只能反映语音的音质,却不能说明语音的音长、音强、音高。把文学当作文字来解释,或当作口语来阅读,又怎能体会文学的涵义?用什么声音形式创作,就当用什么声音形式欣赏。古代的诗词文赋,是用唱、吟、诵三种形式创作的。官腔之前的唱调已基本不存,所以唯有吟诵的形式最能接近原貌,最可体会涵义。古代的诗词文赋,皆可吟诵。

5、“官腔”的音乐美

官腔的吟诵为传统的教与学重要手段,自孔子到上世纪初延续了几千年。读书是辛苦和寂寞的事,人们在吟诵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同时通过悦耳声音刺激大脑记忆,达到真正的寓教于乐的效果。人们在优美读书声中得到身心愉悦,解除疲劳,陶冶情操,提升个性修养。

6、“官腔”的继承与传承。“官腔”在我国古代吟诵流派中包括近代吟诵流派它是最独有的,“官腔”吟诵保存唐、宋、元、明、清吟诵的基本特征,官腔是从桐城派流传下来的其中一支,也是最正宗,也最有影响力最大的一支“吟文调”,可以说是无诗不吟,无文不诵,它的古调的一种传统韵味极强,传承时间之长,传播范围之广,是其它调无可比拟的。官腔吟诵的音律和情味培养一代又一代名俊。流派不同但基本形式是一样的,人们通过古诗文吟诵,为教育和学习时所采用一种高效的方法。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经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吴汝纶学生唐文治先生吟诵“唐调”应属“官腔”一个体系。无锡市已把“唐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四、“官腔”远播中华大地
探究“官腔”,这里不得不说起桐城派,枞阳也许人们很陌生,但桐城派大家如雷贯耳。桐城派在明清二代对中国文坛影响力最大,桐城、枞阳以前是一个县,1949年划分为二个县,桐城派里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是枞阳籍人士。人们知道桐城派古文雅洁,而不知道桐城派的吟诵之声悦耳动听。因而“官腔”这一吟诵方法很少被人们了解。现在的枞阳、桐城二县均是元末明初,由南入迁的人口,在历史的几次人口的迁移,这种南腔北调混合以后,形成了江淮语音体系。

在地理上,枞阳是安徽腹地,东西有长江,南北有菜子湖和白荡水系,是南北重要要道,过去水路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时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在明朝中叶,私塾、学院的兴起。一是以方学渐,方以智曾祖父,为代表的学者,为明朝东林党党魁,以布衣身份在东林党讲学二十年,与顾宪成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风糜全国。以“一门五理学,三代六尚书”而闻名天下。二是明廪膳生吴应寰开馆授徒,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礼部尚书叶灿皆从受学。老师以学生为荣,当时,向吴应寰求学的可谓踏破水槛,能得片言只字为荣。加之翰林院编修,方以智外公吴应宾,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吴应琦,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吴应琦,礼部侍郎何如升,以及左光斗、钱澄之、阮锷等,南方各省的学子纷至沓来求学,可谓是“城里通衢曲巷,夜半书声不绝;乡间竹篱茅舍,清晨诗歌琅琅”。

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为代表桐城派可谓文名天下,尤其是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对官腔传播影响最大,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篡》作为考试教材,在清朝使用了近270年,可见其影响深远。姚鼐集古之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之说。吴汝纶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方东美与马其昶同等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这些一脉相承的古诗文“官腔”吟诵方面,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唐调”古文吟诵视频录音,为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唐文治先生,曾师从吴汝伦(1840~1903),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今枞阳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以及唐文治先生的学生箫善芗、范敬宜、陈以鸿老师的吟诵,其熟耳优美的吟诵声,其吟诵调子就是枞阳的“官腔”。

官腔因桐城文派的兴起,而发扬光大,传承时间久,传播范围广,影响之深远。也是中国文人教育与学习重要方法之一,她集教、学、乐于一体,通幽古人之心,陶冶自己心灵。无锡的“唐调”吟诵是枞阳的一个分支,无锡市已把“唐调”作为遗产加以保护,而枞阳“官腔”这个瑰宝还藏在深宫人未识。

参考文献
《通雅》、《桐城续修县志》、《枞阳县志》、《桂林方氏宗谱》、《麻溪吴氏宗谱》,徐律顺先生《“官腔”浅探》、张小英《切韵声原》研究。以及在安庆、枞阳、桐城等地走访及录像资料。陈以鸿、箫善芗、范敬宜吟诵视频: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1121

主题

182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604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6-8-1 08: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文意,我们建议将此帖移至本站《古今枞阳》版块,不知老师意下如何?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8

回帖

7894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94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zyadmin 发表于 2016-8-1 08:05
根据文意,我们建议将此帖移至本站《古今枞阳》版块,不知老师意下如何?

可以啊,谢谢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1121

主题

182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604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6-8-1 08: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谢谢支持。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76

主题

946

回帖

3007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3007
发表于 2016-8-1 08: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给你点赞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6

主题

1823

回帖

5628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628
性别
发表于 2016-8-1 0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8

回帖

7894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94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zyadmin 发表于 2016-8-1 08:29
好的,谢谢支持。

要谢谢你,辛苦了。还望对本文多提意见。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8

回帖

7894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94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zyadmin 发表于 2016-8-1 08:29
好的,谢谢支持。

要谢谢你,辛苦了。还望对本文多提意见。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8

回帖

7894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94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9: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叠石梦 发表于 2016-8-1 08:34
作者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给你点赞

谢谢关注,还望多提意见。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8

回帖

7894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94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9: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还望多提意见。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9

主题

368

回帖

1091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1091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6-8-1 09: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长见识了,没想到我们枞阳还有人研究枞阳官话,实属难得啊!看来这位老师是语言方面的行家!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8

回帖

7894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94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财 发表于 2016-8-1 09:56
又长见识了,没想到我们枞阳还有人研究枞阳官话,实属难得啊!看来这位老师是语言方面的行家!

枞阳文出名,语应该也不错啊。谢谢关注!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