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枞阳县法院系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结合起来,狠抓“四多四少”,着力改变法院系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的形象,彰显亲民新特色。
一是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冰冷。今年3月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到该院无论是办事,还是打官司,都会听到一声亲切的问候,得到一杯热水,在立案窗口还可看到诉讼费用收取依据和计算标准的公示。该院做到了诉讼环境舒适化的同时,还做到了诉讼引导人性化,在使用规范的法律语言的前提下,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对法律知识欠缺的当事人进行引导、说明。此外,该院还加大了司法救助力度,今年3月至今共为诉讼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10174元。
二是多一条绿色通道,少一路诉讼之累。 “多亏了法院的绿色通道,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近日,枞阳县11名农民工拿到了拖欠半年之久的工资后,对枞阳县法院在短短两天时间为其讨回欠薪深表谢意。该院自建立诉讼绿色通道以来,服务范围不断拓宽,触角不断延伸,在满足农民工需求的同时,还对涉及赡养费、抚养费、医疗费用、人身损害赔偿等严重影响当事人生产生活的案件以及涉经济发展案件开放,打破常规、特色特办、急事急办,做到快立案、快保全、快审理、快执行。
三是多谈一席话,少破一桩婚。5月18日下午,枞阳县老洲镇村民周某与妻子汪某一路争吵来到汤沟法庭要求离婚,他们两人均在外打工,但不在一起,妻子怀疑丈夫有外遇,遂闹起离婚。承办法官与他们仔细交淡,从感情如何建立及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并建议二人到同一地打工,以便感情交流,结果双方听从了法院的劝导,从一路争吵而来变成高高兴兴携手回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院考虑到社会转型期一些离婚案件的新特点,不再单纯地依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内容办理,不再单纯地追求案件数量,而是耐心地根据法律并结合民情做疏导工作,从而使一些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当事人撤回了离婚请求,保持了家庭的完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四是多一份公开,少一些误解。建立了公开审判、公民和各类媒体旁听、人民陪审员等制度,建立了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和每个法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年不少于2次庭审观摩等制度。今年还将有条件的在网上公开法律裁判文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