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密集与市对接的同时,枞阳县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进行部署,奋斗目标就是高标准推进“四个枞阳”建设。采访中,有一个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该县明确到2020年,在经济总量中,非农产业比重超过90%!毫无疑问,“十三五”期间,作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的枞阳,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在跨越发展中担纲承梁。
现代工业·换档升级谋跨越
枞阳县连续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产品丰富,农业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县的主导产业。谋划把涉农产业比重降至10%以内,并不意味着农业不发展了,而是加快非农产业发展速度,在这方面,该县已经迈开了经济换档升级的步子。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局面,但日前,记者在该县金誉金属材料公司看到的却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这家公司创建于2008年,总投资8亿元,主要从事金属铝的深加工,有素箔、亲水铝箔、铝板、铝带等,年产能6万吨,和美的集团、格力集团、海尔集团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关系,2015年实现产值6.7亿元、利税3875万元。公司负责人章振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好在枞阳的发展,公司2015年投资2.5亿元上了三期工程,预计今年4月投产后,公司今年总产值可达10亿元;另外,公司今年计划再投资2.5亿元新上铸轧项目,形成年产10万吨铝轧、10万吨亲水铝箔的生产能力,年产值20亿元、税收7000万元。该公司以8万平方米的占地和即将实现的经济规模和效益,验证了“无工不富”的发展理念。从枞阳海螺到宇腾真空电气、从蓝兰毛巾被单到梦谷材料,枞阳人逐渐在发展工业中找到加快经济腾飞的“钥匙”。据了解,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实业枞阳,该县明确提出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5亿元,财政收入达22亿元,工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8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5亿元,经开区成为百亿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的活力枞阳,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项目到位资金240亿元以上。
枞阳县如此大手笔规划发展实体经济,也是建立在目前该县已经具备突破条件的基础之上。
县长罗成圣说,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优先支持枞阳发展,将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这是难得的机遇,全县上下将主动借势借力,坚持规划先行,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项规划无缝对接,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市计划;积极争取市区产业向枞阳转移,吸引市区企业到枞阳发展,加快建设规划117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桥头堡”,优先发展县城核心经济圈,全面打造横埠工业园等核心增长极。记者了解到,枞阳县的经济主功能区发展规划和我市“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枞阳县城副中心、合铜工业经济走廊的规划相吻合。不仅如此,枞阳县提出的大力发展临江经济、浮山旅游区以及开发陈瑶湖周边等设想也和市“十三五”规划相近。
区划调整后,东向借力让枞阳加快发展的底气足了,而随着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池州长江大桥北接线、引江济淮工程、G3高速铜陵长江大桥替代桥等项目的建设,给枞阳多向发力、实施“一带四区”战略带来契机。罗成圣说,枞阳在全力抓好东向融入的同时,将坚持向南与池州跨江联动、向西与安庆市主城区同城化、向北接受合肥经济圈辐射的既有战略不动摇,推动经济社会全域化发展,打造多点支撑格局。
农业农村·多轮驱动谱新篇
农业大县的农业农村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1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数十万农民,其中还包括数万贫困群体,只有通过美丽乡镇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让贫困群体尽快脱贫奔小康,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县发改委主任吴云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三五”期间,枞阳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协调发展,要通过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绿色枞阳”,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通过建设安居乐业的“幸福枞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实施枞阳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努力推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其实,无论建设“绿色枞阳”还是“幸福枞阳”,一要靠外力扶持,二要靠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农村的协调发展才有支撑。
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结对共建、直接“输血”等就是外力扶持的方式。市政府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首批枞阳县15项福利待遇与市衔接,对困难群体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优抚、老龄补助等悉数提高标准,而且涉及资金由市财政直接“输血”,不增加乡镇负担,春节前兑现,第二批项目也正在谋划中。出台其他支持农村发展的方式也是可以期待的,其中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2016年城建计划中,就包含了大力支持枞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枞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目前在县外务工人员逾20万。促进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实体,强化“造血”功能,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已被该县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计划。该县明确,2016年起启动“万人返乡创业”五年行动计划,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催生一批创业实体;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个,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枞阳县农耕发达,资源丰富,为大众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枞阳萝卜、山药、白茶、苦荞麦、大闸蟹、黑猪、媒鸭……每一个特色农产品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进行产业化经营,都将开拓一片市场空间。市发改委副主任谢永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市里早就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但对其扶持并不直接针对特定品牌,而是要有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有项目,枞阳县要在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申报特色项目上下工夫,市、县合力做强现代农业。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农业产值的2.7倍!枞阳县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多轮驱动,目标明确。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力争粮食总产达63.4万吨,再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巩固提升水产、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板块,建设“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10个;大力发展糯稻精深加工,扶优扶强缘酒、朝龙米业等龙头企业,建好陈瑶湖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实奖励扶持政策,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龙头企业15家,新增家庭农场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加强品牌建设,申报枞阳萝卜、枞阳苦荞麦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抓好地方优质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利用,提升枞阳黑猪、媒鸭和黄公山白茶等品牌影响力,力争通过“三品”认证12个;推动“互联网+农业”和农超对接,用好农展会平台,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粗加工向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转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乐等新兴业态……
对枞阳经济的跨越发展,县委书记汪恕东这样描述:“十三五”期间,枞阳县要以行政区划调整为新起点,瞄准“皖江经济带县域发展第一方阵、全省一类县综合实力先进位次”而努力。(陆克服、高春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