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间,枞阳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奖补”的原则,全县22个乡镇及开发区、245个农业人口行政村(村改居),共实施财政奖补项目943个,项目总投资2.51亿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60亿元(含县级配套2499.8万元),由此带动村集体投入和村民筹资筹劳4685万元。共新建道路(硬化)1058.86千米,清理、开挖村内沟渠668千米,新建小型排灌站59个,兴修堰塘113个,桥涵51座,铺设安全饮水管线26千米,架设路灯1755盏,兴建村民文化广场6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一是坚持“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快”字当头。年初,县财政综合考虑各乡镇上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绩效、项目申报情况、行政村个数和人口等各方面因素,将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数和资金指标下达到乡镇。由乡镇综合考虑村级人口数和项目规模,确定项目财政奖补资金规模报县级审批,让村干部和村民在项目实施前吃下“定心丸”。通过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工作程序层层筛选上报项目,及时纳入项目库,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时开工、早日见效。
二是坚持“准”。准确把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各项政策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操作流程,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先后出台了《枞阳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程》等10项制度,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每一个环节都从制度上明确操作流程和责任主体。同时,积极开展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坚持“狠”。狠抓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县、乡均成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在民主议事的基础上,各村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全过程参与项目资金筹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支付以及工程决算验收。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级公共资源交易的意见(试行)》,除江心洲乡镇外,各乡镇组建乡镇村级公共资源交易站,没有进入县级以上招投标中心的村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律由乡镇村级公共资源交易站统一组织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招投标行为。实行资金监管公示制度,在村公示栏专门开辟财政奖补资金公示专区,按照工程的时间、节点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坚持项目实施前、中、后三张照片和树立标识牌制度,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枞阳县民生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