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点新闻] 百度百科枞阳居然显示归属铜陵了

  [复制链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8 22: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百度百科。。。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9

回帖

89

积分

新手入门

积分
8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12-18 22: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心心有语 的帖子

心心有语:是一个叫激流远征的在今天修改的。

你也可以修改的。注明修改原因。系统隔一会就自动审核通过。不信你就试一下。

官方未正式公布,一切皆为虚妄。
....... (2015-12-18 20:24) 
你明天把首都改成枞阳!看百度能不能通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490

回帖

5941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941
发表于 2015-12-18 21: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百科

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
枞阳县,铜陵市所辖,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铜陵市境内正西,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安庆的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东南与池州两市隔江相望。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58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98万。枞阳镇为中共枞阳县委和枞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枞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文名称 枞阳县 外文名称 Zōngyang County 别    名 蒲城、蒲州、吕蒙城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华东地区 下辖地区 枞阳镇、横埠镇、陈瑶湖镇、会宫镇、麒麟镇等 政府驻地 枞阳镇浮山路2号 电话区号 0556 邮政区码 2467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中南部 面    积 1808.1平方千米 人    口 98.3万(2013) 方    言 江淮官话黄孝片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浮山、岱鳌山、白云岩、旗山等 车牌代码 皖G2 主要河流 长江,枞川,横埠河等 主要湖泊 陈瑶湖,枫沙湖,白荡湖,菜籽湖 主要公路 铜安路,合铜路,枞桐路,汤谋路 主要高速 京台高速G3(建成)G3W(在建) 长江大桥 铜陵长江大桥,池州大桥(在建) 国    道 G237,G347 行政代码 340722
目录
1 建制沿革
▪ 历史沿革
▪ 县名由来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位置
▪ 地质情况
▪ 气候
▪ 地形地貌
▪ 水文
4 自然资源
▪ 水资源
▪ 矿产资源
▪ 植物资源
▪ 动物资源
▪ 土地资源
5 人口
▪ 人口概述
▪ 人口变动
6 经济
▪ 综述
▪ 农业
▪ 工业
7 旅游
▪ 白云崖
▪ 浮山风景区
▪ 大青山石屋寺
8 文化
▪ 戏曲
▪ 枞阳腔
▪ 东乡武术
9 汉武帝典故
10 交通
11 枞阳名人
建制沿革编辑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
枞阳全景
枞阳全景
古人类开始在枞阳境内活动。新石器时代(1万年——4千年前),为薛家岗、良渚文化领域,先民在枞阳生息繁衍,开始使用石锛、石斧等工具。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属扬州之域。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封为宗子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为群舒之地。先属楚,后属吴,又属越。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属楚。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属九江郡。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初属魏,后属吴,属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营蒙城”遗址。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7年),属庐江郡。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属豫州晋熙郡。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后侨置阴安县,属晋熙郡。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阴安县并入枞阳,属熙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初为同安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盛唐郡复名舒州。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9年),为桐城县,属淮南道舒州;先归十国·吴;后隶十国·南唐及后周。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为桐城县,属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属德庆军。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为其东、南乡。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为桐城县。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改军为府,属安庆府,仍隶属淮南西路。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为桐城县,属安庆路总管府。
黄镇图书馆
黄镇图书馆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现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乡,乡名清净、大宥。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为桐城县,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为桐城县属地,民国3年(公元1914年)属安庆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今枞阳县境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公元1947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枞阳肯德基
枞阳肯德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1949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县治初设项铺镇(白云区),1949年10月移至汤沟镇(汤家沟)。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秋,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同意安徽省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国函[2015]181号)[1]
县名由来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其县名由来,说法有三:
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日:“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
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
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城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城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2]
行政区划编辑
唐,桐城县,辖33里(行政单位,里名无考)
  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桐城县辖4乡9镇,分别为东、南、西、北4乡和北峡、永安、鸢山、铜山、挂车、石溪、双港、孔城、练潭9镇。
  元,桐城辖(东、南、西、北)4乡,乡下计辖54里。
  明,洪武六年 (1373年),东、南、西、北4乡改为清净(东乡)、大宥(南乡)、日就(西乡)、桐积(北乡);设枞阳、汤家沟、孔城、北峡关、练潭5镇。至崇祯时改54里为47里。
  清,顺治年间,行政区划沿袭明制。康熙年间(1662——1722年),增加县市乡,为5乡。乾隆年间(1736——1795年),桐城县辖5乡、29镇、168保。道光七年(1827年),镇乡设置未变,但168保渐次撤并为147保。
  民国3年(1914年),推行地方自治,县设4乡、13镇、147保。民国19年,县辖9个自治区。民国24年,县由9区并为5区,改编保甲,计编885保,合组149联保、8344甲。民国29年,全县设5区、158乡(镇)。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沦陷区、半沦陷区收复。民国36年12月,中共桐庐县民主政府建立,辖7区。民国37年7月,全县设5区、4镇、48乡、742保。
  1949年2月18日,中共皖西第二地委决定:析桐城县东乡全部、南乡大部、北乡一部和庐江县、无为县少数区域为桐庐县,菜子湖至白兔湖、孔城界河主航道以东地域,为桐庐县辖区。下辖7区2镇33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民国时期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建制,县设7区、7乡(镇)、381村。1950年,全县区、乡机构变动划分12区、142乡、3镇。
  1951年1月16日,县政府更改同名乡镇,将白云区青山乡更名翼青乡,横埠区黄梅乡更名黄岗乡,陈湖区麒麟乡更名麒凤乡,汤沟区黄山乡更名黄泥乡,破罡区桃花乡更名黄梅乡,凤凰乡更名凤仪乡,枞阳区青山乡更名前峰乡,将原辖老洲区的沙池乡划归红杨区。是年,11月22日,撤销红杨区,划归老洲区;12月20日,又复设红杨区。[3]
枞阳县卫星图
枞阳县卫星图
1953年设置未动,仅破罡区增加白荡港(乡级),汤沟区增加汤沟港(乡级),枞阳镇加辖枞阳港(乡级)。
  1955年12月20日,将15个区调整合并为9区,枞阳、汤沟两镇照旧,178乡(镇)未动。
  1956年,全县9区、两镇未动,178乡调整为82乡。1957年,全县由11个区(镇)、82个乡(镇),改划为7区、2镇、42乡。1958年10月25日撤销区建制,成立9个人民公社。1963年恢复9个区,划分为45个公社、2个镇,279个生产大队。
  1968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随之区、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区划未动。
  1973年,燕山茶林场从周潭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施湾人民公社,是为县第四十六个公社。[3]
截至2015年底,枞阳县辖14个镇、8个乡:枞阳镇、汤沟镇、𠙶山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会宫镇、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金社乡、白梅乡、白湖乡、雨坛乡。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

枞阳县位于铜陵市境内正西方向的长江北岸,居东经117°05′~117°43′、北纬31°01′~31°38′。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安庆市的桐城县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市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南池州市隔江相望。
地质情况

枞阳县位于扬(州)--铜(陵)断裂带与宿(松)--枞(阳)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县境内断裂带纵横交错,近南北方向最为发育;火山机体(构造)密集,古火山口遍布。[2]
气候

枞阳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326.5毫米,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总量40%。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9小时,无霜期251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
地形地貌

枞阳地质构造属于著名的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对枞阳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低平,低山丘陵岗冲相间,滨江环湖,可分4个三级亚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东北部低山区,三公山最高峰为海拔674.9米,其他高于400米的低山有拔茅山、龙王尖、黄梅尖几个山峰,其外围多为400米左右的丘陵。西北部低丘岗地平原区,区域内除西北隅岱鳌山(海拔245米)、东南面浮山(海拔165米)和南端低丘外,由于大面积系黄土形成的漫岗,地面超伏较小。中西部丘陵冲区,该区域濒临菜子湖,西北邻低丘岗地平原区,北界低山区,南、东与江湖洲圩平原区相连。东南部江湖洲圩平原区,长江绕县境自西南至东北环行,连城、白荡、陈瑶、枫沙等湖沿长江内侧平行分布,是优质商品棉集中产区。
水文

一、地表水
枞阳县属长江流域,长江流经县域78公里。主要河流有横埠河、杨市河、钱桥河、罗昌河、枞阳河。境内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和“两赛”(神灵赛、羹脍赛两湖)4个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22公里,总水面达42000公顷。县境水文特征是:年径流量大、变幅大和侵蚀性模数较大。年平均径流量9.33亿立方米,不包括江面和江岸8.17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516毫米,丰水年为948毫米,枯水年仅244毫米,相差704毫米,比值为3.9;且冬春季较小,夏季较大,汛期占全年的60~70%。年均径流深由南向北逐渐增大,沿江地区与菜子湖畔为470毫米,中部地区为500毫米,西北部为510毫米,东北部为700毫米以上;并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洲圩区为431毫米,丘陵区为521毫米,低山区为698毫米。[2]
(一)陈瑶湖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东部,由枫沙湖、陈瑶湖、湖和横埠河、横埠前河、横埠后河、新河组成。主体湖泊枫沙湖安全容量0.87亿立方米,水位12.5米。横埠河白毛竹园至九儿潭,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汛期流量510立方米/秒;后河自九儿潭至枫沙湖。全长17.9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汛期流量200立方米/秒;前河自九儿潭至湖东闸入江,全长8公里,流域面积243平方公里,汛期流量200立方米/秒。新河自章家山至梳妆台闸入江,全长10.6公里,汛期流量为80立方米/秒。
  (二)白荡湖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境腹部,周高中低。1953年,白荡闸建成后江湖分隔,拒江节流,汛期水位显著降低。该湖流域总面积为775平方公里,其中枞阳县境为712平方公里;湖体安全容量为2.07亿立方米,水位13米。北有3条河流入湖:罗昌河,自七桥水库至乌金渡渡口,全长47.6公里,其中县境为19.8公里,流域面积477平方公里,汛期流量790立方米/秒;钱桥河,源于祖庄水库,水流与罗河汇合,长28.6公里,流域面积141平方公里,汛期流量233立方米/秒;杨市河,自青口坂水库经杨家市入湖,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汛期流量为314立方米/秒。
  (三)菜子湖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境西部,县内流域面积397.5平方公里,湖泊安全容量为10.2亿立方米,水位14.5米。北有孔城河,流经县内长9公里,汛期流量为2660立方米/秒;南有长河,自铁罗冲口至城关镇,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370.54平方公里。汛期流量472立方米/秒,经枞阳闸入江。
  (四)“两赛”流域
  该流域位于县城东,是独立水系,流域面积为68.5平方公里,经石矶长河至古塘新圩闸河拐入长江。
  县内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8.4%;白石、金渡、官桥等地区,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达7000吨以上;高甸、将军、钱铺、白柳等地每平方公里有1000~2000吨。据调查,金渡乡秀山村年输出推移质2.53万吨、悬移质0.23万吨,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5172吨。
  二、地下水
  县境沿江一线含水层,发育于长江一级阶地的全新统古河床,由细粉砂组成,厚度在15米以上,发育良好,地下水埋深小于2米,可采水员10~15吨/米,矿化度小于1,水化学成份为型;低山丘陵中性岩地区属裂隙喀斯特淡水中等富水亚区,含水层主要由古生代灰岩裂隙喀斯特组成,其他地区系古生代、中生代砂页岩及喷出岩系的虺隙水,属贫水区,矿化度小于1,水化学成份为型。[4]
自然资源编辑
水资源

枞阳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境内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和“两赛”(神灵赛、羹脍赛两湖)4个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22公里。其中白荡湖流域面积775平方公里,陈瑶湖流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菜子湖流域面积397.5平方公里,“两赛”流域面积68.5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对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水上运输均构成得天独厚的优势。
矿产资源

(一)铜矿
铜矿分布于县境中部及北部,自东北至西南延伸作带状,有数十处。已查明储量的有6处,其中1处为铜金矿床,以金矿为主。拔茅山铜矿,矿体产生于火山岩(安山玢岩)中,呈带状、囊状;以斑铜矿为主,次为灰铜矿,少量黄铜矿。该矿为细脉染性矿石,平均含铜1.08%;1957年探明铜蕴藏量为1.2万吨。井边铜矿(穿山洞铜矿),含铜石英脉型。该矿是以黄铜矿为主的硫化矿石,平均含铜1.28%,其中伴生银、镓;1957年探明金属铜蕴藏量为1.6万吨。大刨山铜矿,含铜大理岩型,矿石中主要含斑铜矿和黄铜矿。该矿矿体长120~250米,主矿体5个,平均含铜0.58~0.77%,已探明该矿铜金属储量为1.6万吨。牛头山矿,火山热液型矿床,长200米,平均厚3.1米,以黄铜矿为主,平均品位0.99%,已探明铜金属蕴藏量为7752吨。迎龙岗铜矿,矿体产生于火山岩中,似层状、脉状。该矿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方铅矿,平均品位为0.56%,估算铜金属藏量约1000多吨。
海岛雪浪
海岛雪浪
县内铜矿点很多,主要产于火山岩中,偶见于正长岩中,仅拔茅山——七家山——柳峰山等地,已达60多处。其它如公堰塥之簸箕山、引家凹、铜家岭、龙城山、小鲍子山,孙家畈之施家山,将军庙之斋家凹、盘龙凹、黄山寨,雨坛岗之胡家老屋、龙潭,官埠桥之朱家洼、龙王尖、皂角树,会宫之松罗山、杀虎台、西崖、大铜山,项铺镇之螺丝尖、七棵松等地也有分布。
(二)铁矿
  该矿多为火山岩中断裂裂隙控制的矿点。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镜铁矿,也有属于硫化矿床的“铁帽”(褐铁矿)。主要分布于将军庙马口、官埠桥附近、会宫城山、花园顶大凹里、义津桥吐秀山、竹石墩,白柳、白湖与庐江接壤的地带(即庐枞大铁矿)等。钱铺附近之黄土岗,铁矿砾石很富,估计储量约几百万吨。黄公山铁矿,系火山岩型中小型矿床,估计储量有60万吨。
  (三)金矿
  天头山金铜矿,系含金铜石英——重晶脉型矿床,内含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平均含铜0.93%,平均含金5~7克/吨。该矿储量:金属铜4000多吨、黄金600多公斤。
  (四)铀矿
  该矿分布于桃花山、城山、马家山等地。
  (五)明矾石
  该矿小型矿床有磨盘山、笔家山2处。此外,在公堰塥矾母山、将军庙大尖山、柳家园之马山、屋后山等,均藏有明矾石矿。磨盘山矾矿,在凝灰角砾岩中有3层矿,平均含明矾石矿物38.46%,属贫矿,矿石储量307万吨,矿物含量121万吨。笔家山矾矿包括大路山、老虎凹、摇尾山矿点,矿层长数十米至100米,自地表向下延深25~75米,平均含明矾石矿物36.28%;矿石储量为374万吨,矿物储量为136万吨。
  (六)重晶石
  该矿分布高甸乡之大凹田口、后高庄及会宫乡。矿脉产于火山岩中。含硫酸钡lO~90%。其中大凹口重晶石储量为3.58万吨。雨坛乡天头山铜金矿床中,也有重晶石矿脉。
  (七)石灰石、大理石
  石灰石、大理石分布在沿江山、白荡闸、周家潭、青山一带,于古生代石炭纪至中生代二叠纪古海洋中沉积生长。1986年,初查山为大型石灰石、大理石矿床。该地层属下三叠纪南陵湖组,最大露头长3000米,宽1200米,最大厚度306米。化学成份:氧化钙51.13%,氧化镁0.51%,氧化硅3.89%,二氧化二铝0.73%,二氧化二铁0.46%,质量优良。1986年,查明水泥石灰石D级储量7亿吨。大理石矿层与石灰石一致,西翼“龙皮”大理石,属灰绿色蠕虫状泥晶灰岩,似竹叶状泥晶灰岩;该矿最大厚度为111米,储量为1亿立方米;石料装饰性美,守整性好,成材率高,易磨光,光泽度平均68°,最高达100°。东翼“山灰”大理石,为各种灰色微晶灰岩,储量为2467万立方米。两种大理石总储量为12467万立方米。
  (八)煤
  侏罗纪煤产于高甸乡小含山,在砂页岩中有1米多厚煤层,露头长250米。1958年估计,储量为7万吨。青山与山为二叠纪龙潭煤系,1960年调查钻探,未见可采煤层。

(九)泥煤(泥炭)
  泥煤多分布在沿江环湖及河洲中的第四系地层中。陈瑶湖区泥炭沿江分布,长达15公里,宽约6公里,厚0.4~1米。青山、花园乡、汤沟区泥炭层厚0.6~1.5米,覆盖层厚1米左右,腐殖酸含量达42%,储量约4000多万立方米。此外,铁板洲亦有泥炭层。
  (十)天然气
  天然气蕴藏于第四系地层砂土中,如铁板洲、新洲,含气层为扁豆体透镜体,常与泥炭层伴生。该气体无色,主要为甲烷,因含硫化氢,有臭味;气体成分:甲烷占39.15%,二氧化碳及硫化氢占1.9%,氮气占7.33%,氧气占21.5%。[4]
植物资源

根据安徽省野生植物普查队于1958年的调查和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安徽大学生物系、安徽林业勘察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多次调查的结果,县境有维管束植物942种(包括变种),隶属173科,其中蕨类植物22科35种,裸子植物7科27种,被子植物880种。按其用途可分16类:
  (一)优良用材树种
  主要有杉木、池杉、柳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栓皮栎、麻栎、苦槠、毛竹、意杨及其栽培品种(意大利I69、I72杨等)、小叶杨、毛白杨、响叶杨、银杏、喜树、大叶榉、臭椿、槐树、三角枫、五角枫、朴树、泡恫、毛泡桐、白花泡恫、黄连木、皂荚、枫畅、愀树、春榆、青冈栎等95种。
  (二)绿化观赏植物
  主要有银杏、白玉兰、望春花、紫花玉兰、荷花玉兰、合欢、山槐、水杉、火炬松、侧柏、圆柏、龙柏、千头柏、冬青、女贞、小叶女贞、梧桐、喜树、二铃悬铃木、银白杨、五角枫、乌桕、金钱松、罗汉松、樟树、垂柳、榔榆、无患子、栾树、雪柳、桂花、野茉莉、铜钱树、樱花、鸡爪槭、苦花槭、枫香、木半夏、南天竹、六月雪、苏木蓝、枸杞、美丽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玫瑰、野蔷薇、月季、绣球、绣线菊、木槿、黄杨、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黄花杜鹃)、荚竹桃、金丝桃、蜡梅、紫薇(百日红)、白鹃梅、紫竹、毛金竹、龟甲竹、扶芳藤、爬行卫矛、紫藤、凌霄花、络石、爬山虎、迎春花、桅子花、牡丹、虎耳草、春兰(兰草)、黄海棠、莲、睡莲、石蒜(龙爪花)、紫茉莉、石竹、垂盆草、金锦香、吉祥草、野菊、剪秋罗等196种。
  (三)药用植物
  主要有八角枫、枫香、喜树、银杏、杜仲、黄檗、厚朴、木瓜、六月雪、菝葜、羊踯躅、贴梗海棠(宣木瓜)、女贞、黄栀子、酸枣、紫金牛、木通、卫矛、胡颓子、枸杞、白乌骨、金银花、木防己、汉防己、中华五位子、桔梗、沙参、明党参、马兜铃、绵毛马兜铃、龙牙草、金鸡蕨、海金沙、贯众、石蒜、天门冬、丹参、雪见草、百合、黄精、王竹、浙贝母、宽叶重楼、灯笼草(断血流)、筋骨草、百蕊草、紫草、紫花地丁、活血丹、蒲公英、山菠菜(夏枯草)、牛膝、白头翁、草乌、当归、天南星、积雪草(铜钱草)、曼陀罗、地榆、半夏、马鞭草、苍耳、石草蒲、白芨、射干、麦冬、绞股蓝、杠板归、莲、牡丹、芍药、半边莲、地锦草、铁苋菜、蕺菜(鱼星草)、三枝九叶草(箭叶淫羊藿)、紫花前胡、蛇床、虎杖、牛膝、太子参、景天三七、徐长卿、菟丝子、龙葵、白英等354种。

(四)纤维植物
  主要有青檀、桑树、构树、小构树、南京椴、山麻杆、枫杨、白蜡树、簸箕柳、木槿、扁担杆、芫花、结香(三桠)、葛藤、黄荆、牡荆、珍珠莲、毛竹、刚竹、淡竹、水竹、阔叶笋竹,细叶亚麻、野亚麻、亚麻、苎麻、黄麻、苘麻、陆地棉、中棉、艾麻、白茅、荻、芦苇、芒、黄背草、菖蒲、灯心草、披针苔草、水烛、野古草、萤蔺等92种。
  (五)、淀粉植物
  主要有葛藤、蕨、菝葜、栎类(槲栎、白栎、麻栎、栓皮栎等)、芡实、薜荔、薯蓣、魔芋、甘薯、华夏慈菇、豌豆、菱、细果野菱、莲、翻白草、荸荠、救荒野豌豆、绿豆、马铃薯、赤豆、金樱子等72种。
  (六)鞣料植物
  主要有化香、野蔷薇、小果蔷薇、木香花、槲栎、麻栎、白栎、石榴、茅栗、湖北算盘子、盐肤木、金樱子、酸模、地榆、鳢肠、羊蹄、茜草等57种。
  (七)芳香油植物
  主要有山鸡椒、山胡椒、狭叶山胡椒、香樟、野茉莉、桂花、玫瑰、白玉兰、栀子花、黄荆、牡荆、五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柳杉、圆柏、侧柏、野花椒、牡蒿、黄花蒿、薄荷、荆芥、紫苏、金粟兰、蛇床、紫花香薷、藿香、华荠苎、香附子、春兰、芫荽、鸭儿芹、野胡罗卜、茴香、藁本、水芹、春兰等65种。
  (八)油脂植物
  主要有乌桕、中华白檀、白檀、油茶、油桐、胡桃、重阳木、野鸦椿、女贞、算盘子、白背叶野桐、落花生、胡麻、陆地棉、芸苔、向日葵、蓖麻、大豆、青葙、苍耳、亚麻等110种。
  (九)果品类植物
  主要有板栗、茅栗、桃、李、杏、梅、柿、枣、沙梨、棠梨、石榴、枇杷、野山楂、葡萄、刺葡萄、胡桃、野柿、油柿、樱桃、菱、温州蜜柑、枳木具、桑树、无花果、插田泡、牛奶子、中华猕猴桃、茅莓、高梁泡、草莓、酸浆、三叶木通、西瓜、香瓜等55种。
  (十)蔬菜植物
  主要有香椿、枸杞、毛竹、淡竹、莲、荠菜、黄花菜、蕨、莼菜、菠菜、青菜、蕃茄、辣椒、扁豆、刀豆、马铃薯、茄、丝瓜、南瓜、冬瓜、黄瓜、茼蒿、蕹菜、莴苣、牡蒿、菰(嫩茎膨大为茭瓜)、异叶茴芹、茴香、水芹、苋菜、绿穗苋、反枝苋、荒蓄、瓦松、牛繁缕、珍珠菜、麦瓶草、女娄菜、瞿麦、马齿苋等79种。
  (十一)饲料植物
  主要有桑树、槲栎、柘树、春榆、栓皮栎、小槐花、截叶铁扫帚、美丽胡枝子、圆叶胡枝子、杭子稍、刺槐、盐肤木、青葙、桑、广布野豌豆、鹿藿、印度草樨、草木樨、田皂荚、小巢菜、野茼蒿、豌豆、野大豆、救荒野豌豆、长萼鸡眼草、紫云英、大豆、落花生、野西瓜苗、铁苋菜、牡蒿、兔丝子、厌绿藜、喜早莲子草、荒蓄、菹草、竹叶眼子菜、莕菜、凤眼莲、雨久花、雀麦、野燕麦、马唐、狗尾草、结缕草、狗牙根、鹅冠草、打碗花、稗、白茅、假俭草、荩草、白羊草、萤蔺、水虱草、金鱼藻、金银莲花等175种。
  (十二)绿肥植物
  主要有紫穗槐、盐肤木、中华胡枝子、美丽胡枝子、截叶铁扫帚、印度草木樨、草木樨、鹿藿、紫云英、紫苜蓿、豌豆、落花生、小巢菜、野苘蒿、鸡眼草、喜旱莲子草、苦菜、光叶眼子菜、菹草、乌菱、轮叶狐尾藻、金银莲花等140种。
  (十三)农药植物
  主要有苦楝、苦树、桃、旱柳、苦皮藤、木通、羊踯躅、黄连木、枫杨、野漆树、苦参、竹叶椒、醉鱼草、樟树、夹竹桃、野漆树、云实、华香树、长叶冻绿、小槐花、博落回、虎杖、土荆荠、青蒿、艾蒿、龙葵、蛇莓、泽漆、乌头、白头翁、水蓼、丛枝蓼、石龙芮、毛茛、播娘蒿、白蔹、烟草、苍耳、地榆、茴茴蒜、蒺藜、苦荬菜、月腺大蕺、苦茄、除虫菊、天门精等72种。
  (十四)树脂树胶植物
  主要有杜仲、枫香、马尾松、湿地松、臭椿、漆树、野漆树、白杜(丝棉木)、黑刺柿、野柿、杠柳、卫矛、木蜡树、腐婢(豆腐柴)、桃、樱桃、蒲公英、飞来鹤等29种。

(十五)蜜源植物
  主要有刺槐、刺树、油茶、酸枣、南京椴、颓糯米椴、紫穗槐、槐树、枇杷、黄荆、苹果、沙梨,桃、李、紫云英、芸苔、油菜、蚕豆、荞麦、广布野豌豆等48种。
  (十六)环保植物
  主要有女贞、小叶女贞、刺槐、槐树、白玉兰、二球悬铃木、枫杨、乌桕、雪松、合欢、山合欢、荷花玉兰、栾树、无患子、梧桐、重阳木、垂柳、紫薇、旱柳、木槿、无花果、夹竹桃、白花泡桐、板栗、朴树、石楠、楝树、构树、春榆、白栎、楸树、金荞麦、蓖麻、卷心菜等85种。
  其中银杏、金钱松、杜仲、青檀、水杉等5种为国家保护植物。[4]
动物资源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方考察队、安徽大学生物系、安徽省农业厅水产局等单位多次调查,县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本志仅记载常见和珍稀的兽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及昆虫类等野生动物。
  兽类:常见的有狼、豺、貉、豪猪、草兔、普通刺猥、小麂、黄胸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小伏翼棕蝠等;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白鳍豚、江豚、小灵猫、水獭等;省级保护的有红狐、黄鼬、狗獾、猪獾、豹猫、花面狸等。县内华南虎已绝迹,金钱豹亦罕见。
  鸟类:有100余种,常见的有麻雀、山麻雀、金翅雀、黄雀、红嘴蓝雀、红头山雀、黄腰山雀、蓝歌鸲、蓝头矶鸫、黄腰柳莺、白骨顶(章鸡)、红胸田鸡、白胸苦恶鸡(秋鸡)、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云雀、太平鸟、锡嘴雀、黑尾蜡嘴雀、黑头蜡嘴雀、喜鹊、颓鼻乌鸦、小嘴乌鸦;属国家级保护的鸟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白肩雕、小天鹅、黑鹳、灰鹤以及白鹭、牛背鹭(鹭类有10多种)、鸳鸯、白额雁、白腹山雕、鸢(老鹰)、赤腹鹰以及雕鸮(猫头鹰)、长耳鸮、短耳鸮、草鸮(猴面鹰)等;属于省级保护的鸟有灰喜鹊、鸿雁、灰雁、豆雁、绿翅鸭、琵嘴鸭、罗纹鸭、棕腹啄木鸟、黑枕绿喙啄木鸟、四声杜鹃、棕腹杜鹃、小杜鹃、红尾伯劳、虎纹伯劳、家燕、金腰燕、环颈雉(野鸡)、鹧鸪、鹌鹑、画眉、暗绿绣眼鸟、夜鹰等。
  爬行类:常见的有鳖、多疣壁虎、石龙子、蓝色石龙子、北草蜥、丽斑麻蜥、水赤链、红点锦蛇、虎斑游蛇、竹叶青、草游蛇等20余种;省级保护的有乌龟、乌梢蛇、黑眉锦蛇。
  两栖类:常见的有东方蝾螈、无斑雨蛙、泽蛙、竹叶蛙、大绿蛙等;国家级保护的有虎纹蛙;省级保护的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青蛙)等。
  鱼类:江、湖、河有鱼类100余种,常见的有青、草、鲢、鳙、鲤、鳊、鱤、赤眼鳟、翘嘴红鮊、短尾鲌、乌鳢(黑鱼)、银鱼、麦鱼、麦穗、毛黄、比目鲳、鲚、鳜、鲶、鳗等鱼种,此外还有黄鳝、泥鳅;国家级保护的鱼类有中华鲟;省级保护的鱼类有鲥鱼、长吻鮠(淮王鱼)。
  腹足类: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巾华圆田螺、方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耳萝卜螺、淡水壳菜螺等。
  瓣鳃类:常见的有扭蚌、短褶矛蚌、河蚬等种;育珠用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点蚌、圆背角无齿蚌、猪耳丽蚌、珠母珍球蚌、池蝶蚌等种;列为省级保护的有背瘤丽蚌,
  甲壳类:常见的有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青虾)、秀体白虾、克氏鳌虾(龙虾)等种。
枞阳县妇幼保健院
枞阳县妇幼保健院
 多是类:有蜈蚣。
  蛭类:有水蛭。
  寡毛类:有蚯蚓。
  蜘蛛类:有100余种,常见的有东方长蜘蛛、钟巢希蛛、纽氏球蛛、舁状蜘蛛、银斑球蛛、日本艾蛛、乳状艾蛛、河谷艾蛛、江西艾蛛、吊叶圆蛛、黑斑圆蛛、矛状芒果蛛、短胸长蟹蛛、小带斑蛛、暗色追蛛、草间小黑蛛、八蛛球腹蛛、拟环狼纹蛛、三花突蛛、粽管巢蛛、温室杀蛛、乳状艾蛛等种。
  昆虫类:有500余种,其中多为害虫。常见的有小蟋蟀、斗蟋、华北蝼蛄、非洲蝼蛄、中华稻蝗、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雷鸣蝉、蚱蝉、褐斑蝉、棉蚜、豆蚜、角倍蚜(虫瘿为五倍子)、家蚕等种。列为国家保护的昆虫有叉犀金龟(独角仙)。[4]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变动不大,但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却有很大差异。县境土地按一级八大分类标准为:
  (一)耕地
  新中国建立初,县内耕地总面积为59.46万亩。1967年耕地总面积为93万亩。县境耕地的增加,主要原因是1958年前后围湖造田以及开发利用坡度平缓的丘、岗部分可耕的隙地。1989年,全县耕地总面积为64.4万亩。
  (二)园地
  1949年前,园地面积小,仅有零星茶、竹园分布。新中国建立后,园地总面积9000多亩,其中果园3000亩、桑园126亩、茶园5000亩、其他1500亩。
  (三)林地
  1949年前后,林地面积变化不大。1965年,总面积为58万亩;1980年,总面积为46万亩,其中有林地35万亩,未成林地2.5万亩,裸岩地未列入。
枞阳县城一角
枞阳县城一角
 (四)牧草地
  牧草地总面积900亩,属天然牧草地,1949年前列入山场类型内。
  (五)城镇、村庄建设用地
  1949年前,集镇、村庄建设用地约4.5万亩。新中国建立后,城镇建设用地和村民宅基地总面积22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700亩,农村居民宅基地19万亩,工矿企业用地1.4万亩,特殊用地1.3万亩。
  (六)交通建设用地
  1949年前农村道路用地约4000多亩。新中国建立后,交通建设用地总面积1.8万亩,其中公路建设用地3300亩,港口码头建设用地100多亩。
  (七)水域面积
  全县水域总面积为71万亩,其中涨水湖泊水面24万亩,水库水面9000亩,坑塘水面1.4万亩,苇地、滩涂、沟渠、水利工程建筑计1.7万亩。
  (八)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土地总面积为1.7万亩,主要是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植物难以生存。[4]
人口编辑
人口概述

枞阳县辖14镇、8乡、238村、20社区、140居民小组,总人口为923909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数),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91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多。境内汉族人口占99.96%,余下0.04%为蒙古、回、苗、壮、布依、朝鲜、满、高山、土家、达斡尔等10个少数民族,计363人。
枞阳县第三中学
枞阳县第三中学
人口变动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桐城县(含今枞、桐两县)人口有8860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有9610户,109650人。明末战乱,人口锐减。崇祯四年(1631年),有10417户,58560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已减少到5010户,25530人,为志载人口的最低数。
  清顺治后,社会渐趋安定,人口逐渐增多。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调整丁税征收办法,加强户籍管理,改变过去瞒报、漏报户口的状况,人口记载较为详实。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经济振兴,人民安居乐业,加上江西、湖北等地移民入境,围湖垦荒,使县内人口骤增。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乾隆三十年(1765年)108年间,桐城县由6123户增至85018户,人口由33250人增至850160人。咸丰三年(1853年)后,县境内曾是太平军与清军交战之地,时间长达8年之久,居民死伤、流亡较多,人口减少。至同治元年(1862年),全县仅存3858户,307648人。战乱结束后,人口又开始缓慢回升,至民国17年(1928年),全县人口增至949485人。当时东南乡(今属枞阳县)人口约为45万人。
  民国年间,内战不止,灾害频繁,疫病和血吸虫病流行,人口变动再度呈下降趋势。民国28年(1939年),日军侵占枞阳,人民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人口外流贵池、青阳、东流、彭泽等地谋生定居,据彭泽县土地改革时人口统计,枞阳移民有4万人之多。这时期,社会动荡不定,人口增长较慢。民国37年,桐庐县境内人口为471984人。
枞阳中学
枞阳中学
1949年10月10日桐庐县统计,全县有93120户,486600人。1954——1990年,县先后进行了4次人口普查。1954年首次人口普查,全县为505931人,比1949年增加19331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为574559人,比1954年增加68628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849957人,比1964年增加27539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有923909人,比1982年增加73952人。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口径不同,前者以户籍人口统计为准,后者以常住1年以上人口统计为准。境内劳务输出多,流入甚少,户口在枞阳县而因各种关系常住外地1年以上人口有35921人,户口在外县、市而常住枞阳县1年以上人口仅有1027人。[4]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枞阳县常住总人口838712人。
经济编辑
综述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达到105亿元,
枞阳县城--夜景
枞阳县城--夜景
同比增长13.5%;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7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增长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增长17%;金融机构净增贷款投放10亿元。
2011年 全县生产总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2亿元,增长43.62%,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新增财政收入千万元以上乡镇2个。固定资产投资121.8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5家,新增9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增长20%。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新增281户、2083户。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1.74亿元,全年净增贷款投放10.57亿元。[5]
2012年 全县生产总值171.8亿元,较上年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亿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增长1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5亿元、贷款余额65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1.7%、30%。[6]
2013年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3.6亿元,增长8.8%。第二、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43%和18.40%,分别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0:59.8:23.2调整为17.66:57.63∶24.71,人均GDP 18114元。[7]  (2013年GDP核算方式改变)
黄镇图书馆
黄镇图书馆
2014年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9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10.4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17.6:57.7:24.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4%。人均GDP 19762元,比上年增加1648元。[8]
农业

省级示范高中——浮山中学
省级示范高中——浮山中学
县境农业资源丰富,经营项目多,农作物栽培品种约520个,植物、药材等品种约2000个,畜禽品类约35个,淡水鱼类约150种,野生动物约130种。据《桐城县志》(清·康熙二十五年版)载:“据湖山民,水耕火耨,有渔稻之利”,属自然农业经济区。新中国建立前,县内大部分土地被地主阶级占有,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落后,加之县境水患频繁,故农业发展缓慢。1949年,乡镇工业极少,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极为贫困。
新中国建立后,广大农民经过“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期间,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集体道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逐步提高防洪防涝能力。50年代起,县境大规模围湖造田,扩大耕种面积,1967年可耕地由70.1万亩增至93万亩;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和创新,讲究科学种田。70年代后,区、乡级农机站有65个,农技干部有139人;农田基本建设日臻完善,粮食生产逐年增长。80年代,因农村经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乡镇工业、新建农宅、交通道路等项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土地平均年递减在2000亩左右。为解决人多地少问题,县境农作物复种指数每年均有增长,其中1989年比1949年增长59.4%,粮食总产比1949年增长34.5倍。粮食增产使畜禽饲养业逐渐兴旺,1989年畜禽总量为50.1万头(只)。林业生产常抓不懈,木材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增加。渔业在采用科学技术中得到发展,全县利用水面23万亩,鱼类年产量6854吨。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1989年,乡镇集体和个体企业有76373个;农村劳动力为35.74万人(女性劳动力14.9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副业生产的有26.5万人;农业总值为18382万元,人纯收入为343.07元;新建住房、企业用房均有较大发展。[9]
2010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陈瑶湖镇跻身省级粮食产业集群专业镇。成功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水利建设累计投入1.02亿元。马鞍山水库除险加固、白荡湖南站改造工程完工。总投资4亿元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扎实开展。完成建设用地置换2167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成效。改造县道砂石路100公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继续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64亿元。深入清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在所有村(居)选举成立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扎实推进“两镇二十七村”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整村推进2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减少贫困人口6000人。
莲花湖公园
莲花湖公园 (4张)
2012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安徽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2件、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个、有机食品产地2个。“枞阳媒鸭”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有序推进。水利建设完成投入3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得省“江淮杯”竞赛银杯奖。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实施新增耕地项目16个,新增耕地2195亩,土地整治成效明显。改造县乡道路20.5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固22座,完成渡改桥5座。铜安路枞阳段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农村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新网工程”深入实施。整村推进2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减少贫困人口1.45万人。[6]
工业

枞阳卫生局大楼
枞阳卫生局大楼
新中国建立前,县境私人创办的有影响的小型工业有枞阳镇永茂米厂、人和油坊、泰昌锅厂及汤沟镇中和炉铺等。建国后,县人民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对企业实行领导和管理。1950——1954年,手工业、小型工业,由县供销社主管。1954年11月,县人民政府内设手工业管理科。1955年11月,成立县手工业生产联合社和工交科。1958年,为适应大办工业的形势,县先后成立了工业、轻工业、交通、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等局。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精简管理机构,业务纳入工业局;县轻工业局易名为手工业管理局,恢复县手工业联社。1963年4月,机构进一步精简,县工业、交通两局合并成立工交科。“文化大革命”期间,管理体制被打乱。1967年4月,县成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下设工交小组。1971年9月,成立工业、轻工业两个局。1977年,再度恢复县手工业管理局和手工业联社。1982年,撤销了县工业局,成立了县经济委员会。1984年5月,其业务管理归县经委。1989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84个,其中县属企业29个、城镇企业6个、乡办企业125个,从业人员2978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0225万元。[10]
2010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0亿元,增长3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个。申请专利60件,比上年增加40件。总投资10亿元的远洋特种船舶生产基地项目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工业投资2亿元以上的千仞岗制衣、五洲特种电缆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96亿元的明望压力容器及LED项目加速推进。县经济开发区新增入园企业27家、投产企业12家;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88万元,增长44.8%。枞阳横埠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有望成为枞阳县第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90家,净增2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8亿元,增长20%。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非晶磁芯、皖江铸件等项目建成投产,三公山风力发电项目列入国家新能源规划。节能减排力度加大。59家粘土类砖瓦窑厂全部关闭。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浮山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宗诚王朝酒店、浮山生态酒店主体工程完工。恒辉家居城、商业步行街、财富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进展较快。缘酒集团“缘”牌白酒实现全县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64户、个体工商户1399户。招商引资和园区发展更加注重实效。全年新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亿元,较上年增长41.3%。[6]
旅游编辑
风景名胜有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浮山国家级森林公、地质园,浮山摩崖石刻,方以智墓、刘大槐墓等。
白云崖

岱鳌山
岱鳌山
白云崖在距浮山十公里的七家山中,与浮渡山隔水相望。该山奇峻,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据《传灯录》载:宋高僧守端住山白云寺,以白云山西岩为内院,为白云寺所有,故以“白云”名之。白云崖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云岩寺尚存。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白云岩
[11]
浮山风景区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的枞阳县,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南望九华,北靠长江,山水浑然一体,犹如一叶轻舟漂于水面,有“海上蓬莱”之美誉。浮山火山喷发形成大小洞穴500个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山色苍秀,岩嶂壁立,关口险隘,河湖环绕,景色绝佳。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钠、钾的火山岩组成。虽经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与典型性。该火山岩盆地位于地质上称为淮阳古陆、张八岭古陆及江南古陆之间的下扬子沿江火山岩带内。在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中,曾几度喷发,中间还有一次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岩浆入侵活动,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据专家介绍,浮山火山爆发方式类似于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8月24日的爆发情景,连续两次喷发,形成两个流动单元,整体冷却。如此形成的岩石构成浮山主要景观--陡崖、叠嶂、岩洞、龟裂纹、柱状节理、喷气孔等。其地质构造全国罕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浮山古火山是研究长江中下游郯庐断裂地壳深化过程的天然记录,是研究深部地壳、地幔的标本。[12]
大青山石屋寺

大青山位于枞阳县城东16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它北接浮山,南望九华,山青水秀,如诗如画。这里芳草连绵,杂花满径,涧水潺潺,雾霭袅袅,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百态。登峰远眺,南面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北面白荡湖水碧波万顷,东、西有神灵赛湖和羹脍赛湖两旁依偎,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全山著名景点有16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处,即: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轰雷、金鸡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题、狮子卧云、丹池日暖、白云送接、凤萋梧竹等,每每春夏之际,游人纷至沓来,醉游其间。不过,青山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还是它的“石屋胜境”。[13]
文化编辑
戏曲

在民间艺术方面,主要有富有乡土气息的京剧表现形式平台戏和门板戏;有龙灯、狮子灯、花船、花挑等灯会。建国后,黄梅戏发展迅速,成为枞阳一大剧种。
枞阳腔

随着江西移民的迁入,属楚音的江西弋阳腔传入枞川,迅速与属吴声的昆山腔相碰撞,枞阳人将一刚一柔的楚音吴声揉为一体,同时吸收李自成起义军军中乐人及山(西)陕(西)商帮带来的西秦腔剧目和音乐唱腔,并结合本土的俚歌俗曲,培育了一种新腔,史称“枞阳腔”。明万历年间,藕山镇人阮自华在安庆天台里创办阮氏家班,搬演昆曲,以声伎自娱。崇祯初年,精通音律的𠙶山镇人阮大铖,“新建阮氏家班,名满江南”,他的家班能唱昆腔、弋阳腔,也唱枞阳腔,“《燕子笺》、《春灯谜》,其科介排场,无不紧凑,流传至今,搬演不辍。[14-15]
东乡武术

枞阳重文习武。清之中叶后,枞阳县东部乡村,历有教习拳术之风。拳的种类,有长拳、猴拳、破四门、地八仙、太极拳等。拳的姿势,主要有高盘的少林式,飞脚能跳墙;有低盘的武当式,能缩身扫地桩。
其中东乡武术尤为出名,东乡武术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拳术套路,一是械术套路。拳术姿式有高盘的少林式——飞脚能跳墙,有低盘的武当式——缩身扫地桩。械术姿式,五花八门,灵活多变,如“大刀斩四门”、“长棍探龙潭”等等。风格现以中、低盘架势为主,走趟以“田”、“一”字形为多。步型中马步、弓步和震脚为多,转辗幅度小,真所谓拳打卧牛之地。肢体动作以拳、掌、肘、上肢动作为主。劲力以刚劲为主,行拳迅速,灵活多变,勇猛凶悍。其优点:注重手、眼、身、法、步,善于破解对方阵式的路数,拆招散打,攻防合一,讲究技术实用。所有拳械套路基本上都有谱诀。[16]
2013年,“东乡武术”最终被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17]
汉武帝典故编辑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曾经过枞阳县。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载:“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巢湖古称)”。[18]
交通编辑
至2013年底,枞阳县境内通车公路总里程30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公里、省道246公里,大小桥梁152座;境内长江通航里程84公里,最大通航能力10000吨级船舶,有大小港口码头30余处。交通运输形成了由公路、水路等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交通部门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完善路网功能,发挥出枞阳的区位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谋划支持四个通道建设,打通主动脉。安庆至枞阳一级公路、池州长江大桥、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引江济淮、祁济高速枞阳段、国道G347枞阳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沿江快速通道建成后不仅能解决沿江乡镇的交通问题,还能与长江黄金水道互补,为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为发展物流业提供可能。配合池州、铜陵开展池州梅龙公铁大桥、铜陵G3替代公铁大桥完成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四个通道建成后,拉近枞阳往返合肥、安庆、铜陵和池州四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借势周边飞机场、火车站等交通便捷。[19]
建设好三个重点工程,疏通肠梗阻。
义小公路由乡道升级为省道,列入了交通运输部2013-2014年省道改建计划,按二级路标准实施改建,争取到省市项目资金5400万元,工程总投资8170万元,工程全面完工。该路建成后极大改善了菜籽湖流域交通状况,缓解铜安路、桐枞路交通压力。
省道103线合铜公路县境内34公里,枞阳人民当年节衣缩食、扎实苦干于1995年建成通车,合铜黄高速建成后,该路被冷落,2013年被移交县公路部门管养。该路段路面改造及横埠河大桥改造工程列入2014年的省市县共建项目,总投资7300余万元,3月底动工,2014年10月底工程全面完工。[20]
全长55公里的江堤堤顶公路计划分三年改造,2014年改造最后的白荡闸至湖东闸段19公里,工程全面完工。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县交通部门还在积极争取钱桥至白湖公路改造工程立项,并计划延伸至麒麟,改善县域西部交通状况,推动县域腹部地区车辆分流问题的解决。完善农村公路设施,畅通微循环。2014年将改造完成县乡公路1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固12座。推动村村通公路错车台建设,让农村公路畅起来。推进村组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加大对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附属设施,合理设置农村公路限行标志、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安全。[19]
枞阳名人编辑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21]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著名小说之一《西游记》的作者。[21]
齐之鸾,之鸾字瑞卿,号蓉川,明桐城(今枞阳县雨坛乡人),是枞阳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安徽省枞阳县𠙶山镇阮家小凹(原枞阳县破罡乡)人,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戏曲作家。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钱田间,田间先生原名秉镫,字饮光,后更名澄之,武肃王二十六世孙,安徽枞阳人,代表作有《大水叹》、《水夫谣》、《捕匠行》、《苦旱行》、《莱阳宋铨郡部死难歌》、《虔州死节歌》等。与方以智共同开创了“桐城派”之先河,史学界称之为“桐城派”开山鼻祖。
方以智(1611—1671),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今桐城市区)人。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
姚莹,《桐旧集》序中曰:“自齐蓉川(之鸾)给谏以诗著有明中叶,钱田间(钱澄之、原仪山乡田间村人、今属汤沟镇)振于晚季,自是作者如林。”齐之鸾著有《蓉川集》、《南征纪行》和《入夏录》等各若干卷。之鸾诗歌直面现实,出语新奇,是当之无愧的桐城派始祖。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
方苞
方苞
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初大思想家方孝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汤沟镇祖居村人。[22]
姚鼐,安徽省枞阳县钱桥镇麻溪人。是桐城派代表人物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作家。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一字挚父,清代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中学。
史尚宽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担任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23]
黄镇(1909-1989),乳名百知,辈分为“师”,又名佩寰,学名士元,1909年生于安庆桐城县东乡(现安庆枞阳县横埠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历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慈云桂,枞阳县麒麟镇人,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科学与
朱光潜
朱光潜
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今麒麟镇阳和村)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汪旭光,枞阳县横埠镇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副院长。被称为"炸药大王".长期从事工业炸药的研制及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
陆大道,经济地理学家。1940年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陆宏志(L.H.Z),1997年11月3日(丁丑年十月初四)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安庆市周潭中学(高中部)在读学生;90后内地流行乐歌手,词曲作家,独立音乐人。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陆宏志在2014年凭借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第一次创作发表《不懂音乐唱着歌》就在5sing、噢音乐等音乐分享网站上获得超高人气,并且因自己对音乐的执着精神以及独特的嗓音迅速蹿红于网络,歌曲创作能力使人信服,博得了广大网友的认可与青睐。代表作品:《爱已无可救药》、《愿爱有所依》、《回忆你的微笑》、《不要逃避》等。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21)
莲花湖公园
莲花湖公园(4)
参考资料
1.  2015年安徽省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2015-12-18]
2.  走进枞阳  .中国枞阳[引用日期2015-07-27]
3.  第一章 建置区划 第三节 行政区划  .枞阳县志[引用日期2013-12-24]
4.  枞阳县志完整版  .枞阳人论坛[引用日期2015-07-27]
5.  一、201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枞阳在线[引用日期2013-12-23]
6.  一、2012年工作回顾  .枞阳在线[引用日期2013-12-23]
7.  枞阳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庆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2015-08-10]
8.  枞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2015-08-10]
9.  第四章 农业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2013-12-23]
10.  第七章 工业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2013-12-23]
词条标签: 自然地理 , 中国地名 , 中国其他行政区划

枞阳县图册
V百科往期回顾

其他人还看

纠错
安庆
安庆
桐城
桐城
怀宁县
怀宁县
潜山县
潜山县
宿松县
宿松县
太湖县
太湖县
望江县
望江县
岳西县
岳西县
安徽
安徽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236367次
编辑次数:175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今天
创建者:xujum
词条贡献榜
突出贡献者:
        lvjialv2        特色词条 初级优质
子张曰        初级优质
1 建制沿革
1.1 历史沿革
1.2 县名由来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3.1 位置
3.2 地质情况
3.3 气候
3.4 地形地貌
3.5 水文
4 自然资源
4.1 水资源
4.2 矿产资源
4.3 植物资源
4.4 动物资源
4.5 土地资源
5 人口
5.1 人口概述
5.2 人口变动
6 经济
6.1 综述
6.2 农业
6.3 工业
7 旅游
7.1 白云崖
7.2 浮山风景区
7.3 大青山石屋寺
8 文化
8.1 戏曲
8.2 枞阳腔
8.3 东乡武术
9 汉武帝典故
10 交通
11 枞阳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8 22: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心心有语 的帖子

心心有语:现在尝试一下修改枞阳县的。

抱歉, 我的账号级别低了。

....... (2015-12-18 20:39) 
我已经修改了,版本提交等待审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8 22: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关心枞阳 的帖子

关心枞阳:你明天把首都改成枞阳!看百度能不能通过! (2015-12-18 22:19) 
合肥都被人家改过县级市,主要大学家里蹲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3

回帖

160

积分

一星会员

积分
160
QQ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12-18 22: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长江水 的帖子

长江水:合肥都被人家改过县级市,主要大学家里蹲大学。。。 (2015-12-18 22:28) 
你就把铜陵改成首都吧,让他们意淫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9

回帖

89

积分

新手入门

积分
8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12-18 22: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长江水 的帖子

长江水:合肥都被人家改过县级市,主要大学家里蹲大学。。。 (2015-12-18 22:28) 
只要是个人都知道,百度是可以修改的!不要在这里装高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8 2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关心枞阳 的帖子

关心枞阳:只要是个人都知道,百度是可以修改的!不要在这里装高深! (2015-12-18 22:36) 
呵呵,你爱装接着装,请自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8 22: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窝居枞阳 的帖子

窝居枞阳:你就把铜陵改成首都吧,让他们意淫去。 (2015-12-18 22:32) 
这个难度有点大。。。毕竟审核人员也不是吃S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3

回帖

160

积分

一星会员

积分
160
QQ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12-18 22: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关心枞阳 的帖子

关心枞阳:只要是个人都知道,百度是可以修改的!不要在这里装高深! (2015-12-18 22:36) 
本来区划就还没宣布,他改回原来的也没错。错的是还没宣布就急着改的人,那是身什么心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39

回帖

1302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1302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9 08: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下就等官方公布了,现在成铜陵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回帖

29

积分

新手入门

积分
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12-19 08: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百度显示不是铜陵的 QQ图片2015121908442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9 08: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偶尔来说道 的帖子

偶尔来说道:我怎么百度显示不是铜陵的 (2015-12-19 08:41) 
你这不是百度百科,貌似是互动百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1815

回帖

5004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004
性别
发表于 2015-12-19 10: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百度百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0

回帖

1127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1127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12-19 10: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篡改百度百科相关信息,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十分关注枞阳区划问题,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落实行政区划调整的迫切心理,顺乎天理,合乎民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6 18: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