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越来越多,我县许多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桥梁逐渐不堪重负,成了危桥。十二五期间,我县连续加大资金投入、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加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力度,确保农民群众走上放心桥、安全桥。
位于汤沟镇新华社区的新华桥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全长38米,是连接周边村到汤沟老街道的主要桥梁,每天有近万名居民过桥。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金新告诉笔者,今年县里投资102万元对这座桥进行加固改造,汤沟镇政府及社区两委积极配合交通局,对新华桥抓质量、抓管理、抓监督,该桥自9月底通车以来,老百姓对改造后的桥交口称赞。新华社区居民余绍强说,以前这座桥坑坑洼洼,一点不好走,一到雨雪天气,摔倒是经常的事,现在桥做起来了,出行方便多了,现在下雨天我到集市上卖菜也不愁了。
据了解,我县“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是完成65座库内危桥改造任务,自2011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98座危桥建设改造任务,建设总投资5600余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和新华桥一样,横埠镇黄山村的黄山桥也是今年我县危桥改造项目中的一座,已于9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10月22日,在宽阔整洁的黄山桥上,笔者一行遇到去桥下洗菜的村民黄爱兰,听到我们问修桥的事,她兴奋地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桥宽了,方便了我们出行,以前路窄,来一辆车子村民就得趴在栏杆上不敢动,让车子过去,现在好了,来几辆越野车也照过,哈哈哈……”改造后的黄山桥总长62.04米,宽6.8米,方便了黄山村及周边共10000多村民的出行。
我县自实施危桥加固改造工程以来,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资金,加强计划管理,规范建设程序,严格施工管理,落实监督检查,连续四年我县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在检查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名。
为将这项惠民工程办好、办实,每年初,县交运局不等不靠、超前谋划,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对项目的目标任务、计划、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根据各个项目地理环境、招投标进度等情况,及时安排施工单位进场。要求施工单位精心组织、倒排工期,抓住施工的黄金时间,实行工程建设“六制”管理,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程进度,确保进度、质量双达标。在项目实施工程中,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随机抽查、跟踪督查和个别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项目建设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每座危桥改造主体完工后,及时完善标志标牌,县交运局组织相关单位现场验收,现场交接;通过竣工验收和审计决算的项目,移交到管养责任单位加强日常养护管理,长远发挥农村公路危桥建设效益,确保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优质服务。(高春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