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25858|回复: 1

[文物] 枞阳抗战英雄谱

[复制链接]

522

主题

137

回帖

3228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322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7-23 14: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抗战期间,枞阳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积极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革命洪流之中。无数枞阳仁人志士,为了人民民主和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疆场;也有许多异乡革命者,埋骨枞阳大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本报选取其中部分抗战人物的事迹予以刊载,旨在重温那段光荣而辉煌的历史,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注: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搜集整理者姓名)
  民族英雄童长荣

  童长荣,字灿华,曾用名张长荣、张树华等。1907年11月出生于枞阳县枞阳镇一个贫寒家庭。出生三个月前即丧父,由寡母含辛茹苦,抚养长大。1921年初,童长荣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4月,参加由蔡晓舟、刘著良等人在安庆菱湖公园召集的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6月2日,参加由安庆教育界掀起的反对军阀倪道烺、倪嗣冲、马联甲等削减教育经费以充军饷的“六二学潮”。此后,童长荣继续参加与领导学运斗争,被推举为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成员,又进行了驱逐省长李兆珍、反对直系军阀曹锟贿选等运动,成为安徽青年运动先驱者之一。
  1925年8月,童长荣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附设第一高等学校。他一边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东京特别支部的领导成员之一。留日期间,他与夏衍等人结识,参加了东京日本进步学生组织“社会科学研究所”,向旅日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宣传马克思主义。1928年5月,日军制造济南惨案,童长荣参与组织“中国留日各界反日出兵大同盟”,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日爱国斗争。日本当局将他逮捕,拷打关押两个多月后,以宣传共产主义为名,将长荣驱逐出境。
  回国后,受组织安排,年仅21岁的童长荣担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当时上海是党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市内各区党的重要领导人都是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共产党员担任,如刘少奇曾任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李克农曾任沪中区委宣传委员等,足见中央对童长荣的信任。1929年,童长荣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和筹备工作,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实际发起人之一。
  1929年4月,童长荣作为中央巡视员,到河南省恢复和整理被破坏的党团组织,开展工农运动。1930年2月,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到任后,他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迅速建立起河南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推进河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11月,任天津市委书记。
  针对由于日本侵略而日趋紧张的东北形势,1931年3月,根据中共满州省委要求,中央决定派童长荣赴东北,担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此时童长荣已患肺病在身。到任后,他化名张树华,深入工商学界,发展群众革命组织和党的组织,领导三泰、三菱油坊工人罢工,组织“五一”“五卅”群众集会,领导大连地区的人民进行反帝爱国斗争。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疯狂践踏中国东北大地。童长荣领导大连党组织,向全市工人发出《敬工友书》,号召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童长荣到抗日斗争更尖锐、环境更艰苦的东满地区,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12月,童长荣主持召开东满各县党团负责人联席会议,讨论研究东满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发动群众创建游击队、建立各种反日群众组织、夺取武器等项决议。特别是决议中创建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事实上为东满党组织指明了工作方向,决定了东满地区后来十几年抗日斗争的前途。会后,童长荣领导特委其他成员深入东满广大地区发动群众,以延吉县依兰区为中心,开展春荒斗争,并夺取敌人武器。在延吉、和龙、汪清、珲春等东满各县成立10余支抗日游击队,总数200多人。
  与此同时,童长荣非常注重团结其他抗日武装共同进行对日作战工作,派遣共产党员协助汪清县的中国国民救国军抗日。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仅在汪清县内,东满游击队与救国军协同作战20余次,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东满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使日本侵略者深为忌恨。1932年4月,日军将朝鲜占领军间岛派遣队调到东满地区,与关东军和日本军警一起,疯狂“讨伐”东满各地。4月到7月,日伪军与抗日武装作战达100多次,出动飞机380余架次。到年底,日伪军杀害无辜群众1200余人,逮捕1500余人。到1933年3月,日军对东满抗日游击区军事“讨伐”380余次,途径村庄半数以上化为灰烬。面对日军的野蛮侵略,童长荣率领东满抗日军民英勇反击,取得了反“讨伐”的多次胜利,消灭了日军一部分有生力量,并在反“讨伐”中组织起新的游击队,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府,形成了东满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局面。
  在领导抗日斗争的同时,童长荣非常重视东满地区的党团组织建设,形成了县委、区委、游击大队的党委会、中队的党支部、小队的党小组等比较健全的组织网络。到1933年3月,东满地区共产党员人数已达到1200多人,几乎占当时东北党员总数的一半,成为东满抗日斗争的中坚力量。
  1932年冬至1933年春,童长荣和东满特委的其他负责人继续领导游击区的广大军民,与日军周旋于深山密林之中,作战60多次,歼敌数百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其中于1933年3月,童长荣和特委游击队与共产党员李延禄率领的救国军补充团在汪清县马村一带,与2000多名日军周旋三昼夜,取得歼敌300余人、缴枪250余支、迫击炮4门、子弹数万发的辉煌战绩。
  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党领导下的东满抗日游击队也得到日益壮大,到1933年10月,东满抗日游击队总人数已达到700余人,成为东满地区打击日军的主要武装。按照中共满州省委的指示,童长荣开始了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前身)的准备工作。
  1933年冬至1934年春,日军向东满抗日游击区发动了更加残酷的大“讨伐”,加强围剿东满游击队,采取拉网式搜山。童长荣拖着久病之躯,带着部分游击队员,在大、小汪清的深山密林里,与日伪“讨伐队”进行了多次战斗。1934年3月21日,身患重病的童长荣率领部队转移到汪清县十里坪庙沟一带时被日军尾随,情况十分危急。转移中,一颗子弹击中长荣腹部。汪清县委妇女部长、朝鲜族姑娘崔今淑奋不顾身,搀扶童长荣向不远处树林中转移,双双被日军密集的子弹射中,一起壮烈牺牲。
  童长荣牺牲不久,他亲自创建和指挥的东满游击队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为了怀念童长荣,将他的照片和事迹,陈列在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中。1998年8月,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大连英雄纪念公园为童长荣塑像,纪念他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2013年,吉林省汪清县委、县政府在东光镇庙沟村为童长荣烈士建成面积2500平方米的陵园。2014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童长荣名列其中。
  古稀抗日史推恩

  史推恩,字恕卿,号大化,枞阳县会宫镇史家湾人,1869年生。清朝末年,曾任武昌县丞,因厌恶旧制,追求新政,为丞不及两月即辞职。1902年随吴汝纶赴日本考察学制,回国创办桐城学堂。后参加革命党,并参与创立青年军,任第一队队长,1912年被捕入狱。出狱后,史推恩更坚决致力反帝反封建斗争。1923年,参与筹建安徽大学。1926年,史推恩任国民党(左派)安徽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隐居桐城。
  抗日战争爆发后,史推恩奔走呼号,鼓励动员进步青年参加抗战。每天清晨,史推恩都到桐城县城东门紫来桥上向过往群众和各界人士宣传共产党全民抗日主张。他以身作则,动员其子女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努力抗日。在父亲的教引下,三子史伟、三女史迈、四子史照、四女佩芸、六子史康先后加入共产党或八路军、新四军,投入抵抗日本侵略和民族解放的事业中。1941年,三子史伟在山东临清县率领抗敌自卫军与日军作战时牺牲。史推恩闻此噩耗,悲愤而笑:“吾有子矣!”
  此后的史推恩,以古稀之龄,更亲身投入抗日洪流。1938年5月,高敬亭率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在舒城、桐城、庐江一带活动期间,史推恩主动接触高敬亭,不仅常将自己获悉的敌伪情报送给四支队,而且还变卖部分田产接济四支队补给。为了让新四军四支队及时得到国民政府拨付的军费,他还亲自到省财政厅找章乃器帮忙,为四支队争取到了每月3万元的军费。同时,史推恩还积极推动国民党桐城县党部书记长徐伊复顺应民众抗日要求,加强对中共桐城党组织工作的支持与合作。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后,皖西国统区的数千名党员和进步人士,绝大多数转移到新四军辖区,少数转入地下活动。为掩护新四军干部进出大别山,新四军七师政治部拨款7000元,交由史推恩出面,在桐城大关创办“复兴商店”,作为交通联络点,又在桐城中学设立联络站,由史推恩的亲侄、桐城中学校长史化成负责。联络点直接受新四军七师指令。1941年4月,史推恩派侄孙史世标前往立煌,将新四军七师锄奸部长李丰平等3人接至桐城大关,安全护送到无为抗日根据地。为掩护新四军干部进出大别山,史推恩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1942年,史推恩病逝于义津镇小李庄。
  投笔书生史伟

  史伟,字俊宽,1915年生,枞阳县会宫镇史家湾人,史推恩第三子。史伟幼读私塾,12岁入浮山中学,后辗转多地求学。少年时,史伟即敬慕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等人。后逐渐接受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逐步走上抗日爱国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逐步侵入华北。尚在南京求学期间的史伟,便在校内撰写张贴很多宣传抗日救国文章,抨击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出卖民族利益的行径。1936年,史伟就读于北平大学俄文进修班。在校期间,组织抗日歌咏活动,成立韦里基(俄文译名)歌咏团,用歌声唤醒民众,激发青年,推动爱国抗日斗争。
  1936年8月,史伟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分配他到民族先锋队,但任《我们的生活》刊物主编。史伟积极工作,力求刊物思想内容丰富,战斗力强,凡审稿、编辑、排版等,诸事躬亲。在史伟主持下,《我们的生活》刊物为宣扬革命思想、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到广大青年群众的热烈欢迎。
  七七事变后,史伟被党组织和民族先锋队派到山东军阀韩复榘所办的训练班里工作。在北京前门车站,史伟与四弟史照临别时说:“努力去干,将来到坟墓前来看我!”不久,华北渐次沦陷日军之手,中国共产党号召北方革命青年,拿起武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史伟响应这一号召,奔赴鲁西北,在馆陶、临清两县农村中,深入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在短期内组织起一支800多人的抗日自卫队,史伟任大队长。在馆陶、临清一带,史伟率领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沉重打击了当地日军。
  1941年春的一天夜里,史伟亲自带领战士到敌防地侦察,不料在临清西南一个村庄里与日军巡逻骑兵遭遇,当即发生激战。因敌我力量悬殊,史伟为掩护同志撤退,自己担任后卫,不幸被捕。日军将史伟剥光衣服,绑吊在马脖上,解入临清县城。日军施以各种酷刑,史伟始终没有吐露我党组织和自卫队消息,反而大骂日军和汉奸,历数其罪行。不久,史伟被害,年仅26岁。
  “飞将军”黄彬

  黄彬,原名桂元,又名静寰,枞阳县横埠镇黄山村人,1912年生。1930年,在浮山中学就读期间加入共青团,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成为学运中流砥柱,同学们称为“急先锋”。1931年,黄彬被学校开除后,便投入到桐东地区农民运动中。在中共桐城县委领导下,1932年3月,黄彬组织桐东5个乡农会的五六百会员,在周潭发动农民示威暴动,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穷人要翻身”、“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存”口号。在示威中,黄彬显示出了组织和指挥才能。
  七七事变爆发后,黄彬参加抗日队伍。1937年10月,黄彬到达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后辗转到达延安,同年底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次年毕业,被派往新四军四支队工作。不久,奉中共鄂皖区党委之命,黄彬回到桐城县。时值第二次国共合作,黄彬取得国民党桐城县长罗成钧的支持,成立桐城东路抗日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桐城东乡黄家山的黄家祠堂。黄彬任指挥官,统一指挥桐城东乡章淦、丁爽飞、周淮彬、汤沟商团等国民党团防武装。指挥部内的主要人员都是共产党员,因此桐城东路抗日指挥部实际上为我党所控制。由于指挥部辖下的几个国民党团防武装消极抗日,不久,黄彬发动指挥部内几个共产党员,筹建起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真正进行抗日的游击队。
  这支游击队成立后,积极主动寻找战机袭击日军。1939年3月,反击汤沟日军进攻,取得胜利。接着协助桐城学兵队解除了汤沟商团武装和周淮彬武装,捕杀桐东大地主周松如。4月,撤销桐城东路抗日指挥部,在原游击队基础上,成立桐城第二游击大队。第二游击大队成立后,立即开展游击活动,特别是其中由共产党员任中队长的第七、八两个中队,屡次袭击驻汤沟和枞阳镇的日、伪军。1939年夏,第二游击大队在吴家嘴渡口3次击退来犯的汤沟日军。5月,夜袭汤沟河南小街,毙、伤日伪军50多人。8月,偷袭老洲头日军炮楼,使炮楼中的日军葬身火海。9月,与桐城第一游击大队配合国民党保安八团,袭击枞阳镇日军据点。在第二游击大队的沉重打击下,枞阳境内的日、伪军吓得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外出,桐城第二游击大队名声大振,大队长黄彬更是被人呼为“飞将军”。
  黄彬不仅在军事上打击日军,而且重视政治攻势,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青抗会、工抗会、农抗会、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设立盘查哨,截获资敌物资,搜集敌伪情报,锄除汉奸。
  1939年底,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撤换倾向抗日的国民党桐城县党部书记长徐伊复和县长罗成钧,桐城地区的国共合作抗日局面被破坏。随后,新的国民党桐城县政府改组第二游击大队,免除黄彬大队长职务,并拟图消灭游击大队内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危急形势下,黄彬率领游击大队中我党领导的武装,离开桐城,东进无为,被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独立营,神出鬼没地活动在敌、伪、顽夹缝中的三官山地区,打击敌人,发展自己。
  1941年2月,日伪大举进攻桐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地沦陷。为执行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坚守根据地的指示,奉七师命令,6月,已担任七师五五团副团长的黄彬,与五五团团长谢忠良、政委黄火星率全团500余人挺进三官山,恢复桐东抗日根据地。9月,黄彬率五五团长途奔袭庐江双庙土顽章淦部,击毙为害桐东人民多年的顽首章淦。此后,黄彬率部转战于巢湖之滨,长江北岸,东到和含,西至桐庐,愈战愈勇,打得敌人心惊胆颤。新四军七师政委曾希圣曾引用唐诗称赞黄彬“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首当百万兵”。
  1942年秋,黄彬与五五团政委肖锡辉率20多人到对江铜繁地区招抚一股小部队,完成任务后趁夜过江北回,不料在长江中遭遇一艘日军炮艇,黄彬等人所乘坐的渡船被日军击沉,不幸牺牲。
  异乡赤子鲁生

  鲁生,1916年生,原名蒋永孚,湖北省黄梅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孚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1938年5月,鲁生担任黄梅县抗日后援会副主任,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担任中共黄梅县委青年委员。鲁生父只此一子,坚决不许鲁生参加革命,曾将他锁在家中。鲁生给父亲留下一联后从家中逃出:无地可容身,早死免流亡国泪;有钱难赎命,来生莫作富家儿。离家的鲁生,又投入了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不久,担任中共黄梅县委军事部长。
  1939年,在中共豫皖边工委的安排下,鲁生来到安徽,于同年11月任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0年3月,中心县委机关和所属特务连由桐西转移至桐东。5月,庐南、无西党组织因国民党制造的反共摩擦,也转移到桐东,与桐怀潜中心县委会合,组建中共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鲁生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负责武装斗争工作。同时成立桐东抗日委员会,鲁生任主任。时桐东有一支打着新四军旗号的武装方瑛部,与中心县委各据一地。为进一步发展武装力量,鲁生亲自来到方瑛部所在地与其谈判,消除顾虑,晓以大义,收编了方瑛部100多人,将中心县委特务连扩编成特务大队,方瑛任大队长,鲁生任教导员。此后,鲁生带领这支部队,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时而化整为零,时而聚零为整,神出鬼没地袭击桐东地区六百丈、老洲、黄栗山、将军庙、灰河口等地的日伪军。日军驻杨桥小分队也经常遭到特务大队的袭击,不得不龟缩到安庆,不敢轻举妄动。
  1940年7月,新四军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三支队五团三营来到桐东,执行开辟三官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掩护新四军军部渡江的任务。林维先与桐怀潜中心县委会合后,将三营和特务大队合编组建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鲁生任挺进团二大队教导员。此后,鲁生率二大队,参与打击土顽章淦和江子龙的战斗,两战两捷,接着对桐北钱桥和庐南等地的国民党常备队实施打击。经过一番战斗,挺进团和中心县委肃清了桐东周围的反动势力,桐东抗日根据地初步得到稳固。10月,中共舒无地委高度评价了鲁生等人的工作,撤销中共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成立中共桐庐县委,鲁生任书记。同月,在鲁生、林维先的主持下,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桐东地区抗日浪潮高涨。11月,国民党军以3000兵力进犯桐东,在鲁生和林维先机智灵活的战术之下,顽军不仅一无所获,后方还遭到了挺进团的重创。
  1941年2月,日军纠集3000余人,出动飞机、大炮、舰艇等重型武器扫荡桐东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挺进团和皖南事变后突围来桐东的部分新四军将士。在日军强大火力下,挺进团和中共桐庐县委部分未撤走的指战员英勇反击,终因寡不敌众,中共桐庐县委书记鲁生壮烈牺牲在桐东,同时牺牲的还有挺进团二大队长方瑛、六连指导员吴中亚及40余位党政军人员。时年鲁生25岁。
  一心抱死胡继亭

  胡继亭,安徽省金寨县人,1916年生。1929年,胡继亭的家乡(时为六安县第六区)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在革命洪流的洗涤下,年少的胡继亭逐渐树立了革命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他先在乡里担任少先队大队长,1930年加入共青团,不久被选为六区少共书记。
  1932年,胡继亭调中共皖西道委工作,后担任道委书记高敬亭的秘书。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协助实际负责鄂豫皖苏区全面工作的高敬亭,在国民党大规模持续“清剿”中,艰苦地恢复和坚持苏区工作。1935年,红二十八军成立,在高敬亭的主持下,胡继亭为红二十八军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政治工作条例,用严格的治军精神使新成立的红二十八军保持了红军的光荣传统。是年冬,胡继亭任鄂东道委书记,在鄂东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和地方政权,使鄂东地区成为威胁武汉的斗争前哨,也使鄂豫皖苏区得到扩大发展。1936年,为对付国民党的“五个月清剿”,胡继亭回到红二十八军军部协助高敬亭工作,大力发展便衣队,成为红军反围剿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七七事变后,红二十八军被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前线,胡继亭被任命为四支队七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夏,国民党战场大溃败,南京、合肥、安庆相继沦陷。四支队七团在舒城、桐城、无为、庐江一带,带领民众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并利用日军经常从安庆到合肥的公路上运输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的情况,伺机打击日军,取得多次重大胜利。1938年9月至11月,胡继亭率七团三营,配合四支队特务营,在安合路的桐城棋盘岭、铁铺岭段,三次伏击日军运输队,共毙伤日军联队长以下官兵185人,炸毁汽车54辆,缴获数十支长短枪及大批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胡继亭作战有功,受到中央嘉奖。不久,调任九团政委,后又调至新四军二师工作。
  1943年3月,胡继亭率小分队掩护同志过江,被日军捕获,囚于铜陵监狱。狱中,胡继亭坚贞不屈,作七律四首以明志,其中有“一心抱死亦何愁”句。不久,被党组织营救出狱,调新四军七师任皖南支队参谋长。1943年10月,七师沿江支队整编,胡继亭任沿江支队参谋长,随沿江支队沿江团活动在枞阳东部桐东抗日根据地。同月,组建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胡继亭兼任县委书记。在此期间,胡继亭除参与领导对日伪顽军的作战外,以很大精力,从事桐怀潜根据地党组织的发展和政权建设工作,广泛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收编民间武装,大力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推动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44年1月,国民党桂军一七六师五二八团开始对桐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长期封锁与围困,于2月以600多人的兵力和强大火力发起猛攻。时新四军主要力量已撤离桐东,胡继亭率留守的仅24人的沿江团警卫排英勇反击,多次击退顽军,终在顽军优势火力的持续进攻中,胡继亭不幸中弹,牺牲在枞阳的土地上,时年28岁。
  石矶健儿三烈士

  1938年8月,日军飞机轰炸石矶头小街,炸死小街西头李会文油坊雇工5人,重伤2人,激起了石矶人民的愤怒。又兼小街下游2公里处新开沟码头江对面的乌沙是日军驻地,经常有日军过江来石矶头小街骚扰。小街爱国青年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三人合议,成立“抗日盘查哨”,暗带铁尺、大刀、土枪等武器,在上下街头、新开沟渡口各安排一人值班盘查,对来往行人客商盘查证件,行迹可疑者拒绝入境并将其扣押查处。慑于“抗日盘查哨”,原本经常来石矶小街骚扰的日兵、汉奸和维持会人员,很少再敢来了。同时,三青年动员当地青年参加抗日队伍,以保一方安全。石矶头街及周围民众在他们三人的动员组织下,抗日风潮高涨。
  1938年9月的一天晚上,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三人在石矶头街下街头的水府庙,召集50余人召开抗日工作会议,突然几个维持会人员引来三个日本兵闯进会场,逮捕了与会者。眼看众乡亲面临日伪残害,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三人挺身而出,自称是“抗日盘查哨”首领,解救了其余的50多人。
  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被捕后,遭受了敌人的酷刑拷打,始终不屈。第三天,日军将三青年押至新开沟民渡码头,残忍地将他们杀害。当地民众为了纪念三位英雄,在抗日原会场增建殿台,祀作抗日烈士庙。时地方塾师金勺元为三位烈士撰联云:
  总算得健儿,为国捐躯,万姓之中称铁汉;
  这才是烈士,断头不屈,千秋以后仰雄风。
  当时安徽省国民政府为纪念这三位抗日烈士,将他们的事迹载于《安徽概览》。(以上均由县史志办汪学华搜集整理)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7

主题

793

回帖

2037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2037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7-23 14: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童烈士牺牲太可惜了,不然安庆也不是现在这个样,也许是省会都有可能啊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