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467
- 注册时间
- 2009-3-18
- 最后登录
- 2019-7-14
四星会员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 积分
- 3467

- 性别
- 男
|
本文中的人物,基本上是晏公后裔,等我把其他四房人物整理出来以后再作增加修改!请大家谅解。
刘文昭,明洪武年间生人,为大学士征至文渊阁赞修永乐大典,不受明皇恩赐,得笔墨而著家谱,为陈洲刘氏第一部谱牒。
刘庆恩,字梓卿,道光年举人,历任河南舞阳县,密县等县知县,授邓州知州,升任广州知府,诰授朝议大夫,晋封中宪大夫,请二品封典。
刘春荣,字培林,号怡园,奉直大夫,著有就正文稿。
刘庆成,字莱卿,号子瞻,江苏候选监知事,诰授奉政大夫。
刘安澜,字蔚卿,号金溪,同知衔,江苏松江府经历署奉贤县知县,请四品,封典授朝议大夫。
刘魁,字湘六,号梅亭,清乾隆间举人,文林郎,先龙泉县知县,后授浙江盐政大使,候补直隶州知州。
刘壁,字六瑞,号一堂,国学生,由州同知加府衔,诰授朝议大夫。
刘琢,字五珠,号鲁堂,清诸生。从师族兄刘大櫆,受其古文法影响最深,诗古文词皆有法度。著有《鲁堂诗集》。诗集载国朝诗粹,诰封奉政大夫。
刘瑶,字祝三,号敏齐,清贡生,由国子监考取正班训导,改任刑部司务厅,山东长山县知县,例授奉政大夫。
刘熏,字幼苗,号竹齐,候选县丞,钦加五品衔。
刘华清,字南亳,清乾隆间国子监生。每遇荒年,则与弟华渚捐金赈济,冬天散给棉衣,救济灾民;并募金建汤沟浮桥,便利行人。
刘馨,字笔山,清乾隆间国子监生。汤沟浮桥年久失修,他捐钱修固,保障行人安全;买义山,埋无主棺柩;施药物给穷人。著有《笔山诗存》四卷。
刘晓,字初白,国学生,好学笃行,著有绿莎窗艺。
刘如超,号芥川,国学生,修职郎,著有芥川文集。
刘小波,字清桂,江苏巡检加五品蓝领。
刘宅俊 字恺生,号悌堂,今陈洲乡人。幼时家境贫苦,父亲以教蒙馆为生。11岁上山砍柴,一日路过父亲蒙馆,在窗外听父亲讲书,片刻即去。第二天,父课学生复讲,都不能回答,而窗外有人作答。父出门见是儿子,抱之大哭。主人知此事后,让其入学附读,3年后考取秀才。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授广西来宾知县。后历任天河、修仁、荔浦、怀远等县知县。后自认为不会做官,辞职回家。晚年作诗,名望很高。
刘坤厚,字博陆,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初授陆军少校,国军团长。
刘庭俊,号介舟,五品衔,任浙江温州府府经厅,例晋奉政大夫。
刘愉,字叔度,号雪波,承德郎,著有自怡集三十二卷,道光进士,任浙江安吉县知县,陕西米脂县知县,耀州知州。
刘恂,号郎溪,文学生,著有郎溪文艺,诗赋试律论等集。
刘宗龄,号冬友,吏部主事,诰授承德郎。
刘听泉,号松均,候选布政使,加知府衔,诰授朝议大夫。
刘硕亭,号松直,历任贵州黎平古州清军都匀等府同知兼摄永宁知州,升大定府知府,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
刘宗锡,字松桥,任山东长山县知县,候选知府,授文林郎,例封朝议大夫。
刘松应,号经门,乾隆年间贡生,历任无为州学正,青阳县教谕,授修职郎,诰授资政大夫,道光三年荒捐青邑士民恭请上奏奉旨旌表好善乐,施坊建汤沟镇河北下街。
刘大宾 字奉之,号螺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授山西徐沟知县,后调任贵州普定知县。为官清廉,为人敬仰。
刘日耀 字韬伯,号南高。明末诸生,官歙县训导,明亡后隐居合明山麓。
刘新发 字青鲁,号藜轩。清乾隆间贡生,与刘大櫆系同窗好友。著有《藜轩文集》。
刘在孚 字乘木,号信庵。清乾隆间国子监生。官议叙经历。工诗文,常捐金资助穷人。卒年90岁。
刘岩 字春山,清乾隆间国子监生。他乐善好施,尽力资助公益事业。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荒,他开仓出谷,救济饥民,人称“善人”。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陈家洲人。大櫆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20多岁以布衣入京,方苞见到他的文章,极其叹服说:“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并称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被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落选。张后知大櫆同邑,深婉惜。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
大櫆师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许;他又是姚鼐的老师,故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大櫆虽出方苞之门,但文风不同,方苞深于经学,对文章提倡义法,用笔严谨,简明确切;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才气雄放,波澜壮阔。形成“日丽春敷,风云变态”的风格。不仅如此,大櫆对“阳湖派”的形成影响也很大。乾隆间,常州钱鲁斯受业于大櫆之门,后与大櫆弟子王灼一起以“师说”传诵于阳湖恽敬、武进张惠言。恽、张二人始尽弃骈俪之学,专治桐城派古文,传人日众,后称“阳湖派”。
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保护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