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64|回复: 12

[转载] 13年搞的上码头改造方案,可以看看

[复制链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5-2-24 14: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枞阳历史文化名城5集电视片解说词

5月的枞川,古城。波光桨影,艾香满街。
这一天,对于大多数枞阳人来说,和往常一样,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别,但对于枞阳历史来说,这一天却无疑有着特别的意义。在住建局会议室,经过近两年的论证修改,枞阳县城上码头地区规划设计方案在无数人的期盼中,终于惊艳亮相,于是,枞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最华美的典章第一次如此直观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应该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杭州蓝天园林设计院的专家们,感谢所有为这个规划付出心血的人,因为他们,我们才能以这样的高度,来俯瞰这个我们世世代代生活过的小城;因为他们,我们才能以这样广阔的视野,穿透历史的云烟,开始这次枞川寻梦之旅。
01.jpg


02.jpg



第一集:梦起蛟台
03.jpg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姚鼐
就从这里开始吧。射蛟台,枞阳梦开始的地方。
这是一张枞阳老城区交通现状图,深蓝色的线条,是老城三条穿越汉唐,横贯明清的石板路,分别叫后街、中街、河街,它们自北向南横向排列,就像一个枞川的“川”字。枞阳,又叫枞川,这三条石板路的最初布局与枞川这一称呼是否有关,现在我们无法考证,但这个名字一定与这条环抱小城,蜿蜒流淌的长河有关。
实际上,长河就叫枞川河,甚至还叫过枞江,是长江水系大大小小支流中的一支,历史上它一度与长江融合交集,江河同流,或汹涌狂暴或静流如歌。
至少公元前106年的枞阳,就是这番水天相接的苍茫景象。这一年的冬天,汉武帝行南巡狩,江面依旧辽阔,枞川河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顺江而下的皇家船队停泊在河街沿岸,楼船上下绵延千里,史书上说,“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足见当时的热闹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如今汉武帝行南巡狩的盛况早已成为淡远的岁月章回,只能在史书里找到片言只语的踪影,但他在枞阳江上射蛟的故事却世代流传,而射蛟台,一个天下闻名,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的去处,显然是枞阳许多传说中最美的神话。
老街,是枞阳历史的切口,走在后街平滑幽深的石板路上,你就一步跨进了明朝。井是明朝的,宅子也是明朝的,连同这些木制的梁柱,飞翘的檐角,铅灰色的砖瓦,还有用白石灰涂抹着的墙缝都显得那么古朴苍老。
沿着后街的石巷再往前走百余步,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汉代。射蛟台就在后街北面这道山坡上,面朝长江,迎风耸立。两千多年过去,它是如此的凛然肃穆又如此的牵动着我们的心。
现在住在老街六十岁上下的人,大都还记得当年射蛟台 独特神奇的地貌。达观山南麓山坡上,一片一亩有余的山岩和周边地形迥然不同,数十根天然石柱拔地而起,根根独立,突怒偃蹇,争为奇状。众石之中又耸立着两根一人来高的石柱,顶平、骈立,顶端有两个酷似靴底的脚印,脚尖朝向西南,与不远处连城湖中的一个土墩遥遥相望。两根石柱后面有一块凹陷的岩石,如同椅子形状,靠背扶手齐全,四周虽然杂草萋萋,野花丛生,但椅面终年干燥洁净,苔藓不生。  
据说,这个脚印就是当年汉武帝射蛟时留下的,而那个土墩是射蛟时箭落之处,名叫落箭墩。至于石椅,当然就是汉武帝临时休息的御座了。
历史的颓垣早就埋没了汉代花草,枞川夜雨里,也已不见了当初的渔火江枫。“射蛟惟有空台在,秋色东来起暮烟”,时光依旧,但从前射蛟台那个神奇的地貌早已面目全非,无论你心中如何波澜万千,那个辉煌都已谢幕,如今只剩下这块孤独不语的标志碑。
说射蛟台是一个历史废墟也许并不为过,但射蛟台无疑在枞阳人的心目中有着山一样的分量,因为从汉武帝射蛟的那一年起,枞阳正式设县,从汉武帝作《盛唐枞阳之歌》的那一刻起,枞阳人以枞阳的名义追求繁荣昌盛、富足安宁的梦想就不休不止。
当历史的视距足够长时,汉武帝的时代或许会被看成中国大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和过渡期。那段时期有点粗糙,但也激活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今天,这幅射蛟台遗址公园效果图也许只具有文化标本意义,也许仍然只是一个梦想,但有了开始,即便梦想千年,也会新意盎然。

第二集:千年墨香

04.jpg



扫云初上惜阴亭,亭下芊芊草色青;
碑刻不随城市改,渔矶聊待贾帆停。
山围春树年年雨,江映寒芒夜夜星;
射虎纵横今始灭,谁将辛苦献王廷。
——胡缵宗
上码头地区规划设计方案,实际上有着历史发展的纵向延伸与区域特色横向融合的考量。按照设计方案,老城区的范围西起上码头老街,东边一直延伸到莲花湖西岸,在这个大约五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区域,至少设计了三个文化休闲公园,洗墨池公园便是其中的一个。
假如把两千年的时空,放置在同一视点下集中放大,西汉以后直至西晋末年,这一段枞阳历史似乎没有灵光一现的神来之笔,或者一气呵成的华彩段落。但枞川河的荻叶芦花,依旧年复一年迎送着寒来暑往,达观山的枞树,年年也都纵情的生长,生长在每一个枞阳的春天。
汉武帝的黄华盖在枞阳消失大约四百年以后,一个布衣青衫负箧寻梦的高大身影又出现在枞阳达观山上,他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赞誉很多,诟病也很多,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陶侃。
出生在西晋末年的陶侃,从小家境贫寒,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阶层。但他在担任枞阳令期间勤政廉洁、励精图治,后来官升太尉大司马,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成为东晋政坛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如果说,汉武帝到枞阳让枞阳人骄傲了两千多年的话,那么陶侃担任枞阳令这一段历史,同样让我们觉得为枞阳增色不少。他的珍惜光阴故事,运甓自励故事,陶母封酢故事,在现今的枞阳,很多人张口都能说上一段,而枞阳达观山边的陶侃惜阴亭和洗墨池,就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位于达观山和凤凰山之间的惜阴亭最早叫运甓亭,取陶侃运甓自励的意思,亭西建有陶公祠。到了明代,或许是枞阳学风蔚然兴起的缘故,知县张崇德为砥砺后进,将运甓亭改为惜阴亭。亭为砖木结构,高五米,四柱立地,围以栏杆,琉璃宝顶,飞檐悬铃。匾额正楷书题“惜阴亭”三字。与惜阴亭相得益彰的是亭侧的洗墨池。洗墨池原为一椭圆形天然石池,池底凸凹不平,周长约一丈六尺,水深二尺七寸。值得一提的是,这池水终年不枯,久雨不溢,池面绿阴掩映,蝶飞燕舞。
据说,陶侃当时的寓所就在这个石池附近,勤于政事之余,陶侃珍惜分阴,每天练习书法后就在这个池子里洗濯砚台和毛笔,天长日久,池水不污,却墨香四溢。于是,后人称之为洗墨池。多少年来,它与惜阴亭一起,已成为众多枞阳文人学子心中追逐梦想的圣地。
令人惋惜的是,历尽千年风雨而不倒的惜阴亭,于1938年被侵华日军所毁,而更让人惋惜的是,逃过日本人一劫的洗墨池,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毁在了我们自己的手里。
朝飞暮卷,似水流年。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时间一去不复返。面对这张古朴典雅、亭角飞扬的洗墨池公园效果图,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失去的流年?是否还能闻到那飘渺遥远的千年墨香呢?

第三集:辅仁之光
05.jpg




亭寄达观物外情,依稀犹听读书声。
名山同与名人在,千载风光仰古城。
——吴朝晴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但往往她会在某一个节点沉淀些什么,作为历史发展变迁的座标,见证着人世的沧海桑田。
上码头地区规划设计方案中没有辅仁会馆的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大的疏忽。
2013年4月,中华吟诵协会的一位年轻博士带着几个研究生绕中国跑了一圈,甚至远赴台湾,然后一路风尘仆仆的来到枞阳,他们跑遍中国才发现,现在流传在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法,竟然是“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枞阳人吴汝纶传播的。越过吴汝纶,当我们把历史的视线聚集到400多年前的枞阳镇,或许正好看到辅仁会馆书声朗朗的情景。
明朝的枞阳虽然已经隶属桐城县,但上码头老城区一直还是文化、商业中心。因为通江达海,与商贸发达、思想活跃的江浙地区一衣带水,相互交融,又同在明朝两京之一的南京都市圈,地域文化上枞阳和南京应该属于同一个板块,所以学风渐盛,学馆书社林立。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赵鸿赐、童自澄和方学渐开办的“陋巷会”、“辅仁会馆”、“桐川会馆”,赵鸿赐、童自澄和方学渐以布衣振风教,引领风尚,被尊称为“桐川三老”。
辅仁会馆的创立者童自澄,字定夫,人称静斋先生,生于公元1529年。他喜欢四处游说,广交思想异端的有识之士,对当时新兴的东南江浙一带的泰州学派十分推崇。
泰州学派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以王艮等人为代表,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对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于是,童自澄效法王艮,最初结社于永利寺的古道巷,以“良知”为宗,每月召开三次学术讨论会,前后历二十余年。万历二十一年,在许多文人学子的捐助下,童自澄把书社迁移到达观山南麓射蛟台下,这就是辅仁会馆。
辅仁会馆开创了枞阳学术思想研究的先河,与后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罗近溪、邹东郭、冯少虚、吕新吾、顾宪成、高攀龙等往来密切,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流学者,学术交流异常活跃,成为当时思想界的高端论坛。
事实上,在辅仁会馆的影响下,此后枞阳形成了煌煌十几个文化大家族,譬如方以智、方苞家族,左光斗家族,吴应宾家族,钱澄之家族,何如宠家族,刘大家族,姚鼐家族等等。他们把易学与科学相结合、文学与哲学相促进、中学与西学相会通、考据学与义理学兼用、实学与玄学兼顾,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中国文化的家族式贡献,全国罕见。
于是,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桐城派”的崛起就有着某种历史的必然。
这些文化家族传人后来遍及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张,直到当代。虽然他们
如散落的群星四处闪烁,但无论本家或外族,无论出生、生活、成名于何处,文化谱系关系都绕不开童自澄,都绕不开辅仁会馆。
就像岳麓书院影响过整个中国一样,辅仁会馆在中国的文化江河中虽然算不上一座丰碑,但至少是一道壮丽的风景,而对枞阳文化来说,它无疑是一个座标,把枞阳指向了文化昌盛的乡邦。

当我们把目光投放到这些巷陌深处,时光凝固成阴冷灰暗的色调,辅仁会馆的光芒已经无可奈何的熄灭了,但它只要还在我们的梦里时时闪现,至少在我们的心里就不会熄灭,因为,从这里走出去的桐城派,毕竟代表过一个时代。
在这样的巷子里走一走,我们依稀听到了当年那朗朗的书声…

第四集:北山诗史

06.jpg



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洲。
峰色晴开天柱晓,涛声夜送海门秋。
随班坐听趋衙鼓,出郭看收下网钩。
君过枞阳劳借问,射蛟台畔北山楼。

——钱澄之

还是让我们的目光再次回到这座老城吧。
枞阳上码头老城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除了不少的现实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它是一座记忆宝库。从西汉直至明清,它为我们留下了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王安石钓鱼台、黄庭坚读书处、童自澄辅仁会馆、钱澄之北山楼、安徽第一所女子新学倪家大屋等等众多的文化记忆,
如果我们把这些记忆节点串联起来,正好是一部厚重的枞阳历史,
它们
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


据说,早年的枞阳老城是有城墙的,很久以前就称作市。城墙依山势水形建造,西门位于连城湖的黄花桥附近,东门在四望亭脚下与今天的“枞川商贸城”之间,南水北山,居民千余家。城内著名的园林楼阁有钱澄之的“北山楼”,易谦的“金茎楼”,钱源启的“苏山”。
当年教育家李光炯先生在向朋友推荐枞阳文化胜迹的时候,着重提到了“北山楼”,能让他如此看重的原因,不仅因为北山楼有绝壁流泉,枯树怪石的闲逸景致,更因为北山楼有着振聋发聩的文化影响。
明末清初之际,动乱激荡的社会用一种极端的血腥暴力击沉了一大片文艺心灵,翻遍这一段中国历史,很难找出几个成就非凡、令人敬慕叹服的诗人。而钱澄之似乎是一个例外,虽然生逢乱世,历经劫难,但他依然为倾覆的庙堂忧心烈烈,为黯淡的文坛扼腕叹息,一生创作了270多万字的诗歌文章,被后世学者誉为“诗史”,堪与李白、杜甫齐名。他的易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不朽的名篇。
1668年的秋天,因家里遭遇重大变故,钱澄之不得不离开石矶麦园老家,来到枞阳古镇。在朋友的资助下,钱澄之从一姓陈的商人手中买下了一幢旧楼。虽是旧楼,但稍加修整,居然风物境界大异,楼前是“渚白沙青雾涌潮光”,楼后是“新绿如染,泉奔有声”,萝薜掩映中恍如神仙洞府,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文人雅士。金茎楼的主人易谦是当时比较有名的画家和诗人,年轻时就曾师承钱澄之,日日追随左右,在北山楼作画放歌。
钱澄之一面在北山楼交友授徒,一面著易作诗,他的易学、诗学两书大多就是在北山楼创作而成。北山楼因钱澄之而闻名遐迩,枞阳城因北山楼而名重一时。此后直到钱澄之去世很长一段时间,文人学子还常来枞阳登楼凭吊。
钱澄之住在北山楼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的弟子门生薪火相传,少年时代的方苞在枞阳求学,就得益于易谦的教诲,最终成为桐城派的实际创始人。
北山楼在万竹千松之下,芦花浅水之滩究竟屹立了多少年,我们不得而知,就当它连同钱澄之经历的那些苦难和悲壮一起被时间冷冻吧,假如有一天它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北山楼的歌声一定是最为精彩,最富人文情怀的时代乐章。


第五集:枞川夜雨

07.jpg



枞江夜雨势如倾,拂柳滋花尽有情。
几个渔翁趁新水,江头无数棹歌声。
——许浩
枞阳是个多雨的地方,上码头周边又有那么多江河湖泊,它便无法不和水结缘。
枞阳水乡有多美,看一看南明诗人张煌言写的这首枞阳谣,也许你就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江南米价秋来涨,喜煞桐艚卖稻船。
在长江边,有水的地方都盛长芦苇,如果时间回溯到100年前,我们会看到枞川河两岸的芦苇浩瀚无垠,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这样的气势不仅为枞阳的水乡壮色,而且还成就了一个让上码头人休养生息的行业。
那时候的河街应该叫银洲街了,银洲街的居民大都靠芦苇为生。初夏,是芦苇风长的时候,青翠的芦叶宽阔肥大,是包粽子的绝佳材料,临近端午,银洲街的居民就把青青的芦叶摘回家,煮好,留一些自用,剩下的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零花钱。所以每年端午前后,银洲街家家粽叶飘香,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入冬是芦苇收割的季节,三、四米高的芦苇被银洲街人捆成一捆一捆的拉回家,然后加工成芦席成批的出售。实际上,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枞川的芦苇年年周而复始的生长着,用纤细脆弱的身姿,支撑起银洲街人沉重的生活负担。
芦苇是银洲街的一部分,是上码头的一部分,但对芦苇情有独锺的竟然不是银洲街的居民,而是枞川的文人学子们。
夏秋时节,芦苇渐渐长成了气势,入夜被风一吹,萧萧瑟瑟,淅沥如雨。
不知道是哪一位枞川的文人学子,第一次将这个风吹芦叶的声音创造性的称作“枞川夜雨”,这真是神来之笔,顿时让贾岛的“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逊色了许多。
于是,“枞川夜雨”就成了枞阳一道标志性的风景,出现在此后许多经典诗文中,并且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到枞阳登楼观涛、蕉窗听雨
其实,“枞川夜雨”是看不见的风景,只能听,是属于心中的风景,只能说。她是一个梦,是前辈先贤用充满诗意的语言阐述的枞阳梦。
湖光渔火,临水人家。眼前这幅枞川夜雨图似乎也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当结构和场面一广阔,我们依稀看到了汉武帝、陶侃、黄庭坚的身影,依稀看到了童自澄、方以智、方文、钱澄之、张煌言的身影
无数个这样美丽的黄昏,枞阳的文人学子们就站在上码头老街,看长河落日,聆听着“枞川夜雨势如倾”。
上码头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体系,它是整个枞阳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部分,甚至一度走上中国文化的高峰。
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上码头规划时,不能不说它对老城的历史文化定位独具匠心,但王安石的钓鱼台被疏忽了、黄庭坚的读书处被疏忽了、童自澄的辅仁会馆被疏忽了、方以智的还庵也被疏忽了,枞阳历史文化的信息琏出现断裂,这应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缺憾。不过,对于今天日益坚硬的城市来说,它的确近乎完美地展现了枞阳水乡的湖光山色之美和诗人之窟、文章之府的厚重与深邃。
就像花开就有花落,月缺便有月园,上码头注定会在历史的某一个段落经历衰败,也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有繁荣复兴之日。

上码头规划为枞阳的城市化建设描绘出我们梦的形状。当新一轮城市化建设高潮到来,枞阳梦应该如何实现?枞阳故事应该如何向世界表达?这是今天的枞阳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迫切问题。
走在老街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之间,领略岁月的浩渺和沧海桑田,“枞川夜雨” 仍然在这流动的花光水影里吟唱着上码头两千年的风风雅雅.
(文学策划:枞阳县住建局,枞阳县文广局,枞阳县文联;执笔:王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7c28f0101a42f.html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8

回帖

204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04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08: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拆迁难度太大,政府没钱。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2392

回帖

7464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7464
发表于 2015-2-25 0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一个梦罢了!上码头的路要修修了,这才是目前最现实的!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34

回帖

2938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293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13: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梦,等枞阳县有钱了,这样的日子不远了!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主题

1148

回帖

5875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875

新人进步奖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4: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爱艺 的帖子

爱艺:这不是梦,等枞阳县有钱了,这样的日子不远了! (2015-02-25 13:15) 
我是真心希望枞阳县能够争取将上码头改造部分列入引江济淮工程的一部分,能搞点钱来就搞点钱来,枞阳县财政负担实在是太重啊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7

回帖

396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396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15: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很美好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3072

回帖

9566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9566

新人进步奖幽默大师奖枞阳234社区帅哥勋章爱心天使勋章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1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梦!枞阳梦!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4710

回帖

1万

积分

五星会员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积分
11743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1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竹密无妨溪水过 —— —— 天高不碍白云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7

回帖

295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95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2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图很美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8

回帖

902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902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2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让利与民,引入民间资本。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0

主题

1840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版主

积分
18428

原创先锋奖贴图大师奖枞阳234社区帅哥勋章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2-25 2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同与名人在,千载风光仰古城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1

回帖

414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414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3-6 16: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啊,需要很多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4

回帖

163

积分

一星会员

积分
163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5-3-10 16: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搞点现实的吧,有良知的人到上码头去看看,路都没办法走,尽玩虚的。上码头居着好多老人啦!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