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伯钧(1895—1969),
今后方乡育才村章家大屋人。 伯钧少时就读于桐城中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高等师范英语系,毕业后受聘为宣城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与朱德、孙炳文、房师亮一赴德国留学,并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即参加第一次大革命,后又参加北伐战争,曾代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四·一二”政变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九军党代表。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1928年,他到达上海,与朱蕴山等建立了“中华革命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赞同并积极支持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曾到延安考察和商谈国事,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接见。这期间,他与一些进步人士一道先后建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等。抗战胜利后,他积极从事爱国民主运动,为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与和平,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参加筹备和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交通部长和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长期担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章伯钧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生为民族和国家做了大量好事,功不可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