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3
- 注册时间
- 2014-10-3
- 最后登录
- 2015-3-25
新手入门
- 积分
- 53
- 性别
- 保密
|
发表于 2014-12-29 14: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1、跨江战略一直是市民和省市政府关注的一个问题。就铜陵的情况,我个人觉得铜陵“跨江”不仅仅是跨越江南、江北,同样还要跨越铜陵主要江心洲(胥坝乡和老洲乡)。江心洲是铜陵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一圈项链围绕在铜陵的脖子上。如果江心洲开发利用好,不仅可以拉开铜陵城市格局,也可以增加铜陵可开发土地利用面积,而且对于改善铜陵景观格局会有莫大的好处。
附图1:铜陵市规划图(官方版本)。
2、个人对铜陵跨江战略概括为 “两点两线”,形成“双轴驱动型跨江战略模式”。“两点”主要指的是胥坝乡安平圩(附图2中1标示部分)和铜陵县朱村镇(附图2中2标示部分)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范畴。将铜陵县胥坝乡安平圩纳入铜陵市城市建设规划范围,这一部分要是利用得当,可以有效拉开铜陵市城市空间架构,并且可以增加近100平方公里的可开发土地。将铜陵县朱村镇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范畴可以连接“城市发展主轴”和“城市次轴”。“两轴”主要分为城市发展主轴,和城市发展次轴。城市发展主轴,如附图2、3中所示,由甲、乙、丙三块区域构成。具体说是由普济圩农场(甲)、铜陵县老洲乡、铜陵市中心城区(乙)、东部城区(丙,含顺安镇、钟鸣镇等地),由翠湖一路及 西向延伸线串联而成,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翠湖一路发展轴”。城市发展次轴如附图2、3中由A、B、C、D四部分组成。具体说是由枞阳县横埠镇(A)、陈瑶湖镇(B)、普济圩农场某分场和枞阳县老洲镇(C)、铜陵市南部城区(D)构成,由主要由合铜公路和铜都大道南段道路串联而成,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合铜公路发展轴”。
附图2:铜陵城市跨江发展空间示意图。
附图3:铜陵城市跨江发展空间东西轴和南北轴。
3、关键性工程,主要是破解过江通道问题。第一、争取开工建设G3过江通道,将铜陵长江大桥(一桥)作为市内桥。第二、积极谋划跨铜陵县老洲联通普济圩农场的过江通道,至于是采取跨江大桥形式,还是采取隧道形式,还是采取桥隧组合模式,可以再进一步研究。个人建议:取消附图4中“规划A”和“规划B”两处过江通道,将两条过江通道归并为“铜陵四桥”(如图所示)。这样既可以节省开支,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太阳岛和长江成德洲右汊笠帽山上游弯曲江段景观价值。而且有助于强化以天井湖为中心的铜陵市主城区的功能。第三、修建跨南夹江大桥,链接铜胥路和胥坝(安平圩)。
附图4:铜陵四桥。
附图5:铜陵四桥方位。
4、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一、争取G3高速路过江通道项目。 第二、积极做好跨老洲过江通道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做好跨南夹江大桥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注意保护铜陵的山体,为铜陵市景观建设预留条件,也为铜陵市主城区开发利用空间提供一个基本的边界。山体保护示意图如图三所示,个人建议铜陵市管辖范围内的山体区分“可开发山体”和“禁止开发山体”。“可开发山体”可以进行高强度开发,满足铜陵城市建设或工业生产对石料的需要。“禁止开发山体”设定红线,杜绝一切破坏山体和山体植被的行为。当前,特别是注意保护大铜官山主体、以及天门山主体部分的保护工作。
第四、积极争取行政区划调整。要是能够将枞阳县整建制划归铜陵,那样是最有利的结果。要是难度太大,也要尽可能将枞阳东部部分乡镇划归铜陵,这是相对有利的结果。当然,要是无法实现上述目标,则依托现有行政管辖区域积极谋划铜陵发展。
附图6:铜陵山体保护示意图(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