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09|回复: 5

[转载] 21世纪中日确有一场大战。恶战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5571

回帖

1万

积分

五星会员

心静,一切安好

积分
14708

新人进步奖

QQ
性别
发表于 2014-9-30 1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

21世纪中日确有一场大战、恶战



2014-09-29 22:28:23


归档在 时论酷评 | 浏览 652066 次 | 评论 737 条




这是一个最近耽搁了的话题:多天前,在凤凰播报看到王冲先生纪念9•18事件83周年的文章《纪念9•18:不要用仇恨武装自己的头脑》,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纪念历史、尊重历史的背后,要有向前看的理性态度,而不是用仇恨武装自己的头脑。批评中日必有一战的观点简直是祸国殃民,认为中国真正要赢日本,需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北京的空气质量比东京好,当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比日本人高,当中国的义务教育水准超过日本,当中国的腐败程度低于日本,中国就战胜了日本!

窃以为,王冲先生的观点是非常务实、理性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评论者太多以激愤乃至辱骂的态度予以否定,这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思。

足以引起人们反思,并非指有些评论者的态度不够文明,而是中日必有一战的观点是对中日关系的现状、走向和远景的一个重大误判:作为两个亚洲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之一,同时又作为两个军事上势均力敌的大国(中国是当今世界五大核武器国家之一,军事力量排在世界前列;日本军队规模虽然远不及中国,但海陆空装备要比中国先进很多。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军事潜力十分惊人。而且,还凭借《日美安保条约》取得美国核保护伞的庇护和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持。),中日之间果真发生大规模战争,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乃至给彼此都带来毁灭性灾难。在此条件下,海上擦枪走火的小规模有限冲突在所难免,大规模战争暴发的几率微乎其微!——除非一国发生政权危机,执掌权柄者企图以挑起战争摆脱执政危机。前述这点,倒是应当引起中、日两国国民高度警惕的。

大规模战争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不仅因为大规模战争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乃至给彼此都带来毁灭性灾难,还有战争之目的所决定——劳塞维茨对此有精辟论断: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而政治又源于经济,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国与国的战争,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在主导和驱使。说到底,是经济利益斗争的最高形式。更悠久的历史且不说,自1415年之后,匍匐牙、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掠夺战争,乃至后来发生的国与国之争的战争,说到底主要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掠夺资源,二是开辟通商口岸贸易牟利。所以,归根结蒂仍是为了经济。而自从二战结束联合国成为世界政治秩序有力的仲裁机构后,尤其是自前苏联解体,世界两极对抗格局成为历史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无硝烟的经济贸易战取代了常规殖民掠夺战争的条件下,通过战争手段牟取经济利益不但被世界正义力量所唾弃,也因为成本高到得不偿失(既将受到国际道义谴责,也将受到各种制裁)而被所有具有侵略扩张能力的国家所放弃。正因为如此,近几十年间,以美国、日本、西欧、韩国为代表的传统、新兴发达国家,无不通过强大的科技优势和品牌优势主导世界贸易战大赚其钱。
而透过美国、日本、西欧等老牌发达国家,以及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发达国家近几十年间主导的世界贸易战,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迹:通过高科技和品牌文化手段在无硝烟贸易战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要远远超过当年西方列强通过枪炮和生命代价所得到的利润!——这一点,可以从国土狭小,各种资源十分匮乏的日本在二战后凭借强大的经贸实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为证。

现在国人中有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观点,就是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总是企图挑起中、日战争。这种分析判断是十分感性化、情绪化的。因为近几十年间日本通过贸易在中国获得的天文数字利润,是二战前日本政客、财阀和日本国人所不敢想象的——三十五年前邓小平时代开启后,日本凭借地缘优势,更凭借引领世界潮流的各种电子产品、汽车和重工机械产品,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举国上下大小商场举目皆是三洋、索尼、日立、东芝、松下、三菱、本田、五十铃等跨国公司的日本高、中档电子产品。尤其是市场利润极高的中、高端数码电子产品,以及精密高端重型机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被捷足先登的日立、索尼、佳能、松下、东芝、三洋、三菱等日本老牌跨国公司所垄断。另外,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在德国汽车和美国汽车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前二十年,日本汽车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德国和美国汽车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后,日系汽车(包括中、日合资)在中国消费市场中仍居主导地位。

日本在中国打开国门后的三十多年间在中国究竟赚了多少钱?只有天晓得!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日货在中国虽遭到美、欧、韩跨国公司的巨大挑战,但因为其产品在中国中、高端消费者群体中早已留下良好口碑,所以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汽车为例,近二十年间虽然世界汽车消费市场普遍萎靡,然而我国却成了世界汽车巨头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最早打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制造厂商成为最大赢家。如日本丰田汽车2008年财年亏损总额44亿美元,在中国却有盈利约10亿美元;本田汽车2009年财年净利润总额31.8亿美元,而在中国的盈利为28.6亿美元,占其全部利润的近90%

所有这些,都是当年日本通过战争手段难于获得的。

如此条件下,日本除非大脑进水,哪舍得与中国来场战争?——发动战争之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赚钱啊。

有人说:中日战不战,不由得中国,小日本要在钓鱼岛、东海要与中国争地盘,所以,中日大战,必然在东海发生。这话初听似乎有理,但只要冷静细思,会发现事情并不那样简单,那样严重:中国与周边国家没有一个不存在岛屿和领土之争,但近三十多年间,除零星冲突外,都没有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之所以如此,是彼此都认识到战争的代价太大,太惨重。而且,纵然赢了也不是一劳永逸。所以,除了擦枪走火的小冲突外,大仗是打不起来的。尤其是像中日这样经贸如此密切,而且军事上势均力敌的大国,大的军事冲突可能性更微乎其微——除非彼此都愿意在战争中毁灭。

不过换一个角度而言,21世纪间,中、日确实将一演一场大战、恶战。但这场大战、恶战并非传统的、枪林弹雨的常规战,而是一场决定中国能否真正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的经贸大战(更严格地说,这场战争早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国门打开后就开始了,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只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这场大战将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己。对此,国人,尤其是执政者一定要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当今中国虽然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却很低。另者,由于国民经济相对健康发展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十多年,所以,国际竞争力和经贸水平不但与美、日为代表的老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与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国人一定要有极为清醒的认识。然而,自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少国人头脑开始发热,认为小日本不行了!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意识误区:二战结束六十七周年了。在这六十七年期间,由于政治制度的迥异,导致两者的距离一度拉到惊人的地步。今天,中国表面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人均GDP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从实际财富看,日本惊人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GDP——2011年,日本企业、政府和个人持有海外净资产253.01万亿日元,连续21年保持全球最大债权国位置。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刚刚起步!

从国民经济构成看,在日本GDP中,个人消费占近六成,东芝、丰田、日立、索尼、佳能、三菱、松下、日产等超大型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上游,有较强抗风险能力。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泡沫极大的房地产,以及投资和进出口拉动。而从进出口贸易结构中,更可以发现两国的巨大差异:日本近六成出口产品为高附加值商品,经济多为绿色GDP”。而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源消耗留在中国的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品。

而与中国相比,日本的巨大优势还体现在其软实力上:美国国家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中,日本是仅次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第二大国,这一直被视作是日本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自二战以后,日本政府极其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以科技立国,教育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全球大学的排行榜和对世界科技贡献度上面,日本的大学仅次美英。近几十年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数也在稳步提升。在20个关键科技领域,日本的排名都跻身世界前列;在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等等,日本都拥有巨大科研实力——而前述这些,恰恰是中国致命的软肋。

透过上述分析人们会发现:无论是两国国民经济水平、结构现状、人均GDP、品牌和高科技的实力,还是更重要的教育和国民思维创新能力,中国与日本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差距将难于改变,因为与中国相比,日本还拥有三个至关重要的优势:一是全世界公认的优良国民综合素质,二是成熟、健康的公民社会,三是稳定的政治制度——凭借这三个优势,日本将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处于劣势的中国却有巨大的不可测定性。

面对上述严峻现实,如何缩小差距,走出事实上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便成了中国政治家的当务之急——21世纪必将更加激烈的中日经贸大战、世界经贸大战中,中国要逐步走出挨打局面,不但要在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痛下功夫,更要在决定教育、科技和经济能等方面能否平稳快速提高、发展的政治制度方面痛下决心。过去有句名言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1世纪的中国,极大程度上是上层建筑建定经济基础。







您可能也喜欢:世纪大审从金日成胜任地球总指挥到星球大战改善中日关系亟需日本的“大智慧”中日韩自贸区存在三大陷阱【奋进社/火星日报】06/26中日之战谁为刀俎




53
上一篇 << (转载)内地比香港更需要对方      下一篇 >> 信孚观察(9.30)——“腐文化”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2938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版主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光穿潭水无痕

积分
15911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4-9-30 2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认真地阅读了这篇文章,赶脚分析得细致入微,有理有据。
中心主题突出中日之间的“经济大战”,而并非大多数国人认为的'赤膊肉战”。但本人浅陋认知,觉得未免偏颇。结合历史上每一次中日之间的矛盾和武力冲突的事实,最早应该追溯到“倭寇”这个名词的时代。对于日本,光是“经济”话题,永远无法让日本消停,尤其对一衣带水的中国,不光是掠夺资源这么简单,近些年日本政界不断拜鬼,不断修改教科书,不断否认历史真相,甚至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从中可见端倪,足见小日本“忘我中华之心”!而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国人,国仇家恨,也不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就能消除国人内心那不能磨灭的痛!!!
相信国人并不希望打仗,中日若真难免一战,钓鱼岛,也许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导火索。但请坚信,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绝不是百年前 的北洋水师。中国 的导弹对付弹丸小岛国的诡异花招,应该还能胜任。
雪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必要的。经济大战,充其量只是手段的一种,但对于“不大港理”的小日本,请不要轻易放弃拳头。!
静,以修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021

回帖

5941

积分

五星会员

盼盼硅藻,早用藻好!!!

积分
5941

爱心天使勋章

性别
发表于 2014-9-30 2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武力就是强权的象征。军事和经济是相辅相从的,没有军事的实力,又何来经济腾飞呢?
江南风光好 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10

回帖

1126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1126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4-10-1 22: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虎头虎蛇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304

回帖

3430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3430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4-10-2 07: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当回军事评论家: 全面战争肯定是打不起来。局部战争在所难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85

回帖

289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8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4-10-21 10: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第一眼见到你,我就对自已说:你就是我今生的奋斗目标,我要追求你,拥抱你。我要宣布:我爱你……人民币
最具民族风·赶巴扎网上商城开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8: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