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8
- 注册时间
- 2009-2-5
- 最后登录
- 2014-5-21
三星会员
美家美户
- 积分
- 638

- 性别
- 女
|
爱我枞阳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面,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区毗邻;北与无为、庐江两县接壤;东南与铜陵、贵池两市隔江相望。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58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96.2万。枞阳镇为中共枞阳县委和枞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枞阳县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既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县,又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地区
枞阳县辖13个镇、9个乡:枞阳镇、OU山镇、汤沟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金社乡、白梅乡、白湖乡、会宫乡、雨坛乡。
枞阳县是汉族聚居区,历史上亦有少数民族因战乱、灾荒、婚嫁、工作等原因迁入境内定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63人,县内有蒙古、回、苗、壮、布依、朝鲜、满、高山、土家、达翰尔10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城关、义津等18乡镇。
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低丘漫冈,中部是犬牙交错的丘陵岗冲,东南部属沿江洲圩。境内主要山峰有三公山、柳峰山、城山、岱鳌山、浮山等,以海拔674.9米的三公山为最高。长江流经县域84公里。主要河流有横埠河、杨市河、钱桥河、罗昌河、枞阳河。湖泊有菜子湖、陈瑶湖、白荡湖、枫沙湖、神灵赛湖、羹脍赛湖等,总水面达42000公顷。枞阳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千姿百态的地形,暖湿适宜的气候,使这里生活、生长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驰名中外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螃蟹)即产于此。
枞阳历史悠久。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传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1955年枞阳恢复汉时县名。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及一批名人墓葬等。
枞阳人文优势明显。先后涌现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方以智,“桐城文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外交家黄镇、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美学家朱光潜等一批风流人物,被誉为“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还有“两院”院士汪旭光、陆大道,江汽集团董事长左延安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枞阳重文习武。清之中叶后,枞阳县东部乡村,历有教习拳术之风。拳的种类,有长拳、猴拳、破四门、地八仙、太极拳等。拳的姿势,主要有高盘的少林式,飞脚能跳墙;有低盘的武当式,能缩身扫地桩。在民间艺术方面,主要有富有乡土气息的京剧表现形式平台戏和门板戏;有龙灯、狮子灯、花船、花挑等灯会。建国后,黄梅戏发展迅速,现成为枞阳一大剧种
枞阳自然资源丰富。石灰石、玄武岩、铜矿、铁矿、泥炭等矿产品储量大、品位高。农产品、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和全省水产示范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经果林基地县、全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集文山、佛山、古火山于一体的浮山,以原始火山遗址、摩岩石刻享誉海内外,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火山地质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改革开放以来,枞阳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县域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开放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03年至2006年,枞阳县连续4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动态十强县,是安庆市唯一进入全省动态十强的县。全县“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部分指标超过全省2005年十强县平均水平。“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教育“两基”成果巩固,高考本科一次达线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农田、水、电、路、电信等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06年,全县建成“村村通”水泥路300公里,居全市首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