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谦词
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但在用谦词方面,往往出错或闹笑话。几年前金正昆教授公开谈礼仪,但那是公共场合或外交礼仪,对普通百姓往往不适用!
本小老头就听讲过两个故事
一、某两人行路口渴,问路旁一老人讨要水喝。走时一人对老人说:“谢谢老人家,忝陪你茶了。” 走不多远,这名认为言谢的对另一人说:“ 你喝了人家茶水,临走也不说声谢谢。”我小时也看见过,一人去另一家玩耍,那家吃饭了,叫玩的也参加吃。答吃过了。那家主人端起碗拿起筷子对玩的人说:“你玩,我忝陪你了。”小时的我认为是“添陪”或“天陪”。字典上解释为:谦词。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叼陪末座。邹韬奋<<患难余生记>>中:“胡愈之诸先生,我也忝列末座。”那个谢茶的和吃饭说忝陪的意思都不正确!
二、某人向一人求教一问题,他对那人说:“我是不耻下问哦。”于是此事便成为茶余饭后谈资,传到现在己三十余年矣!不耻下问出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由此又忆起:我们常听人讲,苟杳吕洞宾—不识好心这歇后语了。实际是:苟杳 ,一人名,吕洞宾,一人名。被那些不识字的理解为一条狗咬吕洞宾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天天学毛主席语录,人人学毛主席语录,无论你识不识字。一天一人和另一人吵嘴了,她说:“毛主席说得好,下定决心,不怕欺生。我不怕你欺负我。”实际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人们都在自谦、都在讲礼仪,但往往又会闹出笑话!我认为,与人接触说话,就老老实 实 ,用土话,用口头语,别文乎文乎。问他人父亲,就说您父亲,别说令尊!答就答:我父亲。别说:家父。
个人之见,不知诸位赞同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