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8-21 0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亭阁名解读(2012-09-18 22:25:43)转载▼标签: 吕蒙旗山宋体《文选》陶侃文化 分类: 共享时光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明天正式开园,俺有另外的采访任务去不了,先对该园文化元素作个解读,让大家先睹为快。
亭、阁命名思路从汉代枞阳建县以后开始,沿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亭子代表一个朝代,推选一位与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诠释一个故事。
1、汉武阁——位于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主峰。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长江,曾在枞阳射蛟,并作《枞阳盛唐之歌》,同年设枞阳县。该联“五岳任其高问寥廓江淮谁为砥柱,三楼名已久看苍茫天地我继雄风”是旗山公园建设领导小组面向全国征集的获一等奖联。意义:汉武阁实为枞阳县的历史坐标,寓意枞阳将崛起皖江,重振当年雄风。
2、吕蒙亭——位于旗山公园南麓、双层亭南边。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曾在旗山南麓筑江防要寨吕蒙城,领军驻守。初时有勇无谋,后发奋学习,文韬武略兼备,留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故事。联为新作“吕蒙城下江河晏,汉武阁边草色新”。意义: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同样能成就大事业。吕蒙亭下江流千里,北岸就是吕蒙城遗址所在地。
3、运甓亭——位于旗山公园西南,汉武阁下。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早期
曾为枞阳令,任期勤学苦读,运甓自励、珍惜光阴的故事流传甚广。枞阳镇达观山东麓曾建有陶侃运甓亭,清代改称惜阴亭,文革后期遭破坏。原址已不适宜恢复。楹联取其先祖陶渊明诗句“猛志逸四海,蹇翮思远翥”句。意义:励志报国,志向远大。运甓亭与达观山陶侃洗墨池遗址遥遥相望,目送夕阳西下,能让人产生应珍惜光阴的感慨。
4、春晖亭——位于旗山公园东南的六角亭。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曾游浮山,并留下不少诗句题刻。孟郊著名诗作《游子吟》中,喻母爱为“春晖”,感人至深。联取其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义:倡导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精神。春晖亭最先承受春风朝阳,如承母爱。
5、达观亭——位于旗山公园东北的三角亭。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曾游学枞阳镇,后人在达观山南麓建黄庭坚读书处达观亭,后遭兵燹毁损。原处已不适宜恢复。联取其诗句“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篇残简伴闲居”。意义:人生应旷达乐观,荣辱不惊。达观亭造型飘逸豁达,亭、景相宜。
6、蓉川亭——位于旗山公园北入口西北的连体双亭。明代枞阳雨坛人齐之鸾字蓉川,是枞阳历史上第一位翰林,著名诗人。联取其诗“山青横鸟道,月白闹蜂衙”句。意义:实际开枞阳诗派先河,对后期桐城派的形成影响深远。
7、惜抱亭——位于旗山公园东北的四角亭。清代大文学家、桐城派集大成
者姚鼐的书斋称惜抱轩,后有人也称姚鼐为惜抱先生。姚鼐曾自作“家居北苑春山里,人在南华秋水间”联,惜抱亭与楹联相得益彰。意义:激励后辈弘扬枞阳历史文化精神。
8、国器亭——位于旗山公园北入口中轴线正上方的双层亭。近现代大教育
家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时曾题“勉成国器”匾。楹联取其手书联“奥学丕天懿文华国,清机昭理大业镇浮”。意义:以期培育国家栋梁,对当代有现实意义。国器亭双层,气势雄伟,贴近国器意义。
9、孟实亭——位于旗山公园南六角亭西边。孟实,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笔
名,朱光潜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大美学家。取朱光潜自题联“清光不辨水与月,落笔更如锥画沙”。意义:发扬大师的美学精神,规范行为准则,建设美好枞阳。孟实亭俯视长江,水与月共赏,能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北入口两侧浮雕创意
(含简介共八个板块)
旗山公园浮雕文化墙简介:旗山险要扼长江控吴楚,既为历代江防军事要塞,又风光旖旎,是闲暇休憩胜地。当今适逢盛世,枞阳县委、县政府斥巨资修建旗山公园,山青水秀,武略文韬,堪称枞阳历史坐标、文化丰碑。枞阳西周时为群舒所属宗子国。战国时期称松阳,是长江水道关津,商贸重地。秦始皇南巡途经枞阳“观籍柯”。汉武帝元封五年行南巡狩,在枞阳亲射蛟江上,并作《盛唐枞阳之歌》,同年置枞阳县。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筑城于旗山南麓,抵强敌于江左。东晋陶侃为枞阳令,陶母封酢寄书,令陶侃廉政自律终成大器。南朝梁太子萧统,居旗山西南江中太子矶编撰《文选》,尘沙剔尽见珠玑。凡此多与旗山关联,且为枞阳重大历史节点、人文大观,文化枞阳由此彰显。特以记之。
宗子古国、松阳关津、秦皇南巡、汉武射蛟、吕蒙故城、陶母封酢、太子校书
1、 主题: 宗子古国。
《左传》文公十二年杜注:“宗、巢二国,群舒之属”。《汉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有枞阳县,即战国鄂中启节铭之松阳。宗、松、枞三字古代同音,松阳得名于古宗国。光绪《安徽通志》解释:宗,国名,群舒之属,即枞阳也。
图案:浮雕图案以旗山战国墓出土青铜器为主,衬以宗子国都城。
2、主题:松阳关津。
鄂中启,字子皙,战国时楚怀王之子。约自公元前323年,鄂中启携舟节(舟船特别通行证)率大规模船队经松阳(即枞阳)开展商贸活动。证明枞阳当时即为长江交通重要关津。
图案:浮雕图案以鄂君启商贸船队为主,突出鄂君启个人形象。
3、主题:秦皇南巡。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
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学者考证“籍柯”为地名,在舒州同安县东。即今枞阳县沿江。
图案:浮雕图案以秦始皇伫立船头为主,衬以浩浩荡荡船队。
4、主题:汉武射蛟。
《史记》、《汉书》载:公元前106年,即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行南巡狩”,途经枞
阳,亲射蛟江中。同年枞阳建县。
图案:浮雕图案以汉武帝射蛟为主,衬以百官环伺。
5、主题:吕蒙故城。
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载: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在旗山南麓筑城直至江中,建立
江防要塞。
图案:浮雕图案以吕蒙站立城垛为主,衬以城下练兵场情景。
6、主题:陶母封酢。
陶侃任枞阳令时,曾托人带回一坛酢(就是腌鱼)孝敬母亲,陶母将酢封好退回,并写信告戒:“你是国家官吏,怎么能用公物孝敬母亲呢?这是为政不廉啊!”后陶侃时时以母训警戒自己。
图案:浮雕图案以陶侃手持书信、目视封酢作醒悟状为图案。
7、 主题:太子校书。
南朝梁文学家萧统,梁武帝长子,世称昭明太子。相传萧统曾在今枞阳县铁铜乡西南江
中罗刹矶(俗称罗刹洲)居住,并在此编校《文选》三十卷。后人为纪念萧统,称罗刹矶为太子矶。
图案:浮雕图案以昭明太子编校《文选》为图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