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新闻有感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法租界门口竖有一块牌子,上面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当时有志气的国人都非常气愤,暗下决心争回这口气不可。全国解放了,外国佬都滚回老家去了。中国人挺起了胸膛,昂首阔步行走在自己的国土上。
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口袋里有了多余的钱,也想出去看看、走走,于是便出现了南京某校中学生在埃及佛像上刻“丁锦昊到此一游”和东北一退休县委书记在意大利游玩时随口吐痰的事。报道讲导游叫他莫乱吐时他答:“老子花许多钱出来游玩,图的就是快活。”殊不知,出了国门,他便代表国人形象的。
在西欧,多个国家在大街小巷中都立有牌子,上面只有中文写着:“请勿随地大小便”,“ 请勿大声喧哗”,“请勿乱扔瓜皮果壳”。这到底是对中国人 善意的提醒,还是讽刺中国人呢!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说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手扔瓜皮纸屑。这是人人都应做到的,也是起码的行为准则。但就这些细微之处,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一个民族的素质。
中国日益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文明礼仪是否也该同步上去呢。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别让大家认为那些所谓的“富人”,穷得只剩下一点钱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