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歙县位于我省南部,是一个集库区、深山区为一体的山区县,也是省级贫困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7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59056人,中小学在职教职工3895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省级贫困县,2003年,歙县成为全省完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16个重点指导县之一,2004年成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样本县,2008年,又被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命名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县。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歙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
多年来,歙县县委、县政府秉承尊师重教崇学的优良传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善教育保障机制,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逐年提高财政投入。多年来,歙县县委、县政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2007年,该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上年提高0.12%,教育经费支出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较上年提高0.07%;教育财政拨款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8.09%,生均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增长27.35%,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6.7%和14.55%。
集中财力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歙县始终将教育布局调整、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危改工程顺利实施并发挥积极效益。自2001年危改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7年底,已争取中央和省危改资金4583.5万元,组织配套和争取外援资金1902.5万元,消除D级危房11.91万平方米,维修加固B、C级危房2.6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近14.69万平方米,完工大小项目184个,竣工面积12.13万平方米。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危改工程的实施,消除了学校的安全隐患,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确保待遇逐年提高。2003年5月,歙县成为全省教师工资统发试点县以后,在每月15日以前按时足额将教师工资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同时,该县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做到了教师和县直单位公务员的工资、津补贴发放标准一致,确保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2006年起,又兑现了教师住房公积金和误餐补助。
认真清理化解教育债务。歙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准确地核实每一笔债务发生的时间,明确债务清理的范围,锁定2005年底前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数额,做到符合政策的债务一笔不漏,政策范围外的债务一笔不认。经县审计局逐笔审计核实,全县2005年12月31日前的债务为2406.28万元, 2007年偿还了390万元。该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可靠的偿债资金来源,力争按时完成化解全县2005年12月31日前产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并坚决防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歙县不断建立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制度,设立教师培训学习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学习进修,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使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能力、敬业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县级财政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费。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比例进行安排。2007年地方财政共安排了126万元用于教师继续教育,这些措施使全县教师学历合格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歙县成立了歙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县财政设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专户,专款专用。确保将免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等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校,杜绝挪用、挤占、截留现象发生。2007年,该县财政预算安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助公用经费资金82万元,全部用于义务教育,没有出现“挤出效应”,确保了总体经费的稳定增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的贫困学生7941人,享受教科书资金74.2万元;享受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春季1649人,秋季2321人,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39元,共计47.4万元,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并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2005年,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歙县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实行“校财局管”制度,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确保了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和安全有效。2007年,歙县中心学校为基本单位编制,中小学经费预算,经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县财政部门进行核编。各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均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地纳入了预算。兼顾工作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并细化支出内容,规范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为该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