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磙漂起来,冬瓜沉下去
今天浏览论坛,看到网友“言语者”发帖提及“石磙漂起来,冬瓜沉下去”,感觉很亲切,也许是因为好久没听过了吧。其实这句话在家乡枞阳,应该是流传甚久的坊间俚语,俗语,实质的大土话。
石磙,就是石碾子,多用长圆体的青石麻石,在石体周面凿阴阳辊槽,总体看石体一头大一头小,两端横切面中间取孔,套上木质拉架,以便于牛拉起碾出谷物 。这石磙无论是体积还是质量都比冬瓜大,不用说一个石磙放水里不可能漂起来的常识,但一个完整的冬瓜,内部处于真空状态,放在水里当然也是沉不下去的,可是人们为什么还说是“石磙漂起来,冬瓜沉下去”呢?
其实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法,这句话里的“石磙“被比喻的对象,一般是指被说者 ,而“冬瓜”则是指说者或听者了。说这话的人,大多有”虎落平阳“”龙游浅滩““落毛凤凰”之愤慨,而被说者或靠自身努力拼搏,或赶上潮流趋势运气,或善于钻营利用,似有在一夜间“咸鱼翻身”后,与从前相比,天上地下判若两人,当然,被人在背后指三道四的原因也很多,或是“冬瓜”们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人世无常,或是“石磙”们在取得某种相对的成功后,忘乎所以,招摇过市,招来“冬瓜”们的不服,摇头感叹,继而藐视和愤怒。说者口气轻蔑,听者也会高声附和。
这句话在我的印象里,应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被使用的频率很高。那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上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 ,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政策,“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引导了许许多多会抓老鼠的“猫”,而这些“猫”们有很多就成了漂起来的“石磙”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现实,使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人们不由感叹“石磙漂起来”的残酷,以至‘摸石头过河”和“抱杨树根洗澡”的观念,在这种历史的境遇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人们内心的不满,无奈,浮躁,呐喊,纠结,再到释怀后,暗里较劲,相互攀比,不甘落后,直到这种现象,成为一种常态后,人们也慢慢就习惯了,至少现在在街头巷尾,很少听到有人提及“石磙和冬瓜”的比喻说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