娭毑 |
|
西湾居士 |
|
|
方言,枞阳人的解释就是土话,地方话,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枞阳“大萝卜”式的许多土话,已经开始消失了,像人身上一不小心留下一块小伤疤,谁还会理会这小记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
|
对于娭毑【ai jie】这种方言称谓,在枞阳是对妈妈的口语化的称呼,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耳畔和视野,只是偶尔在村头巷尾尚能听之,虽然觉得很亲切,却也不太习惯了。 |
|
娭毑一词,作为称呼几乎不存在了,但在作为人们口头上的语气词,仍常使用。比如说在交谈中时常会出现“我娭毑,今天好冷喔!”来形容天气真的很冷,或“我娭毑,你好漂亮喔!”来说明你真的很漂亮!但是如对着妈妈喊“娭毑,我今天回家吃饭!”还真有点贻笑大方之嫌疑了,不光别人觉得奇怪,就连自己妈妈也说不定会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
|
娭毑的读音,在枞阳地方习惯上也有被称作“艾姐”的说法,记得某次酒后问一长者,这“艾姐”之来由,可是酒多易忘事,只记得是一个凄凉而又温情的传说,故事是说失去父母的姐弟俩相依为命,姐姐以一个母亲身份,无微不至地照顾弟弟,弟弟习惯叫姐姐“艾姐”,久而久之,使之得以流传,形成人们习惯称谓。我想,那只是人们一个谬谈而已。但我早年游历大江南北,发现这种娭毑叫法流传甚广,比如在湖南的很多地区都有,不过,据我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在长沙,怀化等地仍然流行叫“娭毑”,只是被称谓的对象,有很大的区别,或妈妈,或祖母【奶奶】,或别人的妈妈。哪怕只是隔了一座山,称谓对象也迥异不同,出门叫妈妈,还得注意调查一下习惯,弄不好对着奶奶叫“娭毑”,说不定弄出笑话,叫人汗颜。这真是“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啊。 |
|
查阅《说文解字》,顾名思义,娭毑中的“毑”者“母也”,可“娭”相对复杂得多,音xi【戏】,从女矣声,古义曰卑贱名也。找《康熙字典》对照,才发现“娭毑”的“娭”又音ai【哀】集韻,於开切,释义为婢也。但在汉语字典上就有好几种解释,一曰祖母,二曰母亲,三曰尊称年老妇女,看来湖南的“乡音”对象不同还是有根有据的。至于在枞阳境内叫法,要想追根溯源,那是要运用深厚的历史背景资料来参考论证了。 |
|
我们都知道,安庆地区沿江一带方言,从历史角度分析,上游湖北楚语,下游苏杭吴腔,江南赣话,江北淮言,不断演变,融合,混合其中。家乡古老的方言,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像涓涓细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就像娭毑一词,只是被搁浅在沙滩,作为一个历史的符号,慢慢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了。 |
|
|
|
|
2013年清明 初稿 |
|
|
【正在收集有关“姆妈muma之话题,欢迎大家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