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洁员母亲照看患病外公 90后兄弟替母扫街
外公中风,需保洁员母亲回家照看,19岁的新洲籍大学生朱博伦拿起扫帚替母扫街,感动了许多读者(本报1月22日曾报导)。近来,本报记者独家追访发现,朱博伦的弟弟、17岁的朱博宽也参加进来,和哥哥一同,在新年时刻“接力”扫了28天大街。
元宵节,本已和母亲完结打扫“告知”的两兄弟再次拿起扫帚,和母亲一同来到街上。这一次,他们是为了让母亲提前完结当天的清洗使命,一家人过个团圆的元宵节。
元宵佳节再帮母亲扫次街
昨日早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朱博伦、朱博宽兄弟便陪着母亲郭喜娥,来到百步亭社区安居西路打扫路面。
从1月15日到2月11日的28天里,两兄弟先后在这里替母扫街。
路上行人寥寥,借着晨曦的微光,母亲郭喜娥拿着大扫帚在前面扫,朱博伦拿小扫帚和撮箕紧随其后,朱博宽则拖着废物桶,遇到烟头、纸屑等不易打扫的废物,就用夹子夹起。母子三人虽初次协作,却适当默契,由面到点严丝合缝。
郭喜娥说,通过这个寒假的接力,儿子们扫街已是熟门熟路。
“两个儿子几孝顺哦。”街边一家服装店的店东王女士看到此景,不由感叹。
母子仨合力,郭喜娥扫完整个马路,仅用半小时,比平常省了一半时刻。
保洁队长王凤珍来查岗,有些惊讶:“怎样今日两个儿子一同来了?”
“新年没团圆,趁元宵节来团圆呗。”郭喜娥笑着,关爱地看着两个儿子。
外公病倒哥哥接下第一棒
41岁的郭喜娥,曾经一直在新洲三店街曾寨村老家务农。2011年2月,她来到武汉,照看开出租车的丈夫朱军元,并在百步亭社区物业当起了保洁员。
本年1月13日,郭喜娥在新洲老家的爸爸,突发脑溢血瘫痪,需人照顾。郭喜娥决议回去。可接近新年,作业找不到人顶班。正着急时,在武汉读大学的大儿子朱博伦自动提出,替母亲扫地。
1月15日,朱博伦开工。忧虑没经历,他4点便起床。尽管母亲告知过,但来到大街上,他仍是有点不晓得怎么下手。扫帚没绑紧,用起来非常费劲。晚上回到家吃饭时,他才发现端着碗的双手不停地哆嗦着。
“那真叫一个累。”朱博伦说,“特别是第二天,感受全身上下都像灌了铅,回家躺着就不想起来。”可是想到母亲每天都如此作业,个人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莫非还要打退堂鼓不成?
朱博伦决计坚持到外公的病况好转。但14天后,弟弟朱博宽打来的电话,让他改变了主见。
校园放假弟弟接过第二棒
1月26日,17岁的朱博宽打电话通知哥哥,个人所就读的新洲一中27日开端放假,他想去武汉代替哥哥,“我也应该为家里分管一下”。
朱博伦遵从了弟弟的主张,他心里有个新的计划:去挣膏火!朱博伦联络好武昌一家工地,去搬钢筋。他说,搬钢筋更累,但更挣钱。放下扫帚的第二天,朱博伦就在工地驻守下来,用个人的肩与钢筋水泥打起交道来。周末的晚上,他还在一家洋快餐店打工。
将近一个月,朱博伦只歇息了岁除一天,挣了4000多元,尽管离5200元的膏火,还有1000多元的缺口,他已感受很满意。
而另一边,朱博宽一放假,就赶到百步亭,与哥哥完结了接力。这样,同是90后的两兄弟接力替母亲扫了28天街,直至2月11日,外公的病况安稳后,朱博宽才将扫帚交还给母亲郭喜娥。
儿子孝顺母亲满眼是美好
昨日正午11点,巡视保洁往后,一家三口回到百步亭的出租屋歇息。郭喜娥开端给两个儿子煮汤圆。
朱博宽说,替母亲作业的那些天,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怕睡过头了,有时候3点多醒了,就不敢再睡。”朱博宽说,想想母亲每天如此,觉得她真的太不容易。特别是这个冰冷的冬季。
朱博伦也对记者说,比起搬钢筋,扫街要轻松一些,但每天除了打扫外,还要在担任的路段来回巡视保洁,一天下来差不多有百余趟,7个半小时下来,他一个壮小伙子都觉得累,“我觉得母亲真的很不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