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闺(货郎鼓)
"嘣隆咚、嘣隆咚......"几十年前门口的货郎鼓声,淳朴、简单、清脆、悠长,犹如一首绵绵的情感恋歌。一听到此声音,就知道卖零货的来了(或说摇大鼓的来了,卖零碎的来了。)。脚板即痒起来,马上飞奔出家门,循着鼓声而去。
货郎担是两只圆形的竹箩筐,其中一只箩筐上叠放着一木置的箱子,两尺来宽,三尺多长,大概五六寸高。里面有许多小格格,上面用玻璃罩着,可以掀起放下。分别摆放着妇女做鞋绣花用的针头线脑和胭脂水粉,小孩子的玩具,大人用的烟斗等等。每到一个村庄,挑货郎担人拿下挂在扁担头上的鼓, " 嘣隆咚、嘣隆咚 "摇起来,大姑娘、小媳妇、老人、孩子,便闻声而出,拿上鸡、鸭、鹅毛,鸡肫皮、牙膏皮等,来兑换小东小西。
据讲摇鼓也是有讲究的,两个货郎担人碰头了,各摇几下,生手马上收起鼓来,挑上担子去别庄。其中奥秘,只有业内人清楚,外行不得而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超市开进了每个村庄,人们纷纷外出挣钱,做鞋绣花的人越来越少,货郎担便悄悄退出舞台。
老早老早,卖脂粉的,磨铜镜的,都手持铁片,七八片不等,长五寸许。走村串巷敲击吆喝之。后来发展有摇铜铃,摇小鼓。目的只有一个,使闺阁闻之。有个谜语是这么说的:兄弟七八个,一个挨一个,闲时互相打,忙时都歇着。(此是指铁片)
初时用的是铁板,后来增加了铜铃,手摇鼓等。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子:铁帘、响板、声幌, 这说的是形状或声音;惊绣、惊闺叶、惊闺,这是指他的服务对象。
永别了,惊闺(货郎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