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粪堆里的芋头 枞阳县钱铺乡黄山小学 蒋永胜
红薯,又名番薯,别名很多,有的地方叫地瓜,有的地方叫红苕,我老家的地方则称为芋头。芋头皮呈红色,肉是黄白色,味甜,吃起来很方便,蒸、煮、炒都可。但味道最美的还是火粪堆里的芋头。
秋天到了,挖芋头的季节来了。赶上个好天气,老老少少齐上阵,有拿镰刀的,有扛锄头的,有背箩筐的,浩浩荡荡向芋头地进发。挖芋头前要除去茎蔓,妇女们用镰刀割,小孩子们用手拔。这时劳力们则忙着整个火粪堆。清理完茎蔓,火粪堆也就被整成了,点上火就可以正式开挖了。挖芋头可不简单,要想挖出来的芋头完好无损,不光要有力气,还要有技术。劳力们都会这绝活,挖起宇头来,一会儿猛撬,一会儿轻掏,个个像是长了透视眼,能看见芋头藏在哪儿。不一会儿功夫,劳力们身后便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芋头,一个个涨红着脸,美美地晒着太阳。淘气的孩子们这时候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拣上几个偷偷往地火粪堆里塞。“这些小鬼,就知道好吃,来,把这几个也烧了!”大人们吼着,小孩子们乐得屁颠屁颠的,又往火粪堆里塞芋头了。
到了中午,挖芋头的人们累了,就坐到地头边的树下休息。这时火粪堆里的芋头烧好了,飘来阵阵香味,将人们一身的疲倦驱赶得无影无踪。“掏芋头了!”人们喊叫着、叫着跑向火粪堆,有的用棍子,有的用镰刀,胡乱地掏起来。刚掏出来的芋头又黑又烫,管不了那么多了,大伙儿一边用嘴吹,一边用手剥。芋肉出来了,黄里透红,一丝丝,一片片,冒着热气。扑鼻的香味更使五脏六腑蠢蠢欲动,咕咕叫着,怦怦跳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啊,好烫!”
“啊,好香!”
“啊,真甜!”
芋头烫了嘴的,黑灰抹了脸的,泥土沾在鼻子上的……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吃着,笑着,小小的地头边成了美妙的餐厅、快乐的海洋!
夕阳西下,大大小小的箩筐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芋头,也装满了人们辛勤的汗水和小小的奢望——有了火粪堆里的芋头,还有什么寒冬我们过不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