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枞阳县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成省级优质农产品项目区(基地)2个,市级优质农产品项目区(基地)6个,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经测算,项目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76万公斤,油菜737.8万公斤,棉花57.2万公斤,其它农产品67.5万公斤,年新增总产值8970万元,项目区年人均增收170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经济效益上,通过开发建设,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示范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效益为先、质量至上”的原则,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农田机耕路的配套,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同时,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尤其是广大妇女的科学种田水平;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服务网络,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农业适用技术。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种田能手承包、租赁项目区耕地,开展集约化管理,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生态效益上,项目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技措施的综合运用,投资15456.89万元,新建及除险加固水库15座,新建排灌站176座,疏竣或开挖沟渠798千米,栽植农田林网折合面积1.52万亩,累计改造中低产田37.7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使项目区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降低了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减轻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使项目区农产品生产走上绿色环保的健康轨道。特别是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既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又起到了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成了广大农民的“绿色银行”。(黄达奇、潘立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