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1-25 1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盛唐一地的最早说解, 出现在汉末三国之时。《汉书》颜师古注引文颖语曰:“案《地理志》不得, 疑当在庐江左右, 县名也。”文颖其人, 不见正史列传, 颜师古《汉书叙例》载其爵里:“南阳人, 后汉末荆州从事, 魏建安中为甘陵府丞。”当时他对盛唐地名已不知晓, 查考《汉书•地理志》又没找到结果, 于是提出了“疑当在庐江左右”的假说。“疑”、“左右”等用字措词都带有极大的猜测性。文颖的说解开后世盛唐在庐江说之先河, 但其猜测性也决定了此说可信度的先天不足。
比文颖稍后的韦昭则曰: 盛唐“在南郡”。《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载建安二十四年,“权征羽, 先遣吕蒙袭公安, 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 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蒙据江陵, 抚其老弱, 释于禁之囚。陆逊别取宜都, 获秭归、枝江、夷道, 还屯夷陵, 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 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 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 因遁走, 兵皆解散, 尚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 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 遂定荆州”。可见, 自建安二十四年, 南郡及其所在的整个荆州之地都已归于吴国的版图。《三国志》卷65《吴书•韦曜传》:“韦曜字弘嗣, 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 能属文, 从丞相掾, 除西安令, 还为尚书郎, 迁太子中庶子。”“孙亮即位, 诸葛恪辅政, 表曜为太史令, 撰《吴书》, 华西敫、薛莹等皆与参同。孙休践阼, 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命曜依刘向故事, 校定众书。”“孙皓即位, 封高陵亭侯, 迁中书仆射, 职省, 为侍中, 常领左国史。”
据裴松之《三国志》注, 韦曜即韦昭, 陈寿因避晋司马昭之讳改之。他仕历吴国四主, 为太史令、博士祭酒, 撰《吴书》, 校秘籍。《晋书》卷23《乐志》还记载他奉召“制十二曲名”以述吴主功德特别是孙权克皖城、平荆州的事迹:“改《战城南》为《克皖城》, 言魏武志图并兼, 而权亲征, 破之于皖也。改《巫山高》为《关背德》, 言蜀将关羽背弃吴德, 权引师浮江而擒之也。改《上陵曲》为《通荆州》, 言权与蜀交好齐盟, 中有关羽自失之愆, 终复初好也。”学识如此广博, 不会不清楚当时自己国家的地理形势。他说盛唐在南郡, 且语气十分肯定, 必定有据。对比文颖和韦昭在学识上的知名度以及在解释盛唐地望中的语气, 韦昭盛唐在南郡说的可信性要大得多, 故唐初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也赞同其说。然而清代全祖望“枞阳, 今桐城。《寰宇记》桐城县引《水经注》曰: 大雷水东南流经盛唐戍。今本《水经注》失去《江水》第四篇, 故无其文” 云云, 意在引《水经注》佚文, 驳韦昭、颜师古之说, 但理由并不充分。其一,《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人, 比韦昭晚近两百年, 其《水经注》所记史料的权威性不如韦说。其二,《水经注》中“盛唐戍”之“戍”, 是南北朝时期驻军戍守的地域区划。《辞海》 “戍”条② 曰:“南北朝时, 北魏在边要形胜之地驻兵戍守。大者称镇, 小榙__者称戍。北边不设州郡之地, 戍隶属于镇。”“南边设置州郡之地, 戍隶属于州。”“南朝在与北朝交界之地, 亦置戍。”《魏书•郦道元传》曰:“御夷诸镇,并改为州, 其郡、县、戍名, 令准古城邑。”可资印证。因此“盛唐戍”为南北朝时驻军防卫的地域区划名称, 其地在汉时的枞阳, 或依文颖对《汉书•武帝纪》中“盛唐”一地的注释而命名, 并不能驳倒韦昭有关盛唐在南郡之说。此外, 清代沈钦韩说:“韦昭所云乃后汉作唐县, 属武陵, 吴属南郡, 晋属南平者, 非盛唐。”③ 这是以臆想驳韦昭盛唐位于南郡说, 没有论证, 毫无说服力。
盛唐在南郡, 还可从《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得到证明。《汉书•武帝纪》曰:“行南巡狩, 至于盛唐, 望祀虞舜于九嶷。登 天柱山⋯⋯”《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记汉武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皆曰:“上巡南郡, 至江陵而东。礼登 之天柱山⋯⋯”综考《史》《汉》对同一事件记载的异文, 可以看出盛唐与南郡江陵在两处记载中是对举呼应的, 表明汉武帝在登礼天柱山之前, 巡狩南郡, 到了郡治江陵, 并在盛唐举行了“望祀虞舜于九嶷”的大典。据此, 盛唐一地应在南郡。又望祀之礼多在地域上有一定的要求。《汉书•郊祀志下》记元封四年汉武帝:“亲禅高里, 祠后土。临勃海, 将以望祀蓬莱之属, 几至殊庭焉。”《汉书•武帝纪》载太初元年, 汉武帝“禅高里, 祠后土。东临勃海, 望祠莱”。颜师古《汉书注》引伏俨语: 高里,“山名, 在泰山下”。如果望祀之礼不讲地域的远近, 他完全可以在高里望祀蓬莱。为了表示对蓬莱仙人的崇敬, 他不辞辛劳, 特地来到勃海边举行望祀之礼。可见, 望祀虽不亲临神礻氏所在的地点祭祀, 但要在尽可能近的地方进行。汉武帝在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九嶷, 亦作九疑。《汉书》注引如淳曰:“舜葬九嶷。九嶷在苍梧。”《汉书•地理志》曰:“零陵郡, 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九疑。属荆州。户二万一千九十二, 口十三万九千三百七十八。县十: ⋯⋯营道, 九疑山在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