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1|回复: 5

[转载] 拗句拗救

[复制链接]

308

主题

708

回帖

4443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443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1-11-16 2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拗句   
   
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   
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2.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二 拗救     
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得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   
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1218

回帖

3627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3627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1-11-16 2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不研究,也不想研究!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42

回帖

769

积分

禁止发言

君子之交淡于水

积分
769
性别
发表于 2011-11-16 2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8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社区总版主

积分
79934

优秀斑竹奖爱心天使勋章枞阳234社区美女勋章

QQ
性别
发表于 2011-11-17 07: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学习一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765

回帖

7661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7661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1-11-20 07: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
但以先生平日对在下的指教,“中”、“堪”皆“孤平”也,呵呵。可见古人写诗上求意境、复依格律;以辞害意者,下品也。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708

回帖

4443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443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