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1|回复: 1

[原创新闻] 【重磅】这家伙发现了真龙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1009

回帖

79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4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3-6-12 15: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家伙发现了真龙
“龙”是中华民族象征,皇帝称“真龙天子”。龙是早期原始部落代号,伏羲氏时代将龙作为官职名称。《六艺论》:“燧皇之后历六纪,九十一代。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路史》:“伏羲命潜龙氏造甲子,以命岁时”。《通鉴前编》:“太昊命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勾龙氏为后土,飞龙氏造六书,冬官黑龙等,还有居龙、降龙、土龙、苍龙、赤龙、白龙、豢龙、御龙等。
1686553630(1).jpg
据清续修《桐城县志》记载:龙舒者,枞阳也。《太平寰宇记》云:“故城,在桐城县东南二百里龙舒”。浮山还保留有宋代、明代人写的“龙舒”字样的石刻。老桐城县域以龙命名的山水很多,《马埠吴氏宗谱》有祖坟“葬龙眠之原”的记载。李公麟称龙眠居士,还有左光斗、姚文焱等以龙眠居士自称,吴汝纶称龙眠乡人等等。就是说龙舒与龙眠与龙是分不开的。
1.png

据明朝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说法,龙是古代一种大鳄。《物理小识》记载:“鳄头似虎,鳄而县其首,其齿自生。鳄畏黄蜡,取珠者以蜡裹体”。至于人类是不是由龙演变而来的,有待科学研究。近日,笔者在一施工地发现了一些石器上有远古时代的龙纹图案,已向文物部门报告。从图形文字上看,虽然是在同一地点,但不一定属于同一时期,有在时间上跨越千年以上。每块遗物都有一个故事,古人极尽穷思,其空间想象能力、创作能力令人折服。现抽取几件有特色的遗物作以介绍。
一、认识早期龙纹
     龙纹有明显的龙头和龙尾。1989年,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青铜彝上的龙纹图案,与发现的石器的龙纹图案,作以对比,风格上基本一致,有龙父与龙子图像。
2.jpg
二、考古大家来,遗物任由猜
为了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遗物上面雕刻痕迹,分别用干燥、潮湿方法,在不同的光线下拍摄的,图片颜色显得有差异。为了想集中大家的智慧,看看你的眼力与古文字认读能力。
   【编号一】人物像。这是目前发现比较大的人物头像雕件,最大长宽:34×18cm,呈不规则形状,材料为本地岩石,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左面涂有黑色胶漆,从额左起有一龙纹向后绕到头顶,背面棱上的龙纹与青铜器上基本相似,有镂刻痕迹。像这种雕件,在当时身份极高。
3.png
4.png

【简述】老先生说,膝是我们这里最早发明的,古称膝乡,果然名不虚传,这些石头的黑色本膝可以佐证。朋友,你能认出是什么龙?
【编号二】人物像。顶为四边形,相邻二边相等:8×9cm,面最大长大度24 cm,材料为本地岩石,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左面涂有黑色胶漆,有字符,背面有一长纹,人物的身份极高。


   5.png

6.png

  
【简述】正面为人物面相,左侧面有明显雕刻纹,右侧面在潮湿状况下可以看到刻纹,顶面有刻纹。这又是谁的头像?
【编号三】人物像。顶为四边形,相邻二边相等:8×9cm,面最大长大度24 cm,材料为本地岩石,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左面涂有黑色胶漆,有长龙纹,人物的身份极高。
7.png
8.png
9.png
  
【简述】正面为人物面相,额上有一龙头纹,龙身从左侧面下缺处向上伸出,左侧面、右侧面、顶面以缺处的分别有雕刻,后面隐约是个图像。你能认识人物的标识?
【编号四】人物像。呈不规则形状,材料为本地岩石,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羊头涂有黑色胶漆,面有一长纹,人物的身份极高。
10.png
【简述】正面的雕刻图案与【编号四】右侧面的图像相似度较高,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物,大家判断。
【编号五】人物像。最大长宽约15×14.5cm,最大厚度约7cm,四面四角棱隆起,为四正四隅盖天形象。材料为本地岩石烧制,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有龙和凤凰纹,人物的身份极高。
   11.png
【简述】正面为一男子像,倒立为一女子像。
12.png
【简述】阴面为一方形,有一女子像,倒立侧面像也为一女子像。
13.png
【简述】左转90度,为一女子图像,顶上面有字符。根据以上图像,你能说出人物是谁?
【编号六】人物简笔头像。呈三角形状,三边长约23×19×22cm,厚8cm。材料来源于本黄色岩石,光下有晶莹颗粒闪烁,阴面有黑色胶漆。从不同角度拍摄,显示的图像不一样,顶面有一龙盘悬。
14.png
15.png
    这块遗物正面为夫妻合影,二位老人家是谁呢?他们额上盖的是不是下面的印?
三、印节发现
     “墨”是不是一种刑罚,古人有争论。从实物上看,远古时代的墨不是刑罚,每个氏族部落的头额上都有印记,是氏族部落符号标识,古籍上也有印节记录。目前发现印有多枚,有原始字符,只要认识它们,就能找到氏族或人物的名称,现选择二种介绍。
【编号七】印节。这枚印节正面棱长5.5cm,印面对角长分别是5、4.5cm。材料来源于本地岩石烧制,赤黄色。印柱上有黑色胶漆,有字符,背面分为顶、左、右三面,有星图,三面组合有一人物像。
16.png
17.png

【简述】顶面、印面、背面左右两面共构成四个星象图。根据《皇极典》中《太微帝座图》标识:紫微在北斗星座上,北斗下为太微帝座图。印的顶面为紫微帝座星局部,印面疑似北斗星座图,背面右侧面比较明显,为《太微帝座图局部》有南屏四星,左侧面痕迹有点糊。
18.png
【简述】观察正面左右字符,以及背面由星图组成的人物。请大家判断一下是谁的?
【编号八】大小印节。大小印节材料来源于本地岩石,大印节灰色中有白色颗粒,小印节为灰色中带有赤黄色颗粒,属于混合岩石粉末烧制。印柱上有黑色胶漆,有隶书笔意。
A、大印节
19.png

20.png
  
B、大小印节合照,其雕刻的形与风格基本相同,且有隶书笔意文字。

22.png
21.png
23.jpg

C、正面的右侧面人物图像与兀、斧的形和风格基本相同。

24.png

背面的左面与铁斧也有隶书,能认识这上面的字,就知道人物是谁?
四、特殊物件发现
【编号九】未命名。正面最大长宽15.5×5cm,形状不规则,材料来源于本地岩石烧制,小赤黄色,有黑色残留,有晶莹颗粒。

25.png




【简述】根据形状及正面的文字,请说出遗物是什么?
    斧是父权象征,清编《书经图说》:尧帝、舜帝背景图案,为斧图。斧、父、甫古字同音。皇帝称呼起于秦始皇,商周称王,早前称父。
26.png
【编号十】斧A,材料为本地岩石烧制而成,赤黄色,含晶莹颗粒,右下角有缺损,重量955克。
27.png
28.png
从遗物可以看出,阳面、阴面、顶面、左面、右面均有图案,右面为一人物面像,右眼向右盘悬一长龙,呈“飞龙在天”之象。易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根据左面字符图案结合右面的人物图像,你能猜出是谁?

【编号十一】斧B,材料为本地岩石原石,赤黄色,含晶莹颗粒,右侧面有黑色胶膝,重量1075克。



29.png

30.png

31.png

《周书》曰:“神农作陶冶斧,破木”。所谓陶就是我们所说的烂矿石烧制的,但这把斧不是神农的,不知道是谁的?
这二枚斧的重量都在一千克左右。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知道秦始皇当年使用的平阳斤,是用哪个斧子重量为标准的?不过,重量单位用斤,始于秦朝,衡山郡一名也是在那时才出现。
敬请能认识这些遗物的朋友,按编号说出遗物是名字或解读上面的字符。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1009

回帖

79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3-6-17 0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一】背底面棱上中间有一雕刻,为“遂”字①,下面有一个“人”字,右侧为“氏”字。这枚人物像为“遂人氏”。
【参考索引】
①参阅:《战国古文字典•战国古文声系》(中华书局),册页:下1225、下1243。
【编号二】正面为人物面相,左侧面有明显雕刻纹,右侧面在潮湿状况下可以看到刻纹,为人在田间劳作图像,正面倒立有古写“农” ②字图像,左侧面倒立为“炎”③字图像,顶面有刻纹为“谷”字图像,见《说文》。判断为炎帝神农氏图像。
【参考索引】
②:参阅:農簋西周早期集成3575。田農簋西周早期集成3576。金文編(中華書局),頁.行:168.1、168.2、168.3
③: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文物出版社),頁.行:160.2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