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29楼(凝雨) 的帖子
后来河那边缘分的东西可出现啦!呵呵,只有孩提时代才是真正的天真无邪啊!回 30楼(小桥-流水) 的帖子
呵呵,没有。是想找那个叔叔带我去看看。只不过,时过境迁,有那份心也没有那份勇气了。然后就安慰自己,也许那个叔叔也经常在她面前提过我,然后也惦记我很久呢回 20楼(凝雨) 的帖子
那时人的思想是统一的,那就是毛泽东思想。 让我拣起童年的记亿,稚气,天真纯洁无忧无烦。希望有文采的网友。陪楼主续下去。期待更多的精采!回 31楼(凝雨) 的帖子
哈哈,有点自恋倾向哦!那时那个她可不知道你是谁呢?也许本来就是那个叔叔胡编捏造的,想吃老母鸡罢了回 33楼(益平民) 的帖子
谢谢,会有更新的回 34楼(小桥-流水) 的帖子
有点,那时做媒骗吃骗喝的多的是。回 36楼(老左真人) 的帖子
呵呵, (五)玩,永远是孩子们得天性。即使相隔甚远,玩的内容都是那么惊人的相似。比如玩泥巴,总是到哪手里都有一团被揉捏得不能再柔软的黄泥团。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选一个平地,水泥地最好,揉成一个窝形,使劲往地上一摔,“啪”一声震动。顶上震出了一个震孔,就用炫耀的语气理直气壮的吆喝对方“赔、补”。一起玩的便无奈的、心疼的在自己的那一团泥上捏出一块补上。然后轮到自己了,运气好的话是能赚回来的,摔的不好了,就白赔给别人了...想想那时候,真的什么都会玩的津津有味,玩的充实。等最后摔累了,或者输完了,看着赢的人高兴的用泥巴捏机器人、小动物那得意劲。干脆就跑到有人家盖房子的沙堆上,插进一只脚做起了窑洞了。这个窑洞也是有技巧的,必须是湿的沙子,而且得一点一点往上压,依稀还记得脚的感觉是很沉重的压抑感。压好了,慢慢的抽出来,否则的话,出现裂痕就“垮塌”了。不过,这个游戏是有风险的,一旦主人发现了,一顿骂是免不掉的。可能,那时候的沙子真的很贵吧!但我们就是乐此不疲。
回 38楼(凝雨) 的帖子
这个也有过,你不提我真想不起来了。难得好记性。特别是那个补泥巴。还有“啄”地图。现在也只知道“啄”了,规则都忘记了。
还有站高处捧一捧土地,从一挖好的槽子里往下淌,名曰:“绞”米。
“火粪”里烧玉米。
“干塘”,等大人把鱼捞完,剩下的就是我们的世界了。这个时候身上的泥巴,大人是视而不见的。
还有“挑圩”“挑塘”。
干得比较有成就的就是收集香烟盒。火柴皮中,“老虎头”价格最高,纯文字的最便宜。一般“砸”的时候,“老虎头”并不显得厉害,但不轻易出场,好比镇山之宝,是一种实力象征。
想不起来那个时候小女伢都干什么去了,印象中比较多的是“跳田”。
那个时候,三年级的时候开始练毛笔字,不懂为什么,反正跟铅笔一样用。球拍是那种板面,没有皮的。学校的爬杆的杆,是竹杆。
做过狗窝,貌似心疼的把狗往里搬,那狗不听话,往出跑,就摁住。不过,现在看上去,即便如此,狗的眼神都那么温顺,比人好。
回 39楼(寒风) 的帖子
好像现在家里还有你说的“老虎头”火柴皮呢 (六)终于熬到上学的年龄了。90年,我7岁。妈妈做了一个书包 给我--居然就是那种用布角料拼成的,那么一小块一小块的拼,还做了花边,两根挎带的。我死活都不要,缠着说要一根带子的,就是别人驼的那种--军绿的帆布的、有铁挂耳、带子还能收长短的书包。最后,终于还是没拗过妈妈,投降了!(后来上三年级的时候爸爸才给我买了一个背包,直接跳跃式的跨越了军绿帆布包。为此我高兴了好几宿没睡觉)。去报名的那天,花书包跨在身上,发现也挺耀眼的,一路跳着去学校的。其实说是学校,就是用土坯垒起来的不到二十平米的破房子--比家里的土房子还破。地面一坑一鼓的,真不记得那时候课桌是怎么让它放稳 的。整个学校就一个班级、一个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桂花老师。就是这里,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
桂花老师人特别好,那时候的好应该就是和蔼亲切吧,但偶尔也会用竹枝打不听话的学生。印象中,在她的身上总是留着红墨水的味道;印象中,她知道的东西好多好多,比爸爸还厉害... 童年的回忆就是美啊,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