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 发表于 2011-5-20 05:05:09

凤凰庙

         站在学校北楼的六楼,向南看去,凤凰庙处在绿树之中,前面的亭子和大殿的屋脊红色磂硫瓦屋顶窜出。据说那个具体位置叫四方顶,属于凤凰山肪系。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还有一些民间节日,上庙敬香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是老人和女人。
    但也有例处,偶尔也有男人和小女孩走进庙宇。男人三十来岁,不为祭奠,只为敛财,达到强抢硬要的地步。穿着裤钗,光着臂膀,拎着一只脚,斜靠门框,专拣年轻妇女,不让经过,走左,左拦,走右右拦,不留下些钱,不得经过。凶悍和无赖样,吓着一些女人。还有一些十来岁的小女孩,也常光顾,只是跪拜,并无言语。他们都是为钱财而来,把寺庙当着能“挣”钱的地方了。如果说小女孩值得同情,那这名男子堪称无耻了。庙宇乃清静之所,圣洁之地,是人们安妥自己的灵魂、表达祈愿的地方。任何不端的行为,都是对佛的不敬,都应当受到天谴。
    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庙宇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为人们自由表达信仰提供一个平台。我们知道,东方的佛教是世界三大教派之一。佛是人间的最大智慧,她不仅安抚人的心灵,也启示引导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繁荣。
    一般寺庙提供斋食,还允许人们在世修行。凤凰庙也不例外。常有一些人,在庙宇繁忙的时候自愿过来帮忙。有一些修行的人,家境相当富庶,不知道因为什么,每周都要到庙宇独守孤灯。大概尘世已找不到安静之所,唯有这里有一方清静?我总认为,清静在于人心。如果心总躁动,眼里全无安宁。心由境生,原本不错。如果一个人过于看重这个“境”,也就永远找不到“清静”。
    曾经到九华山游玩时,遇到一位熟人,他也为清静而遁入空门。他说,“穿起袈裟愁更多。”
    看着他眼中的迷离,不由感叹,哪里才是没有烦恼之地呢?
    国家对宗教庙宇注入大量资金,各种建设都朝大而全方面进行。可能目前的宗教政策是国家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其宗教的功用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是作为政治信仰的一个补充。
    只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人的精神开始滑坡,文革时代的荒谬,又渐渐演变思想的荒芜和理论上的退步,分明又贴上另一种标签,凡右的或者靠右的,又成了人间正道了。各种思潮涌现,各种乱相丛生。仿佛社会的发展进步,总是在摇摇晃晃的左扭右摆中趋行。
    一些人也去庙烧香,对菩萨膜拜,但并不行善。一些社会团体,也忘记了基本的社会责任。否则无以解释为什么农村里总有一些贫苦人大街上会有一些流浪汉。
    有时,我就想,庙宇的功用到底在哪里呢?处居庙堂中的菩萨真能普度众生吗?
    在一天的下午,我从粮食局巷道的笔陡台阶拾级而上。座西朝东的大雄宝殿,居高临下,赫然屹立。太阳西下,天空有种昏黄的明亮;枞川河的河水流经大闸,汇入白练般的长江,缓缓而平靜的东去。横跨于田畴之上的各种网线,纵横交错。大地上的色彩淡然的呈现着,有些灰暗。风总是高处吹拂。
    凤凰庙赶上百年一遇的好时期,正在建设。庙宇的大殿和背面的亭子,都已成形;内部装修正在抓紧进行。大殿前左侧的西厢屋,正继续着庙宇的所有功能,仍旧是初一、十五和在各种农历的节气日接待着香客。
    走进西侧厢房,各自在忙碌着。不便打扰,静静的来到端坐在莲花底座上的菩萨的前面,凝视片刻,跪到蒲团上,拜了拜;又往功能箱里塞了一些钱,然后踱步而出。就在刚才对佛祖凝视的当儿,我在想,谁才是人间真正的菩萨呢?各级党政官员。庙宇里的是静态的,所谓处江湖之远,只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安慰、思想上的一种诉求。而真正可以拯救社会左右时代发展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当权者。毛泽东曾说,中国的劳苦大众是上帝是菩萨,但那个时代已经久远。现在,各级机关、团体、单位的当权者,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菩萨”。如果这些“菩萨”都能依据佛的教诲,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就能减少纷争、和睦相处、共存共生、和谐社会。
    到凤凰庙进香有两条路,另一条是在北边,由凤凰山大菜市场左侧的一条台阶进入。
    当我由凤凰庙的北侧的台阶离去时,回望着夕阳西下中的凤凰庙,我在问自己:找到的答案正确吗?


2011-5-19下午

http://www.gmgqb.com/music/%E5%BF%83%E7%BB%8F%2520%E9%BD%90%E8%B1%AB.mp3

何休 发表于 2011-5-20 06:39:56

清静在于人心

风清扬 发表于 2011-5-20 07:51:35

其实佛是一种善!身在红尘中,眼中有善,心中有德便是一种修,又何必拘于某种形式!

叹服楼主的文字!这才是真文章!

蒲城大郑 发表于 2011-5-20 08:00:51

美丽的四方亭,雄伟的凤凰庙。

阳光房屋中介. 发表于 2011-5-20 08:14:57

曾记得有一庙宇一付对联是这样的,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顔一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敬菩萨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一种精神上的安慰罢了。

蔚蓝天空 发表于 2011-5-20 08:34:51

凤凰庙在哪,有空也去看看

西望月 发表于 2011-5-20 09:07:23

清静在于人心。如果心总躁动,眼里全无安宁。心由境生,原本不错。如果一个人过于看重这个“境”,也就永远找不到“清静”。
  很是赞同

西望月 发表于 2011-5-20 09:10:42

而真正可以拯救社会左右时代发展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当权者。毛泽东曾说,中国的劳苦大众是上帝是菩萨,但那个时代已经久远。现在,各级机关、团体、单位的当权者,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菩萨”。
支持

苍茫 发表于 2011-5-20 09:51:26

佛是人间的最大智慧,她不仅安抚人的心灵,也启示引导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繁荣。


原来佛的智慧是这样非常高深的解释

老顽童 发表于 2011-5-20 10:36:16

心由境生!刻意去寻求,焉能求静?

每每读楼主美文,慢慢的能把人带进课堂的感觉。教科书似的佳作呀!

字里行间,能让人学习很多,楼主的文章应该也是一气呵成的。品读时自然而然的也一气呵成了。

益平民 发表于 2011-5-20 12:50:39

现在,各级机关、团体、单位的当权者,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菩萨”。如果这些“菩萨”都能依据佛的教诲,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就能减少纷争、和睦相处、共存共生、和谐社会。

沿江路丰谷 发表于 2011-5-20 12:54:49

言语者 发表于 2011-5-22 10:19:41

佛学博大精深!
功德在于人心!

曹操 发表于 2011-5-22 11:05:51

庙宇圣堂,修身养性之地。可惜菩萨清心在世人面前也被浸染的浑浊难清了。想现在还有多少袈裟是纯正的木棉。
前年往胜地九华,只为岳父慕神尼之名。跪拜·叩首·添香油。神尼赐签一付,出门索银百元,曰:菩萨明签,不可侮蔑!

恋曲1998 发表于 2011-5-22 11:09:46

求佛,只为找一个理由~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凤凰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