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18-2-26 17:14:22

吴三桂有可能是枞阳人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8-2-26 21:34 编辑

吴三桂有可能是枞阳人        《麻溪吴氏族谱》一套全谱,现存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宣统二年谍谱。根据谱序描述,麻溪吴氏于唐朝就来到石溪齐安,少微五世孙宗公为临安令,因避黄巢之乱,举家迁移到江南,形成休宁长丰吴氏。五季时,景安公之孙,吴安道又作翼道(吴休复),因乌诗案受贬为石溪镇监。吴休复(1012-1079),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其第二子吴德常(约1040-1133)(强),又写成吴德仁,小字光,字仲庶。殿考进士及第,官致尚书太保,官职为待制、成都运判、长沙守、龙图阁等官职,还作使节出访,提举太一宫。住石溪常庄。吴太一名称由此而来。长兄吴涛,字德邵。仲兄吴光,字德强。从兄吴江,字朝宗。从弟吴沆,字德远。从季弟吴澥,字德深。吴澥疑为错字,应为獬,獬豸,豸岭由此字而出。      吴氏有三独座、三个儿子都及第,时称“三端堂”,四老,四个年龄超过八十岁,叫“四老堂”、一支有五个儿子,五桂堂(椿桂堂)“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所以有“三堂济美,五桂同芳”。名震儒林。兄弟分居,形成了麻溪、豸岭、马埠。宋时共传五世,南宋末因避金兵,加之儿孙都在外做官,迁到江南。       《长丰复传吴氏源流》载:“至正间,群雄并起,十三世应真公、天佑公携妻子渡江,而北居安庆府桐城县大宥乡麻埠河。十四世祖汉仁公妣孙氏佛安人俱葬彼之黄连冲宣家屋后,应真公之子孙居彼天佑公子孙十五世相保公,于至正二十二年,桐城复归道经祁门县义成都,土名章村暂住。洪武二年仍回长丰祖基安住,产业为因年久契墨无存,一概被人侵占,只清理后山亩若干,土名石堨山、鹤黄家、坞塘充、古依坞、郭坞及堂下住,墓亩若干,堂上住基亩若干。相保公生二子,长男胜奴公,洪武十七年充吏,二十七年在京为事,间充辽东三万卫军。仲男道奴公,在家经营置产,笃义视姪猶子,产业并皆均分,余自有图书谱载,又将以后宗支,逐一清列於左”。         此段文字中,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相保公长子吴胜奴充吏,在二十七年(1394)年吴胜奴为辽东三万卫军总领,这与吴三桂祖上说法相一致。其二,吴三桂名字来源于“五桂同芳”。其三,吴三桂爷爷做马生意,过去有齐安厂即牧马市场,他们对这二地都熟悉,马埠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其四,麻溪十二世吴用先,万历年间曾为辽宁总督,四川巡抚,兵部尚书。在剿辽时曾得当地族人相助。      以上内容根据《浮山集》、《环溪诗话》、《宋史》、《全宋诗》、《元佑党籍碑》等资料综合分析,吴休复即为吴中复,以后再行文。《麻溪吴氏族谱》没有像赞,没有附攀,这与其它谱谍有不同之处,是否与清朝文字狱有关,有待研究。

渡航 发表于 2018-2-28 20:14:17

曹操人家骂二千年,还是毛泽东给平反了。吴三桂究竞如何,不是清朝人说了。如果站在明朝国家立场上,吴三桂做法是对的,只不过是策略上失误。如果站在清人立场,前面是对的,后面是错的。所以才有“一怒为红颜”,究竞是真是假,我们不是当事人,说不清。如果站在现在立场,这是历史,不存在对与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三桂有可能是枞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