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17-3-17 23:02:01
江右遗老 发表于 2017-3-17 12:46
您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另外,王安石是皇祐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的,《庚申游齐安院》写于1080年, ...
第二个关于齐安与齐安院,我在《全宋诗》里看到没有,但《王荆公诗集》有,这个不好解释。
现把关于齐安有关的诗收集,请您分别:
《题齐安驿》作者:王安石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薫。梅残数防雪,麦涨一川云。
这首是写景抒情的田园诗,其大意是:天空明净,日光灿烂,照着远处的山峦,仿佛是谁用画笔作了晕染;春风和顺,草木蒸腾,发出阵阵清香。路边的梅花,正把残存的几片雪白花朵摇落;一垅垅麦子,蓬勃地生长,好像是一片绿色的云不断上涨。
梅残数防雪,原出于曹松诗:“林残数枝月,髪冷一梳风。” 曹松桐城人,“朔太古而罔征,幻左慈于汉末。纡弘景之相犹,润曹松之诗橐。岩屡托于前哲,墓犹指乎远公。暨欧苏与僧瑞,犹唱和以同风。”《浮山赋》方学渐。
全诗由四幅独立的画面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齐安风景图,含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表达作者对齐安的热爱。
齐安驿,元朝为石溪驿。元朝张翥《夜过石溪驿》“篮舆摇醉梦,轧轧过前冈。木落风声碎,行人月影长。远村时见火,沾露忽零裳。一笑方言异,前涂殊未央。” 这首写作背景,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木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属地太原。孛罗帖木儿进入京师后,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孛罗帖木儿虽知之,亦不以为怨也。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皇太子领军进攻京师,孛罗贴木儿战败,被元顺帝密遣人刺杀。作者在任河南行省平政事去安庆路的途中经过石溪驿而作。石溪驿是今枞阳县项铺镇石溪街,石溪宋朝设务,为舒州十九务之一,设监司分管相当于今天枞阳县范围内税务和部分行政职能,元朝设驿。
《光宅寺》作者:王安石
齐安孤起宋兴前,光宅相仍一水边。蜂分蚁争今不见,故窠遗垤尚依然。
这首的大意是:齐安这个地方在刘宋以前就称侯国,孤,王者称孤。光宅寺仍然在留存在水边,这里像蜂分蚁争一样争来斗去,留下的遗迹还仍然看到,而像蜂蚁一样相互争斗的人却不见了。
这是一首怀旧诗,齐安的前身是阴安侯国在汉武时就封刘安的儿子刘不害为侯、三国时为孙吴争斗重点,鲁肃设阴安县,刘宋时期设阴安县,到晋熙王刘燮时灭亡。历史沿革见《阴安侯与浮丘侯考辨》。故窠遗垤,窠的意思巢穴,垤的意思土丘。另外,故窠遗垤:故巢遗址也附近。见《光绪续修桐城县志》。尾句采用了双关的笔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感叹。
《题齐安寺山亭》
北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怅望心常折,殷勤手自栽。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
这是晚年之作,表达怀乡情结,暂不分析。
卷372_《全宋诗》卷372 在线阅读_诗集_诗部
王安石 庚申正月游齐安1080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处处梅。
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王安石 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月再游1082
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老值白鸡能不死,复随春色破寒来。
壬戌正月晦与仲元自淮上复至齐安
风暖柴荆处处开,雪干沙净水洄洄。意行却得前年路,防尽梅花防竹来。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
缫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他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坰。
成字説后与曲江谭掞丹阳蔡肇同游齐安院
据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诸君共此劳。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髙。
灵山 卷374_《全宋诗》卷374 在线阅读_诗集_诗部
灵山宁与心为仇,斤斧侵凌自不休。
水玉比来闻长价,市人无数起相雠。
王安石 灵山寺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渡航
发表于 2017-3-17 23:24:27
杜牧为什么来齐安:
杜荀鹤的身世之谜,即“杜牧微子”说,不见于唐末、五代与北宋,而始见于南宋初年。计有功《唐诗纪事》六五云:“或曰:荀鹤,牧之微子也。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四十四,所谓‘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者也。时妾有妊,出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严有翼《艺苑雌黄》(胡仔编《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十五引) :“荀鹤,杜牧之之微子也。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时妾有娠,出嫁长林卿士杜筠,生荀鹤。”后书可能抄自前书,但将“乡正”误为“卿正”。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则说得更为具体:“《池阳集》载:杜牧之守郡时,有妾怀娠而出之,以嫁州人杜筠,后生子,即荀鹤也,此事人罕知。余过池尝有诗云:‘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向来稍喜唐风集(荀鹤诗集名唐风) ,今悟樊川是父师’”。这里提到这个传言的出处是《池阳集》,《唐诗纪事》之“或曰”当亦出自《池阳集》。
渡航
发表于 2017-3-20 11:34:24
牛山之说:
五祖演和尚在白云四面山(枞阳县项铺镇柳西村),黄檗、百丈参禅,有牧牛歌,黄檗胜之孙潼川府天宁则禅师寄以满庭芳调曰:“这牛儿身强力健。几人能解牵骑。为贪原上绿草嫩离离。只管寻芳逐翠奔驰。后不顾颀危。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牧童今有智。长绳牢把。短杖高提。入泥入水。终是不生疲。直待心调步稳。青松下孤笛横吹当归去。人牛不见。”皇祐四年(1052年)端和尚移舒州白云海会。郭功甫乃自当涂往谒。端问曰“牛醇乎”。对曰:“醇矣”。端遽厉声叱之。郭不觉拱而立。端曰:“醇乎。醇乎”。于是为郭升堂而发挥之曰:“牛来山中。水足草足。牛出山去。东触西触”。又不免送之以偈曰:“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可知礼”。未几。示寂。郭为铭其塔。略曰“师之道,超佛越祖。师之言,通今彻古。收则绝纤毫,纵则若猛虎。可谓知言矣”。昔人逢僧。话得半日之闲。尚见于诗。况学牧牛卒致乎醇。自载于塔碑。亦不为过(《罗湖野录》宋 江西沙门 晓莹 集。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民间有俗语,你要是犟来,牛都拉不过去。世传牛山之说。
花香鸟语
发表于 2017-8-8 16:01:59
前后连看所谓江右遗老有点东扯西拉,就像他那名字
渡航
发表于 2017-8-8 20:21:16
花香鸟语 发表于 2017-8-8 16:01
前后连看所谓江右遗老有点东扯西拉,就像他那名字
争议是正常的,但有足够证据。感谢您的参与!
舒王私宅今何处? 枞阳二三事 枞阳人气最旺的互动式网站 -http://www.zy23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