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写作及品评几点感想
近体诗写作及品评几点感想渡航近来,看到诗坛不少网友对近体诗写作讨论得热烈,说法纷纭,争论不一,结果相互诋毁。去年我参与编写《唐宋经典诗词三百首》,看了大约有几千首,结合本人写作体会,感受如下,与诸位共探。
一、诗贵于情,致于理
大家知道李白那首《静夜思》为什么能久读有味,可能最关键的是那句“低头思故乡”了,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都浓缩于句中。诗人大多是情感丰富,无论是喜怒哀乐,都是寄情于诗中,所以,没有情感的诗不能称为诗。
诗歌无论是山水、人事、题画、唱和、咏物,皆寄情或寓理。无论是格律唯美、词藻华丽,还是清淡自然也好,如果离开了“情”这一要素,无非是几个散乱的句子。最近有不少朋友评论别人作品时:你这诗是填空,你这诗不算诗,你这诗太美,你这诗有问题等等皆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别人。评论诗的时候随口而出,任意性大,无理无凭,无据无证,这样争吵声一遍,只能是无情无理了,不足为取。
二、诗贵于心,致于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至于外而发于声。诗贵于心,我认为一是用心去写,二是诗中有心。用心去写,作者得细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去年我看过渔艇丽人一首《黎族三月三情人相会》,当时争论不休,没人讲出至理,而作者通过参加海南黎中县“三月三情人节”,以诗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黎族风俗人情的礼赞,从这首诗里看到了作者是用心去写的,而发于声。
诗中有心,我认为是诗有中心,有的诗看之后,读者不知道写什么。这就要从谋篇布局着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诗中暗含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中心在哪,不是用了几个表示起承转合的词就表明有逻辑关系了,我看这是写作的一大误区。
三、言贵于新,合乎规则
近体诗是讲究平仄的,不讲究平仄不能叫近体诗。但是平仄不是考察诗的好坏唯一标准,平仄是讲究音律和谐,铿锵入耳,幽扬动人。平仄也是在总结前人诗词的基础上,帮助人们快速掌握近体诗创作这一规律。而时代变化,地域差异,有的字读音也相应有所变化。个人认为,作为新手或练习的,应尽量按平仄去写,对于老手,因固定词组,或意境所迫,不能避免,个别地方不能强究!最近有不少朋友,为个别地方出律争论不休,甚至谩骂,以此评论人家水平,我觉得是浪费时间。
言贵于新,我主张新词入诗,因为现代人写诗是给现代人和后代人看的,而不是给古代人看的,不常见的古字、典故尽量不用,典故虽然能增加诗厚度,但不能多用,我上次看了一个诗友,一首七律用了八个典故,我觉得不可取。无论唐诗宋词,我们至今读来是自然流畅,语言朴实,不觉饶舌。
所以,不论词藻华丽、语言飘逸、自然也好,我看应该从这首诗是不是有情、有心、出新,最后是规则。以上与大家共讨,以期达到丰盈传承近体诗这一民族瑰宝!2013年10月 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你的感想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习了 。 有道理,赞个! 受教了
回 阿飞朕传 的帖子
阿飞朕传: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你的感想有没有发生变化? (2014-11-29 19:46) images/back.gif有的是变化不了的,该变的变。感谢关注,问好先生!
回 西湾居士 的帖子
西湾居士: 学习了 。 (2014-11-30 08:44) images/back.gif感谢关注,问好先生!
回 枞川老者 的帖子
枞川老者:有道理,赞个! (2014-11-30 18:30) images/back.gif感谢关注,问好先生!
回 真爱无悔 的帖子
真爱无悔:受教了 (2014-11-30 19:01) images/back.gif感谢关注,问好先生! 赏学,珍藏!问好! 再赏佳作,欣赏渡航老师严谨的学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