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生 发表于 2009-1-15 12:51:48

春联的变迁

    除夕将至,写春联是每户农家必备的仪式。这种传统的仪式,除为了表达辞旧迎新以外,好像更多的,是写春联的人在这更换桃符的时候,寄托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我虽然不擅长与吟诗作对,但每逢过年,也会为自家的春联而瞎琢磨一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也是与时俱进,我当然也不会落于俗套。在尽义务为邻居书写春联,或照着历书抄写一部分寄卖于小店外,剩下的时间,就是怎样琢磨着给自家大门写上一副比较形象的对联。
    记得还是刚刚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期,我刚成家后不久,一切都从头置办,日子过得有些紧紧巴巴的,将从大姨家借来的钱还给邻居的木瓦工工资;再把卖棉花所得的收入,送到中学担保学费的老师、还上半年欠的农药化肥款;如此轮转。到年底,还必须厚着脸皮,再向小店的老板赊账置办过年货。有一年除夕,上中专的女儿和上初中的儿子放假在家,正催着我写春联,而正在这时,另一家小店的老扳又来要前年的帐。面对着上门要债的和开年后立马就要兑现的孩子学费,一副对联便在心里暗暗默诵:
    拆东墙补西墙墙墙待顾
    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
    但这幅对联,终因女儿的强烈反对而没有写成,女儿说这幅对联写得太悲观,缺乏令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儿子也说“没见过像你这样写春联的,一点朝气都没有。”见儿女们都反对,就没有将这幅对联写在红纸上。然后换成:
    十年困惑皆自束
    一朝破茧成飞凤
    四年过后,女儿从对口招考的本科学院毕业,儿子也步入中专技校。又是一个除夕,女儿问,“爸,今年您准备了什么对联啊?”女儿毕业后正为找工作而伤脑筋,作为父亲,我也丝毫帮不上什么,而且,儿子中专毕业后如何就业,也让我感到焦虑。不管怎样,他们自己的事情,还是主要靠他们自己去解决。我稍有所思,一副新对联脱口而出:
    东风南风西北风听八面来风
    上路中路左右路走十全之路
    他们看过后,都觉得比较适合。那年,女儿终于在省城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并且,也将弟弟带到省城,让他重新就读于一所技工学校,说是毕业后包安排就业。虽然,对于“包安排就业”我心存疑虑,但毕竟姐弟在一起有所照应,做父母的也就稍微放点心了。
今年又临近除夕,女儿说单位要加班,不回家过年了,儿子也说,明年春节他也会和姐姐一样,不准备在家过春节。想到半百之余的我们老夫妻,将守着三开间的两层小楼,也许再不会像往年一样,不管如何困苦,不管如何焦虑,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团团圆圆地过大年。想象着孩子不在家过年的情景,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想到小鸟的翅膀已经长硬了,也该让其自由地飞翔。回想起从当年的困境走到现在,又有一副对联准备写就:
    饮水思源脱困不忘党恩
    含醇酥汁致富谨系国情
color]

我不知道 发表于 2009-1-15 12:58:38

拆东墙补西墙墙墙待顾
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

安先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文人,这个对联写的很贴近当时的生活。

郭乐生 发表于 2009-1-15 13:03:27

学习了

胡畴雨 发表于 2009-1-15 16:12:13

饮水思源脱困不忘党恩,惜雏鹰脱巢。
含醇酥汁致富谨系国情,喜财富满屋。

婺源人家 发表于 2009-1-15 18:25:01

安先生文采就是好。佩服!!!!!

素心草堂 发表于 2009-1-15 21:21:16

安先生真是风雨中陶冶过来的文人,草堂敬一个

妖精的爱情 发表于 2009-1-15 23:40:25

安先生文采就是好。佩服!!!!!

参天扬松 发表于 2009-1-15 23:51:33

有味道的....

检生 发表于 2009-1-16 12:04:59

从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变化中我看到:楼主乃历经沧桑的饱学之士。

幸福 发表于 2009-1-16 20:24:45

引用第8楼检生于2009-01-16 12:04发表的:
从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变化中我看到:楼主乃历经沧桑的饱学之士。

滨江松 发表于 2009-1-17 06:06:45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09-1-18 17:32:46

张宰相家的对联       父 张    英出上联;      除夕夜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生色
                              子 张廷玉对下联:      新春雷未发,击几声鼓代天地扬威

夏一梧桐 发表于 2009-1-19 10:18:12

二十多年风雨过去了,先生写春联由忧到乐.

儿女有出息比啥都强!

安先生的财富是有别人的两倍哦,因为别人只有一小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联的变迁